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南北史演义(下册)》(13) - 南北史演义 - 蔡东藩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南北史演义 >

第六十四章《南北史演义(下册)》(13)

第六十三回陈霸先初露锋芒

话说高洋篡位后改国号齐,追尊祖父高树为文穆皇帝,祖母韩氏为文穆皇后,父亲高欢为献武皇帝,庙号高祖,兄长高澄为文襄皇帝,庙号世宗,奉母亲娄太妃为皇太后。封宗室高岳等十人为王,功臣库狄干等七人也授封王爵。皇弟高浚为永安王,高淹为平阳王,高浟为彭城王,高演为常山王,高涣为上党王,高淯为襄城王,高湛为长广王,高湝为任城王,高湜为高阳王,高济为博陵王,高凝为新平王,高润为冯翊王,高洽为汉阳王。高澄和高洋本是同母兄弟,而高演、高湛、高淯、高济也是娄太妃所生,其余的九人则是别的妃子所生。高洋下诏封故主元善见为中山王,故后高氏为中山王妃,兼称为太原长公主,免令他们称臣,并派人监视他们。太原长公主是高洋的姐姐,高洋对她非常尊敬。有时高洋邀请中山王入宴,太原长公主跟着中山王寸步不离,饮食起居方面也是她一手看护,所以元善见还能苟且活着。

高洋准备立正妃李氏为后,李氏是赵郡李希宗的女儿,高隆之和高德正两人说李氏是汉人,不宜被尊为国母,只有杨愔依照汉、魏的旧例,主张立李氏为后。高洋听从杨愔的建议,决定册立李氏为皇后,封皇后所生的儿子高殷为太子,并尊封文襄王妃为文襄皇后,安置在静德宫。文襄王的儿子高孝琬被封为河间王,高孝琬的弟弟高孝瑜也被封为河南王。高洋任命太师库狄干为太宰,司徒彭乐为太尉,司空潘乐为司徒,仪同三司司马子如为司空,高隆之录尚书事,弟弟高淹为尚书令,元绍为尚书左仆射,段韶为尚书右仆射。后来段韶辞去职位,又晋升杨愔为右仆射。北齐初期,高洋政治清明,唯才是举,以法治国,国内外肃然安定,确实有点新王朝的气象。

西魏大丞相宇文泰听闻高洋篡位称帝,决定兴师讨伐,他率军从恒农筑桥渡河,进军建州。高洋亲自督兵前往东城迎战,宇文泰听说高洋军容严盛,不禁叹息道:“高欢有了这样的儿子,虽死犹生啊!”这时,天降大雨,连绵不绝,牧畜和粮草都被淹了,宇文泰不得不领军返回。后来,洛阳、平阳的守将全都投降了北齐,高洋又往南侵略梁的地盘,夺去了南青州和山阳郡,将淮阴、司州,两河、两淮全都归属北齐,从此北齐算是一个东方霸国了。

再说另一边,梁主萧纲受制于侯景,事无大小全都由侯景做主,又不敢与藩镇各帅通书信,命他们兴兵勤王,所以只能日夜流泪,听天由命罢了。那时,鄱阳王萧范寄居在湓城,他本来有心匡复梁室,可是因寄身在江州,手中没有实权,根本成不了事。于是,他改变了想法,想将江州据为己有,因此下令将晋熙县改名为晋州,指派世子萧嗣为刺史,想渐渐地拓权略地,江州境内的郡县多半被他更改了名称。江州刺史寻阳王萧大心见他居心叵测,因此和他产生嫌隙,令部将徐嗣徽率领两千兵士筑起大粮仓,将市集上的米全都屯集起来,不给萧范的兵众吃。萧范的部下没有粮食吃,多半都饿死了,萧范又忧又愤,背上长了疮,最终也病死了。

那时,萧范的儿子萧嗣尚在晋州,被侯景的部将任约偷袭,战败逃亡。任约又进攻江州,萧大心率兵迎战,也被击败,举州投降了任约。萧大心的部将徐嗣徽连夜逃奔到江陵,投到湘东王萧绎的麾下。鄱阳将侯瑱驻守豫章,被侯景的部将于庆攻入,举城投降;邵陵王萧纶从鄱阳躲避进郢州。当时,乱世枭雄陈霸先在海南一带崛起,他独自起兵讨伐逆贼,又带领部众向北进发。

先前广州刺史元景仲收到侯景的书信,密与联络希望一同举事。元景仲收到书信后,决定起兵响应。唯独陈霸先不肯听从,他在广州召集兵马,杀死元景仲,另外迎请定州刺史萧勃镇守广州。萧勃是梁武帝的堂侄,其父就是吴平侯萧景。萧勃上任后,恰好赶上前高州刺史兰裕煽诱始兴等十郡一同攻打衡州。监衡州事欧阳頠向萧勃乞求支援,萧勃命陈霸先前去援救,一战告捷,斩杀了兰裕,萧勃命令陈霸先为始兴太守。陈霸先结交豪杰,得到侯安都、张偲等数千人,于是他派遣统将杜僧明、胡颖出兵屯守岭上,发檄文讨伐侯景。萧勃不但不支持,反而派人前去劝阻,陈霸先对来使说道:“我受国家厚恩,时常图谋报效,之前我听说侯景渡江,想立即前去援救主上,可正好碰上兰裕作乱,阻挡我的去路。现在外敌已经平定,但国内的叛乱还未平息,君主受辱,臣子被杀,我怎敢听从刺史的劝诫!刺史是梁主的宗亲,身担重任,理应抛头颅,洒热血,解救国难,怎么反而阻拦我呢?”于是,他遣回了萧勃的使者,派人从小道前往江陵,投靠到湘东王萧绎的旗下。萧绎任命陈霸先为交州刺史,并封为南野县伯。

这时,南康土豪蔡路养起兵占据交州一些郡县。萧勃任命谭世远为曲江令与蔡路养互相勾结,一同遏制陈霸先。于是,陈霸先进兵讨伐南康,行至大庾岭,杜僧明领军前来会合。陈霸先和蔡路养在南野相遇,杜僧明策马先行,持槊刺敌,蔡路养也持刀相迎,两人交战了数个回合,蔡路养抵挡不住杜僧明,拖刀败走。杜僧明纵马追赶,不料蔡路养的妻侄萧摩诃从一旁驰马杀出,拦住了杜僧明。杜僧明见他年幼,以为他没有什么力气,便挺槊猛刺了过去。偏偏萧摩诃狡猾得很,他把身子一闪,导致杜僧明一槊落空。杜僧明将槊抽了回来,那萧摩诃的长槊已经刺向胸前,杜僧明慌忙策马一跃,槊头正好刺中马的眼睛。马受伤跃起,将杜僧明掀倒在地上。幸亏陈霸先营救及时,杀退了萧摩诃,救了杜僧明一命。杜僧明非常愤怒,还想再战,陈霸先立即将自己的坐骑让与杜僧明,杜僧明上马再进攻,陈霸先也指挥兵士,奋勇突杀,蔡路养被击败,脱身逃走,萧摩诃投降,陈霸先得以收复南康。

高州刺史李迁仕曾和兰裕是好朋友,他想为朋友报仇,打算袭击南康,招来高凉刺史冯宝来高州商议。冯宝是北燕的遗裔,其家世代担任罗州刺史,后来冯宝到高凉上任,其妻冼氏智勇双全,部众都很敬服她。冯宝奉李迁仕的命令准备前往高州,冼氏劝谏道:“李迁仕无缘无故召见夫君,想必是他想造反,拉夫君入伙,请夫君不要前去,先看看再说!”于是,冯宝托病不去。果然,没过多久,李迁仕便派军将杜平虏前去袭击南康。陈霸先探知消息后,派部将周文育出兵抵抗,胜负未分。冼氏听到消息后,又对冯宝说道:“杜平虏现在正在和官军交战,不能立即返回,高州城内兵力空虚,李迁仕也没什么能力。夫君可以写信给李迁仕,说自己的病还没痊愈,特地派遣妾身去参见,并且还说输送军资物品给他,他一定很高兴,不加戒备。妾身到时率领一千人带着物资前去,只要能进入高州城,就可以抓住李迁仕了。”冯宝依计行事。冼氏整装出发,到达高州城下后,李迁仕果然没有防备,开城将她们迎入城内。刚刚进城,冼氏就发出暗号,她的部下纷纷拿出担子里的武器和盔甲,杀进高州署府。李迁仕仓皇窜逃,跑到了宁都。那时,杜平虏也被周文育杀败,逃回高州城下。杜平虏抬头看见城门紧闭,上面坐着一位女将军,俯首向他喊道:“杜平虏,高州城你是进不去了,我已经赶走了叛贼。”杜平虏知道她不肯放自己进去,便绕城逃走了。等到周文育赶到时,冼氏才开门迎接,并向他说明情由,周文育大喜。冼氏想去拜见陈霸先,周文育则亲自领路护送,到了南康赣石,她得以和陈霸先相见。陈霸先赏给她不少金银布帛,冼氏并没有接受,只是拜谢了他的好意。冼氏回到高凉后,又对冯宝说道:“陈都督不是一般人,将来不但能平定叛贼,而且还可以建立大业,前途不可限量。夫君应该在他尚且微弱的时候给他一些资助,这样将来才能永葆平安!”于是,冯宝拨送了一些粮草和器械接济陈霸先,陈霸先也非常感谢。陈霸先再次派遣杜僧明等人攻打李迁仕,李迁仕死守了几个月,最终被杜僧明杀入,擒还南康,结果性命。

陈霸先自南康出发从水路进兵江州。南康赣石从前有二十四个浅滩,往来之人把这里视作鬼门关,现在江水上涨数丈,巨石都淹没在水中,所以船只可以顺利航行。陈霸先行军到西昌时,水面上出现龙的身影,五彩缤纷,当时人们都感觉惊奇。湘东王萧绎见到陈霸先率军前来,便授封霸先为江州刺史。陈霸先请求合兵去攻打侯景,萧绎却无暇顾及,打算先攻打郢州。萧绎为什么要攻打郢州?原来邵陵王萧纶到达郢州后,由刺史南平王萧恪推举为假黄钺都督承制。萧纶大肆修补铠仗,打算讨伐侯景,偏偏湘东王萧绎容不下萧纶,所以暗中派遣王僧辩和鲍泉率领舟师袭击郢州。等他们到了鹦鹉洲,萧纶已经察觉,特地写信给王僧辩,大意是说:“将军前年替人杀死侄儿,今年又替人攻打兄长,将军想借此求取富贵,只怕会被天下人看轻,还请将军三思!”王僧辩把信交给萧绎,萧绎没有理会,仍然下令进军。萧纶见王僧辩不听劝说,便召集众人,流着泪对他们说道:“我一心想要讨平叛贼,匡扶梁室,可是湘东王怀疑我与他争夺帝位,竟然发兵前来攻打。现在城中缺粮,无法久持,看来只好暂时躲避一下了!”麾下将士都争着请求出战,可是萧纶始终不答应,他连夜和世子萧瓒坐船往北逃去了。

郢州刺史南平王萧恪迎接王僧辩入城,王僧辩护送萧恪到达江陵向萧绎报捷。萧绎指派世子萧方诸担任郢州刺史。萧方诸年方十五岁,因为是萧绎的宠妃王氏所生,所以得到特别的宠爱,出任郢州刺史。萧绎安排鲍泉辅佐他,想将下游一带牢牢掌握在手中。邵陵王萧纶向北逃到武昌后,收集了散兵驻守齐昌城,派出使者向北齐乞降,北齐封萧纶为梁王。随后,萧纶将营地移往马栅,准备带领北齐的军马共同攻打南阳。侯景部将任约刚从江州向西进发,攻打西阳、武昌,一听说萧纶在马栅立营扎寨,便派出偏将叱罗通带领数百精骑偷袭萧纶。萧纶猝不及防,溃逃到汝南。汝南是西魏的领地,城主李素又是萧纶的旧部下,他准备打开城门迎接萧纶入城。萧纶将城池修整一番,然后收集散兵,准备攻打安陆。西魏安州刺史马岫报知宇文泰,宇文泰派遣将军杨忠攻打汝南。这时正值天寒,雨雪不停,不利于进攻,萧纶和李素协力防守,魏兵损伤了很多人。双方相持了几十天,天气渐渐温暖,杨忠督兵猛力攻打,李素中箭身亡,城池也被攻陷。萧纶拼命巷战,也被杨忠杀死,尸体被扔到了江岸边。这时,岳阳王萧詧已经向西魏称臣,也被封为梁王,他在襄阳修建行台,设置官吏,特地派人写信给杨忠,想要收回萧纶的尸体埋葬。杨忠没有拒绝,派人将萧纶的尸体收殓入棺运到了襄阳,交给萧詧安葬。

宁州刺史徐文盛奉湘东王萧绎的命令,招募了数万名士兵,向东讨伐叛贼。徐文盛行军到达贝矶时,侯景的部将任约占据了西阳、武昌,正率领着艨艟大船逆流前来。徐文盛出兵迎战,击败了任约的军队,在阵前斩杀了叱罗通等人,任约侥幸逃到西阳。就在这时,侯景自称汉王,晋升自己为相国,又封自己为宇宙大将军,督管内外所有军事。可是梁主萧纲对此事却毫不知情,直到看到文牍上记载的名号,才惊叹道:“将军还有‘宇宙大将军’这个称号吗?”侯景没有理会,又任命王克为太师,宋子仙为太保,元罗为太傅,郭元建为太尉,张化仁为司徒,任约为司空,王伟为尚书左仆射,索超世为尚书右仆射,将所有的军国大权紧紧地掌握在手中。恰巧,任约兵败,领军驻扎晋熙,而且侯景带兵出征,都城中正空虚着,南康王萧会理便和左卫将军柳敬礼、西乡侯萧劝、东乡侯萧勔密谋起兵,诛杀侯景的党羽。王伟是侯景的第一心腹,萧会理等人暗中谋划,想先从他下手。不料,建安侯萧贲和始兴王萧憺的孙子萧邕竟然将萧会理等人的密谋通报了王伟,王伟先发制人,立即率领党羽逮捕了萧会理,并将萧会理的弟弟萧通理、萧乂理以及萧劝、萧勔、柳敬礼等人一股脑儿地拘入狱,同时派人飞报侯景,请求处置。侯景并不多说,只说了一个“杀”字,可怜萧会理等人还没来得及申辩,就全被斩首了。而那丧尽天良的萧贲、萧子邕却得到侯景的赐姓,改萧为侯,且被封为王,他们还恬不知耻上书拜谢。萧氏有这样的子孙,真是把那远祖萧何丞相的脸面都丢尽了。

武林侯萧谘是个文弱书生,没有被侯景猜忌,得以经常出入宫廷,陪伴在梁主萧纲的身边。自从萧会理等人因密谋败露被杀后,贼党们渐渐将怀疑的目光放到了他身上。萧谘因事路过广莫门时,突然一群盗贼冲了出来,将他乱刀砍死。不用细猜也知道,这些人便是侯景的党羽派来的,他们想将梁氏一脉斩草除根。侯景曾和梁主萧纲登上重云殿,对天宣誓道:“从今以后,我们君臣二人不再互相猜疑,臣不会辜负陛下,陛下也不会辜负臣!”此时,侯景怀疑梁主和萧会理、萧谘通谋,所以才杀死萧谘。梁主萧纲也自知命不久矣,便指着宫殿对舍人殷不害说道:“我怕是要死在这里了!”殷不害听后,只能叹息离去。

侯景听说国内的叛乱已经平定,便从晋熙赶到宣城。宣城的守将杨白华已经在此拒守了好几年,城内粮食早就吃光,偏偏侯景又亲自到来,眼看着支撑不住了。侯景写信招降杨白华,承诺饶他不死,杨白华只好出城投降。宣城虽然拿下了,但三吴又有义兵兴起,新吴有余孝顷,会稽有张彪,全都嚷着讨伐侯景,檄文频频传来。侯景不得已回到建康,派遣兵将前去防御,无奈顾东失西,图近忽远。任约驻守西阳,多次交战都失利了,武昌被徐文盛夺去,告急的书信也是络绎不绝。侯景只能再次出师赶往西阳,与徐文盛隔江对峙,准备厮杀。徐文盛按兵不动,等到侯景渡江攻打时,他才率领舟师逆流迎击。只见他令旗一挥,几百艘小船像箭一样驶来,全力攻打侯景。侯景慌忙迎敌,正杀得难解难分之时,那徐文盛一箭射来,本来是想射杀侯景,偏偏右丞库狄式和站在侯景的前面,做了侯景的替死鬼。侯景不禁胆寒,连忙领着舟师撤退,逃回大营,幸好只是损失了部分将士。自此一战后,侯景知道徐文盛很难对付,便拔营退了回去,派遣宋子仙、任约等人偷袭郢州。

郢州刺史萧方诸是萧绎的儿子,才十六七岁,整天就知道嬉戏玩乐,不懂得行军打仗,协助管理郢州的将军鲍泉又是个酒囊饭袋,专门陪萧方诸做游戏,军事上丝毫没有防备。有一天,突然狂风大雨,天色昏暗,一个守卒登城远望,隐约看见许多贼兵扛着大旗冲杀而来,他连忙下城通报鲍泉说:“贼兵来了!”鲍泉却怡然地说:“徐文盛不久前刚刚杀败贼军,他们又怎会来这里呢?你不要谎报军情!”话刚说完,又有小兵前来报告,鲍泉还是不信,直到城外打探的人回来报告,他才下令关闭城门。但那贼骑已经冲了进来,守卒们逃散一空,鲍泉没有听到声响,还在和萧方诸嬉闹。忽然,有一将闯入,挥刀便向他们砍来,萧方诸眼快,马上跪在地上求饶。鲍泉望了过去,来人正是贼帅宋子仙,他急忙跑到床底下躲了起来。宋子仙早已看到,顺手扯住鲍泉的胡须,鲍泉疼痛难耐,只好爬出来。宋子仙命部下将萧方诸、鲍泉二人绑送到侯景营中,侯景听说郢州已经得手了,于是顺风张帆,越过徐文盛的军营,直接进入江夏。徐文盛听说郢州失守,也大吃一惊,连夜逃回江陵。

那时,湘东王萧绎已经任命王僧辩为大都督,率领各军到达巴陵。王僧辩在途中听到郢州失守的消息,就在巴陵驻扎下来,派人飞报萧绎。萧绎回信道:“贼军必定会乘胜向西行进,你不必去追他,只要守住巴邱,以逸待劳就可以了,不怕不获胜!”萧绎又对僚佐说道:“侯景如果率领水陆两路直接攻打江陵,便是上策;否则占据夏首,积聚兵粮,也不失为中策;如果全力去攻打巴陵,那就真的是个下策了。巴陵城虽小但地势坚固,王僧辩一定能够坚守得住,侯景到时攻城攻不下来,野外又没有什么可以掠夺,等到夏季暑疫流行,粮尽兵疲,怎么能不灭亡呢?”于是,萧绎命令罗州刺史徐嗣徽、武州刺史杜崱各自领兵去援助王僧辩。

侯景派丁和驻守夏首,任约赶赴江陵,自己督领宋子仙等人攻打巴陵。王僧辩在城中固守,偃旗息鼓,安静得像座空城一样。侯景派遣轻骑到城下,问城中谁在主持守卫,王僧辩令守卒回答道:“守将是王领军。”城下的人又问道:“为何不马上投降?”王僧辩又令守卒应答道:“你们只管往荆州进发,这座城不会阻拦你们。”骑兵回报侯景,侯景颇以为疑。宜州刺史王琳跟随王僧辩驻守巴陵,其兄长王珣曾驻守江夏,这次侯景路过江夏时,王珣投降了侯景。此时,侯景便把王珣的两手反绑在身后,推他到城下,威胁王琳投降。王琳厉声说道:“哥哥受皇命抗击叛贼,却没有以死殉国,还敢来哄骗我吗?”说完,王琳便拿出弓箭要射杀王珣,王珣听见后惭愧地退了回来。

侯景立即督领士卒从各处攻城。只听城中梆声一响,箭和石头像雨点一般飞了下来,打死了无数的士兵,侯景也只好往后退却。王僧辩又派出奇兵和侯景角斗,侯景身披甲胄在城下督战,王僧辩却穿着宽袍大袖乘坐轿子巡城,一点儿也不惊惶,反而让守卒鼓吹奏乐。大敌当前,王僧辩还如此从容,侯景不禁有些佩服。

湘东王萧绎命令武猛将军胡僧祐出兵援助王僧辩,并对其说道:“贼军如果水战,你们可以用大船去迎击,必定会大胜;如果是步战,你们只需乘船前往巴陵,不用和他交锋了。”胡僧祐奉命到达湘浦,与侯景的部将任约相遇,他假装畏惧,躲避任约的进攻。任约率众急忙追击,一直追到羊口,向胡僧祐遥呼道:“吴儿还不快快投降,还往哪里逃?”胡僧祐不答,悄悄将他们引到赤沙亭。这时,信州刺史陆法和领兵前来和胡僧祐会合,陆法和懂一些法术,能预料吉凶,当初侯景围攻台城时,他曾对人说道:“侯景估计要攻破台城了。”现在他听说任约进逼江陵,连忙请求萧绎,希望能派他出战,湘东王萧绎便命他去接应胡僧祐。陆法和与胡僧祐制订计划,设下埋伏等待任约军队的到来。任约自恃骁勇,再加上多次作战得胜,所以率军冲突,毫无防备,一下子就进入埋伏圈。见任约率军前来,伏兵立即杀出,左边有胡僧祐,右边有陆法和,两军包围过来,随你任约再怎么英勇,到此也是虎落陷坑,无从逞威,任由陆法和活捉了去,他的部下大多都战死了。

侯景在巴陵城下,许多士兵都染上了疫病,又加上粮食告罄,他正想退兵,突然听说任约被擒,又惊又怕,于是立即焚毁了营地,连夜逃走。他任命丁和为郢州刺史,留下宋子仙镇守郢城,别将支化仁镇守鲁山。陆法和把任约送到江陵后,又请求回信州,对萧绎说道:“侯景就要被平定了,不用过多担心,只是蜀地的贼军快要到了,不可不防!”于是,萧绎派人驻守峡口,防备蜀军。任约见到萧绎后,表示愿意归顺,萧绎就赦免了他。萧绎又命令王僧辩、胡僧祐等人领兵东下,王僧辩率先攻打鲁山,擒住支化仁,随后又率军逼近郢州,攻克外城后,斩杀一千多人。宋子仙退守到金城,王僧辩在四面建筑营垒,率军猛攻,一刻都没停息。宋子仙非常着急,情愿献出郢城,乞求王僧辩网开一面。王僧辩假装同意,下令撤去了一面的围兵,并送给宋子仙等人一百艘船让他们驾乘回去,同时又命杜龛率领一千精兵攀上城墙,鼓噪奄进,发动攻击。宋子仙等人出城上船,到达白杨浦时天色已晚。宋子仙正准备靠岸,不料芦苇中闪出一支军队,为首的一员大将大声喝道:“逆贼不要跑!周铁虎已经等候你多时了!”正是:

悍贼横行已数年,到头毕竟有谁怜?

一声惊响心先碎,乱党从来少瓦全。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