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你对“胃”了解多少(1) - 养胃百日去病根 - 李志刚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章你对“胃”了解多少(1)

第2章你对“胃”了解多少(1)

这年头,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不管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似乎多多少少都有点胃的毛病。真可谓十个人里九个有胃病!可是,也许正因为太多人的胃有毛病,大家反倒不重视胃了。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嗨,您也有胃病呀?不打紧,我也有,您看这么多年了不照样好好的嘛。”胃是不是真的“好好的”,你自己说了不算。胃到底有多重要,也不是你想当然地以为的那样。已经被胃病缠身或者可能即将被胃病缠身的你,对自己的胃到底了解多少呢?

五脏六腑,胃来主导  我问过很多人,你们对自己的胃了解多少,大部分人告诉我,胃不就是消化器官吗?他们的回答固然没错,胃是名副其实的消化器官,可是,胃到底在我们的身体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它有多重要呢?

在五脏六腑之中,胃是能够起到主导作用的,所以我常常这样对身边的朋友或患者说:“五脏六腑胃为主,你们要把自己的胃照顾好。”从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医角度来讲,脾胃是“后天之本、水谷之海、气血之源”,是维持人体正常代谢和生长发育的根本。

脾胃被称为“后天之本”,这是特别有道理的话。

人出生时,模样、身体素质等取决于父母和“上天”,并不由自己控制,这是先天,是父母给的,改变不了。身体上的“先天不足”怎么办?就要后天好好“养”,通过后天的努力来调整。

那么脾胃为什么称为“后天之本”呢?这是因为人出生之后,脱离了母体,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需要脾胃来加工处理。脾胃能力强,生命质量就好,反之,生命质量就差。所以脾胃是“后天之本”。

我接触过很多患者,他们的经济条件都很好,也很注意健康和营养。但是很奇怪的是,无论他们吃什么有营养的东西,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都不理想。例如很多女士,骄傲地宣称自己“吃什么都不胖”,实际上她们的脾胃很有可能出了问题,导致无法正常地消化和吸收,而这类人往往容易患上不同类型的疾病。因为“后天之本”出了问题,营养跟不上了,身体的免疫力就会变差。

脾胃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总是步调一致地为我们的身体工作。食物在它们的协同工作下,完成了消化、吸收和排出的“加工”过程。从中医辨证的角度来看,脾胃相连以膜,其性一湿一燥,气机一升一降,功能一运一纳,在生理上相辅相成。所以,要想身体好,脾胃必须要养好。

还有的人听说过“胃为中焦”这个概念,什么意思呢?中医上讲的三焦,是把人体的内脏器官分为上、中、下三个区域。《内经》对上、中、下三焦的位置及分界已有粗略描述,如《难经·三十一难》上说“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下焦者,当膀胱上口”。

这段话的意思是:以膈作为上、中两焦的分界处,以胃下口作为中、下两焦的分界处。所以,脾胃在五脏六腑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中焦位置,一个形象的比喻是,胃就是五脏六腑中的“交通枢纽”。很好理解吧,一旦胃出了什么问题,就相当于“交通枢纽”坏了,你身体里的“路”不通畅了。中医讲究“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胃气不通畅,上下不通达,所以人常常会胃疼,在找到“痛”的根源之后,再去“通”,这就是中医讲究的行医原则,让血脉气流,经络贯通,达到天人合一的地步。

有的患者来找我看病,见到我就声如洪钟地说:“李大夫好,我最近身体有点不舒服。”我一听他说话,至少可以判别这个人的脾胃比较健康。为什么我敢给出这样的判断呢?因为从对方的声音来判断,这种人中气很足。所谓中气就是中焦产生的气,也就是脾胃所产生的气。中气足说明了这个人脾胃功能不错,能够正常地吸收利用吃进身体的营养,从而给身体源源不断地提供能量。

胃是发动机,更是健康根基

我经常这样说:“胃在我们每个人身体里的作用,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但也有人提出了一点质疑,例如之前有个读者就写信跟我说:“李教授,我们不是经常说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吗?”

其实,心脏在人体只是一个助推器,是交换推动血液循环的一个器官,但胃就像是马达一样,是人体力量之根源,健康之基础。我们每天吃各种各样的食物,这些食物想转化成热量被人体所吸收利用,就必须要依靠胃这个发动机来消化,这正如汽油不能直接被汽车所用,而需要发动机转换一样。延伸比喻来讲的话,如果你的汽车底盘磕了,轮胎扎了,暂时都不影响驾驶,但是如果发动机出了大毛病,可谓是寸步难行。

很多朋友都有过住院或者身边有亲戚朋友住院的经历,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有时并不是所有的病都反应在胃上,但是,几乎所有的病都与胃有关,这种关系或大或小,但我们医生会在患者住院过程中,特别提醒患者注意保养自己的胃。

比如,在产妇生产完,或患者刚做完手术后,医生或护士一定都会提示家属产后或术后几日注意膳食,不能食用油腻汤水,而是要食用米粥等流食。那为什么不能立马进补,还要吃这些所谓“廉价”的食材呢?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有这么一句话说得好:“存得一分胃气,保得一份生命。”意思是,只要把饮食和肠胃调整好,便可最大限度降低手术或化疗的副作用。休养期间的患者,身体机能整体下降,脾胃对大鱼大肉的吸收并不完全,容易生“火”,生“痰”,对患者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

所以我常常推荐给患者“健康米粥”,这种米粥可不是一般的小米粥,其主料最好是有小米、薏米、大枣、山药。因为小米是养胃佳品,而薏米则可以健脾利湿,大枣能益气补血,山药能平补肺脾肾三脏,兼有除湿作用。把这四种食物搭配在一起煮粥,早晚服用,才可起到扶正气、补胃气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大米性寒凉,不宜做术后汤粥原料;另外薏米在孕期也不能食用,易导致流产。

所以,这些看似“廉价”的食材,首先帮助我们恢复了胃的动力,调理了人体,这是健康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由此可见,身体就像一部汽车,若想开动起来,必须先把胃调理好,让发动机正常运转起来。

我接诊过很多患者在就诊的时候就跟我描述病情:“李大夫,我头一天吃了什么,第二天早晨都能反映到排便上,消化的很少。”这说明了什么呢?如果你也是这种情况,那么你必须小心了。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导致:第一是你的胃动力不足;第二是你的食物没有选择好。

两三年前,我曾给小区邻居家一个小伙子看过脾胃病,小伙子刚刚高考完,他奶奶就着急地把他拖到我家,让我给瞧瞧孩子怎么老是嘟嚷胃疼。我在给他面诊时,发现这个小伙子身材消瘦,一米八的身高,可是只有一百一十斤左右。面色萎黄,神采皆无。

经过询问才发现,小伙子视肉如命,而且饭量很大,邻居家里肉、蛋、奶等蛋白质类食物都不缺,照说营养没问题,可是问题出在长达数年时间“坚持”不吃早饭,吃饱饭立马打篮球,只吃肉不吃素,并喜欢夜里进食。你发现没有,所有对胃不好的习惯他几乎都占了。后来经过临床检查还发现小伙子有轻微的胃穿孔,经过我们私下交流才知道小伙子还喜欢和小哥们儿喝酒。

后来我对这个孩子的膳食进行了调整,并让他的父母监督他的生活习惯,再经过一段时间中医调养,小伙子的胃功能慢慢恢复了。第二年再在小区门口见到他时,体重已经恢复到正常标准了,身上也多了几分精气神儿。

总而言之,也许有时候并不是所有的病都反映在胃上,但是,几乎所有的病都与胃有关。所以说,胃是发动机,更是健康根基。

食物入口之后胃最忙

谁都知道吃东西的时候嘴巴最忙,可是只要食物咽进肚子里,最忙的就变成胃了。胃在忙着做什么呢?你一定会回答“消化”。这个答案也对,也不对。怎么说呢?

中医里说胃的作用是“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什么意思呢?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胃主受纳”,也就是说胃的作用是接纳食物。我们都看过西医解剖学的生理卫生图,知道胃的形状像一个大口袋。事实上,胃在我们身体里的作用也正像是个大口袋。我们吃进来的一切食物,不管是水、酒还是五谷杂粮、蔬菜肉类,都得放进这个口袋里。这也就是胃的“受纳”。因此,胃有“太仓”“水谷之海”之称。

而且我们这个仓库、口袋有非常大的弹性,伸缩自如。平时空腹的时候,我们的胃大概也就是你的拳头那么大。但是在你咬下第一口食物的时候,胃就开始忙着工作了,它要自动变大,好让你能够吃下足够多的食物。所以当你饿了的时候肚子扁扁的,而你吃饱的时候腰围会大涨,那都是胃膨胀的结果。

在“受纳”之后,胃还要“腐熟水谷”,也就是通过胃气把食物磨化、腐熟成容易吸收的糊状,对食物进行粗加工。西医认为,胃气就是胃分泌出来的胃液。虽然说消化主要是肠道的工作,但胃也会分担一小部分任务。这部分任务虽然不多,却是至关重要的。

假如不小心吃了不干净的食物,或者有毒的食物,呕吐出来就好了。显然这是身体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能保护我们免受有害物质的损害。那么是什么让胃分辨出来这些物质是有害的呢?这要归功于胃液中的胃酸了。胃酸不仅可以杀死跟食物一起进入身体的细菌,而且还能帮我们把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呕吐出来。

不过,小孩子跟成人的胃是不大一样的,为了生长发育,他们的胃吸收能力更强,可是分泌的胃液中胃酸又不够多,所以消化能力弱。这一弱一强,也就决定了小孩子吃东西更要注意,应该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所以,我经常会跟很多带孩子来看病的家长说,少让孩子吃油炸烧烤食物和快餐,太不容易消化。

接下来是“胃主通降”,它的意思是说胃在腐熟食物之后,会把食物往下输送到小肠,把主要的消化工作移交出去。想要让胃的通降功能不受阻碍,需要胃气保持畅通、下降的趋势,否则就容易得胃病。

因为胃气这种下降的运动,降的是“浊”。如果浊气不能降下去,就会出现胃胀、便秘等症状。假如胃气不降反而升,就会出现恶心、呕吐、呃逆、嗳气等症状。

正因为胃主的是“通降”,所以中医总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和胃,一个升一个降,这样身体才能保持协调平衡的状态,不会出现各种病理变化。

我常跟人说,年轻人别仗着身体好就想什么时候吃饭就什么时候吃饭。胃是有灵性的,它虽然任劳任怨,可即便是机器,不好好爱惜也会坏的。从我们开始吃第一口东西的时候胃就开始工作,一直到食物离开胃,平均每顿饭胃大约要工作三四个小时。所以,如果你吃东西太频繁,就相当于胃一直在辛苦劳动。

可是,假如你长时间不吃东西也不行,为了让你摄入足够的营养,当你饿着肚子的时候,胃每隔一段时间会进行周期性收缩,提醒你该吃东西了。假如你还不吃东西,胃就会向你发出更强烈的信号--疼痛,告诉你,该补充能量了。

我们可以看到,不管你吃不吃东西,胃都在尽职尽责地为我们服务。缺了它,会大大增加肠的负担,而且脾也失去了一个强有力的搭档。所以,千万不要因为消化食物的主要工作不是由它负责就小瞧胃的作用,对它一定要足够重视才行。

吃得再好,胃不行也是白搭

在二十多年的接诊经历中我发现,有胃病的患者往往呈现这样一个共性:虽然大部分患者平日饮食搭配几乎合理,营养也很丰富,但是患者要么面色萎黄,要么常常反酸胀气。简单来看,患者在饮食上并没有任何问题,问题的根源就在他们的胃长期处在“亚健康”的状态,多好的食物都难以消化。

很多人会认为,身体不好、看起来消瘦,那得大补啊。好,买来一堆鸡鸭鱼肉、虾蟹甲鱼,还有各种补品。什么贵吃什么,什么营养吃什么。有用吗?我不能说没用,只能说作用非常有限。因为胃不好,吃再好也是白搭。眼看着吃了那么多有营养的东西,可是身体肯定没消化没吸收,那可不就是白吃了吗?

有一次我接诊了一位小患者,是他的父母辗转通过朋友介绍过来的。一见面,当母亲的就着急地说:“李教授啊,您可得帮帮忙。您看我们家孩子呀,这瘦得都成豆芽菜了,我们俩没少操心给他搭配饮食,好吃好喝地供应着他,可他怎么还是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是不是学习太操心了?”

正在发育身体的孩子清瘦一点不要紧,可我看这孩子的气色并不是很好。给他把了脉之后发现,脉象弱,舌苔薄白,气虚,脾胃也都很虚弱。

我问患者的父母:“你们平时都给孩子吃什么?”

他们早有准备,递过来一张食谱。我接过来一看,嗬,还真是下了功夫的,虽不至于山珍海味,但鸡鸭鱼肉是每餐都有的,而且荤素搭配,每天吃哪些蔬菜水果也都写得清清楚楚。

只可惜,有些食物是不适合这个孩子现在的身体状况的。我指着山楂糕问他们:“是不是因为孩子食欲不振所以要给每天准备山楂糕?”

“是啊,这孩子吃什么都不香,我们就给他吃点山楂刺激一下食欲。”妈妈一脸焦急。

想必您的孩子要是吃饭不香,您也会寻思着给他吃点山楂什么的。这样对吗?有时候对,有时候不对,得分情况。对这个孩子就行不通。他为什么吃饭不香呢?因为脾胃虚弱。可山楂是利气消积的,只消不补,脾胃虚弱的人不宜多食。

另外,孩子食谱上的羊肉萝卜、甲鱼汤、西瓜汁、绿豆粥以及早餐的牛奶等,这些都不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因为味厚滋腻的食物容易阻碍胃气运化,而寒凉的食物容易损伤胃气。所以这份食谱虽然煞费苦心,却是不合格的,因为有很多对胃病雪上加霜的食物。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