第34章灭楚之战(三)
我和鬼谷子仔细地商议之后,毅然决然地做出了一个重大决策:直接攻打楚国的都城!这一决定并非轻率之举,而是深思熟虑后的战略选择。由于我的出现引发了蝴蝶效应,楚国的都城历经多次迁移,最终迁至如今的杭州,古时称为余杭。不仅如此,楚国称王的时间也比历史记载提前了数百年。既然他们胆敢称王,那我正好借此机会灭掉他们,让他们明白什么叫做“一山不容二虎”,什么才是真正的天子!
此时此刻的楚王名为熊渠,其个人能力极为卓越。历史上,楚国之所以能从弱小逐渐变得强大起来,他功不可没。此次,他竟然还偷偷学习了我的回回炮技术,简直就是如虎添翼一般。短短数年时间,他便成功征服了大半个江南地区的城池。当然,那个时期的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与现代社会相比有着天壤之别。
既然决定直接攻打楚国都城余杭,那便无需再顾及其他方面,将五军合并于一处,直接绕过其他城池,直抵楚国都城!如此行事,好处在于能够以最快速度消灭楚国,但坏处亦不少,容易陷入被团团包围之境,或被切断补给线。然而,这些手段对我所率的机械化作战部队而言,毫无用处。我不仅有陆路运输,更有海上运输之力。我的钢铁战舰可自东海绕行至钱塘江,而后进入余杭城。既可以在钱塘江上直接对准余杭城开炮,亦可通过海运进行补给。当然,我认为补给并非必须之事,毕竟我已随行准备了十天的粮草,已然足矣。
两日之后,我率领着大军抵达了余杭城外。当我亲手将周朝的旗帜插在余杭城门外时,守城的将领着实被吓了一大跳。他惊讶于两点:一是我们进军的速度竟然如此之快;二是因为按照常理来说,周天子并不擅长行军打仗,如果他选择直接绕过城池去攻击其他地方,那么很可能就会陷入敌军前后左右的包围之中。任何一个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不会做出这种愚蠢的决定。
这名将领很快便将这件事报告给了楚王熊渠,而楚王得知此事后也是大吃一惊,但随后却又哈哈大笑起来,并对众人说道:“世人皆言我楚人乃南蛮之辈,可如今看来,这所谓的周王所建立的诸侯联盟,不过是一群酒囊饭袋罢了!”
其实在一个月之前,楚王就已经得到了周国即将出兵讨伐自己的消息,因此他早就开始做准备了。首先就是将周边所有的士兵都调到了都城来,如今仅仅余杭一地就有十万士兵之多。此外,距离余杭大约五十公里远的前后左右两边还分别有四座城池,每座城池内也有五万士兵驻守。这样算下来,楚国一共准备了三十万大军!不仅如此,他们还拥有四百门回回炮,可以说是声势浩大至极。
当楚王想到这一切的时候,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这样一幅画面:他亲自率领着麾下的精锐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消灭了周国,随后大摇大摆地登上了周天子的龙椅,从此成为了名震天下的霸主。在这个美好的幻想之中,他高坐于王座之上,接受着万国的朝拜,享受着那至高无上的荣耀与权力。想着想着,楚王竟然忍不住笑出声来,仿佛这一切已经近在咫尺。毕竟,对于回回炮的巨大威力,他可是有着切身的体会啊!这种令人惊叹不已的强大武器,可以将重达一百五十斤的巨石轻而易举地发射到三四百米之外,其杀伤力和威慑力简直无与伦比。无论是用于攻城掠地,还是用于坚守城池,回回炮都无疑是一件绝对的利器,让人望而生畏。
就在此时,我的内心依旧怀揣着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的愿望。经过深思熟虑后,我决定亲自提笔写信给楚王。信件的内容详细而真挚,其中写道:
尊敬的,英明神武的老楚王您好!我是周国的国王姬帅,非常高兴能在信上与你见面。你现在有三大罪:
1.自封为王这是第一大罪,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除非公虎和母虎,而我是一只公虎,您也是公虎,那样子我就不能容忍了,所以必须要与你干上一仗,才能知道谁再是真正的王。
2.你把我老爹给杀了,所以我也必须要把你给杀了。咱们一命换一命,两不相欠,不然会显得我很无能。
3.在没有周天子的允许下你擅自征伐导致民不聊生,不把我这个天子放在眼里,实在是大错特错,这让我很生气。
所以我必须要打你,因为我派了五军的兵马,打算一举将你歼灭。如果你愿意出城投降,我愿意大人不记小人过。如果你执意要跟我干一架我并不建议。我过江之后只带了七天的粮食,吃了一天只剩下六天了,所以我必须要在六天之内消灭你,不然我的士兵就要喝西北风。
在此,我想表达对您的敬意与问候。尽管我们身处不同的阵营,但我深信战争并非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每一场战斗都伴随着无辜生命的消逝和无尽的痛苦,这不仅是人类文明的损失,更是对生灵的践踏。因此,我诚挚地请求您能与我一同寻求和平解决争端的方法,以避免更多的流血事件发生。我相信,通过对话、协商和相互理解,我们定能找到一个既能维护双方利益又能保障百姓安宁的解决方案。愿您能慎重考虑我的提议,并给予积极回应。期待我们能共同努力,为这片土地带来和平与繁荣望早日收到你的投降书,我们不见不散。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