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南北史演义(下册)》(14) - 南北史演义 - 蔡东藩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南北史演义 >

第六十五章《南北史演义(下册)》(14)

第六十四回合力除逆贼

话说宋子仙等人到达白杨浦,迎面遇到一个将领率兵拦住了他们,这个将军叫作周铁虎。周铁虎本来在河东王萧誉的麾下,萧誉败死后,周铁虎被王僧辩所擒。王僧辩见他骁勇绝伦,杀了自己许多将士,就下令将他烹煮,周铁虎大喊道:“侯景还没有死,烹煮我有什么用!”王僧辩佩服他的胆量,于是下令释放了他,把他收为自己部将。这时,王僧辩特地命令他去阻截宋子仙,宋子仙早已胆怯,不得已与他交锋,战了几回合就被周铁虎擒住了。丁和本来就是个无能之人,见到宋子仙被抓,吓得抖成一团,也被周铁虎麾下的人给捆绑了,剩余的部众不是战死就是投降。周铁虎带着俘虏回营报功,王僧辩立即押解着宋子仙和丁和前往江陵。湘东王萧绎亲自审讯他们,并询问萧方诸和鲍泉的下落。审问后,萧绎才得知儿子萧方诸已被侯景带走了,鲍泉被丁和捶死,将其尸体投在黄鹤矶。萧绎怒不可遏,立即将这二人斩首,并命令王僧辩进兵江州,与陈霸先会师。

侯景返回建康后,他手下的猛将大多战死了,他自知来日不多,因此打算篡梁称帝,暂时图取眼前的开心。王伟劝说道:“从古至今国家政权的转移,必须废旧迎新,既要展示我们的威名,又要断绝敌人的民望,但此事不能操之过急,得循序渐进。”于是,侯景派前寿光殿学士谢昊代为起草诏书,大致是说:“皇室弟侄争立,星辰失序,都是因朕非正统,才导致灾乱频发,朕应当禅位豫章王萧栋,化解纷争。”诏书拟好后,侯景便派遣党徒吕季略带着诏书入宫,逼迫梁主萧纲署印。同时,侯景又派卫尉卿彭隽等人带兵入宫,将梁主逼到永福省,派兵监守着,杀了太子萧大器、寻阳王萧大心、西阳王萧大钧、建平王萧大球、义安王萧大昕以及宗室王侯二十多人。萧大器骨气强硬,不曾向贼党屈服,有人劝他稍稍低个头说些求饶的话,萧大器说道:“叛贼如果想不杀我,我就是和他们对抗也不会受伤;他们如果要杀我,我就算给他们磕一百个头都没用!”侯景西行时,曾挟持萧大器一起同行,让他在军中做人质。自从侯景巴陵败归后,士兵的队伍错乱,萧大器坐在船后,随从劝他乘机往北逃亡,逃出叛贼的控制。萧大器摇头说道:“国家灭亡了,我也不想活了,现在如果逃走就不是逃避叛贼,而是背叛父亲了!”侯景因他器宇深沉,为了杜绝后患,所以先行下手,将他杀死。临死前,萧大器仍旧面色不改,他从容地说道:“我等这天已经等了很久了,现在死都嫌太迟了。”贼党拿着衣带上前,萧大器说道:“用衣带能马上绞死我吗,不如用绳子吧,给我个痛快!”于是,贼党取来绳子套在萧大器的脖子上,将他绞杀。后来湘东王继位后,追封他谥号为哀太子。

侯景废去梁主萧纲后,把他降封为晋安王,并派人去迎立豫章王萧栋。萧栋是昭明太子的长孙,父亲是豫章王萧欢,萧欢已去世,萧栋闲居在家中。他正和妃子张氏在院里给菜园浇水,忽然看到法驾来迎,大惊失色,没办法只能哭着坐进轿中。就要进皇宫的时候,忽然大风从四面刮来,吹掉萧栋头上的华盖,人们都认为这是不祥之兆。侯景等人簇拥着萧栋到达武德殿,给他穿上衮冕服,强迫他登位接受朝拜,改大宝二年为天正元年。太尉郭元建从秦郡驰回,向侯景进言道:“萧纲是先帝的太子,怎么能废掉呢?”侯景回答道:“王伟劝我尽早杜绝百姓的希望,所以我才废掉了萧纲,立萧栋为皇上。”郭元建说道:“我们挟天子以令诸侯都要担心不能成事,况且大王无缘无故地实行废立,这样做只会更加失去人心,祸患离我们不远了!”侯景听后,犹豫不决。溧阳公主顾念父亲的恩情,总是劝说侯景迎父亲重登皇位。侯景素来喜爱公主,又加上郭元建的劝谏,便打算迎回故君萧纲,把新主萧栋封为太孙。王伟听到消息后,急忙面见侯景道:“废立这样的大事,难道可以朝令夕改吗?”侯景这才放弃了这个念头。王伟又劝说侯景尽早杀掉梁主萧纲的儿子,杜绝后患。于是,侯景派遣四路使者出都,一路到吴郡杀死南海王萧大临,一路到姑熟杀死南郡王萧大连,一路到会稽杀死安陆王萧大春,一路到京口杀死高唐王萧大壮。侯景又将太子妃赐给郭元建,郭元建反驳道:“岂有皇太子妃嫁做妾吗?”侯景不便强迫,搁过不提。

只是这个王伟凶恶得很,杀了这么多皇子还不够,又劝说侯景弑杀故主萧纲。于是,侯景派遣彭隽、王修纂和王伟一同到永福省,以献酒祝寿为名,想乘机弑杀萧纲。萧纲笑着道:“你们要献我寿酒吗?是想要庆祝我归天吧,那我就成全你们!”萧纲命人大摆宴席,奏乐击鼓,自己喝得酩酊大醉,躺在床上不省人事。王伟让彭隽背了一个土袋子压在萧纲的身上,再让王修纂坐在土袋子上,萧纲被这么重的东西压迫着,没过一会儿就当场气绝身僵,终年四十九岁,在位只有两年。王伟见故主已殁,就拆下门板当作棺材,把他的棺木抬到城北的酒库里,然后欣然回去复命。侯景为故主萧纲拟好谥号,称为明皇帝,庙号高宗。第二年王僧辩等人入都后,才将萧纲安葬在庄陵,追封为简文皇帝,庙号太宗,这且以后再说。

新主萧栋即位后,尊先祖昭明太子为昭明皇帝,先父豫章王萧欢为安皇帝,晋升东道行台刘神茂为司空,其余的人官职不变。刘神茂听说侯景兵败回来后图谋推翻梁主,等到他被任命为司空,立即宣称和侯景断绝来往,说是身受国家厚恩,理应为国讨贼。于是,刘神茂占据了东阳,和江陵遥相呼应。江陵大将王僧辩从郢州向东进发,收降豫章守将侯瑱,直接进入了湓城,与陈霸先在屯邱会师,并得到陈霸先接济的粮米三十万石,军势大震。讨贼大军再次进兵攻占了晋熙和寻阳,一路所向无前,贼军纷绘败退。

侯景急欲称帝,于是自加九锡之礼,自己任命了丞相以下的百官。后来他又命人制作了天子旌旗,还有一些皇帝要用的东西。没过多久,侯景果然逼迫萧栋禅位,自封为汉帝,郊外设坛接受拜贺。说来也奇怪,祭拜天地的时候,神坛前忽然有只兔子跳了出来,转眼间又不见了,而且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白虹穿过太阳,众人看到后都非常惊讶。

侯景回到太极前殿登位,改天正元年为太始元年,封萧栋为淮阴王,将他幽禁了起来。萧栋的弟弟萧桥、萧樛也被幽禁在密室。王伟请求建立七庙,侯景问道:“什么叫作七庙?”王伟回答道:“天子为了供奉自己最近的七代祖先,所以建立七庙。”侯景觉得太麻烦,便没有回答,王伟又问他七世祖先们的名字,侯景说道:“我连祖父的名字都不记得了,我只记得我的父亲叫侯标,死在朔州,离这里非常遥远,即使他的阴灵未灭,也不能到这里来吃我供的祭品。”左右听到这话不禁暗笑。侯景有个老部下记得侯景的祖父叫乙羽周,(他的祖父的名字已无从考证。)于是,王伟捏造名号,推汉朝司徒侯霸为侯景的始祖,晋朝征士侯瑾为七世祖,祖父侯周为大丞相,父亲侯标为元皇帝,一番忙碌,真是累坏了这位殷勤忠诚的王将军了。七庙建成后,侯景派遣赵伯超为东道行台去镇守钱塘,命令中军都督李庆绪、右厢都督谢答仁、左厢都督李遵等人出兵攻打刘神茂。刘神茂连战皆败,部将王晔、郦通出城投降了谢答仁,刘神茂无奈之下也投降了。谢答仁押送刘神茂到建康,侯景恨他背叛自己,命人特地制作一个大锉碓,将他从脚到头,寸寸锉碎。刘神茂的部将元頵、李占等在阵前被擒,也被砍去手足,绑起来示众,他们疼痛难忍,哀号了一天才死了。京都人都痛恨侯景的残忍,对他更加不满。侯景每天深居在宫中,沉迷酒色当中,不是故友和老部下都得不到他的接见,部将大多心生怨念。

那王僧辩、陈霸先两军听受湘东王萧绎的号令,于次年二月初前去征讨侯景,战船相连数百里。两位统帅到达白茅湾,筑坛歃血为盟,大意是说要齐心协力,讨伐叛贼,决无二心,众兵将听后全都踊跃听命。王僧辩派侯瑱率师袭击南陵、鹊头两座城池,全都都攻下了,大军便顺流东进。侯景已经派遣侯子鉴带着水兵驻守肥水,郭元建带着陆兵进军到小岘。侯子鉴正在攻打合肥的外城,听到西师将到的消息,便退守到了姑熟。侯景又派遣将史安和、宋长贵等人去援助侯子鉴,并且亲自赶到姑熟巡视营垒,当面对侯子鉴说道:“西人擅长水战,不要轻易和他们争锋,如果是在陆地交战就一定可以得胜。你只要坚守等待就可以了。”侯景说完就回都城去了。侯子鉴听从他的指令,放弃战船登上陆地,按兵不动。王僧辩等人到了芜湖,探知侯子鉴立营在岸上,却也不敢贸然前进,逗留了十多天。这时,有人通报侯景,说西军将要撤退,请求马上进攻,不要错失了机会。侯景又下了一道伪诏,说要赦免湘东王萧绎、王僧辩等人的罪状,部将们笑他多此一举。于是,侯景命令侯子鉴整备水战,侯子鉴又从陆地登上战船。王僧辩得到消息,立即率领舟师赶到姑熟。侯子鉴派一万步骑上岸挑战,另外派一千艘长船分载战士,准备追击王僧辩的水军。王僧辩不和他陆战,只是率领小船往后退,留下大舰船夹泊在两岸。侯子鉴的部下怀疑王僧辩怯弱不敢交战,便各自驶船往前追击,王僧辩等他们过去时,再鼓动大船阻断他们的归路,又扬旗指挥小船从四面截击,鼓噪大喊,杀得贼船东沉西没,无路可逃。侯子鉴弃甲改装,夺路逃脱。

侯子鉴战败的消息传到侯景耳朵里,侯景非常恐惧,泪流满面,缩在床上很久才起身叹息道:“我真的不该错杀萧纲啊!”当下就派石头城的戍将张宾用海船堵截淮河口,再沿着淮水岸建筑城墙,从石头城一直到朱雀桁,楼堞相接,绵延了十多里,抗击西师。

王僧辩督领各将趁着涨潮进入淮水,看见前面守备严整也觉彷徨,因此向陈霸先讨问计策。陈霸先说道:“以前柳仲礼拥兵数十万,隔水驻扎,可是贼军在北岸登高俯看,将他们一览无余,所以打败了柳仲礼。现在我们想要围攻石头城,必须火速渡往北岸,各位将领如果不愿做先锋,我愿意先去打头阵,请各位放心!”王僧辩听后欣喜不已。陈霸先便前往石头城西面的落星山,选择有利地势修筑栅栏。王僧辩也进军到招提寺的北面。侯景亲自率领一万士兵、八百铁骑列阵在西州的西隅。陈霸先说道:“我众贼寡,应该分散贼军的兵力,不能让他聚集精锐,拼死攻打我。”于是,陈霸先命各位将领分道安置兵力,大造声势。

侯景想速战速决,便策马进攻,冲入西军偏将王僧志的军营,王僧志稍稍往后退却。陈霸先派遣将军徐度率领三千名弓弩手绕到侯景的背后,连番迭射,侯景的后队大多被射伤,只好退了回来。陈霸先和王琳、杜龛等人指挥铁骑冲入侯景的阵中,王僧辩又率领大军随后跟进,仿佛泰山压卵一般,让侯景无法抵挡,无奈之下侯景只好退入栅中。石头城的守将卢晖见西军的气势强胜,侯景已经败逃回来,料知侯景必定危亡,便开门投降了西军。王僧辩占据了石头城,陈霸先尚在城外与侯景相持。侯景仍然督率众军死战,自己率领一百多名骑兵强行冲突,几次冲突,几次退却,部众们纷纷奔逃。各路军马从北追到西明门,侯景返回到宫阙下,招来王伟斥责道:“你逼着我当皇帝,看看现在怎么样了?”王伟无话可说。侯景想立即出逃,王伟拉着他的马辔谏阻道:“从古至今哪有叛逃的天子!现在宫中的卫士还可以作战,离开这里你又打算去哪里?”侯景感叹道:“我从前打败贺拔胜,攻破葛荣,扬名河北,是何等的威风,我渡江进入台城,降服柳仲礼易如反掌,如今却被这些贼人逼迫到如此地步,今天是天要亡我了!”说刚说完,侯景就用皮囊装着两个儿子,将他们分别挂在马鞍后面,然后带着亲党一百多人往东逃进了吴地。侯子鉴、王伟等人逃奔到朱方。

王僧辩命杜龛、杜崱等人入据台城,军士们大肆掠夺居民,并不加以禁止,可怜城中的男女衣不蔽体,在沿途中号哭。当晚军营中失了火,烧焚了太极殿和东西堂,宫里所有宝器羽仪也一股脑儿地付与祝融。王僧辩命侯瑱等人率领五千精甲去追击侯景,自己率领诸将到达宫阙,王克、元罗等人偕带台城中的旧臣恭迎在道旁,王僧辩笑着对王克说道:“你们服侍侯景这样叛贼也真是够辛苦的。”王克等人惭愧地说不了话来。王僧辩又问玺绶在哪里,王克嗫嚅道:“已经被侯景带走了。”王僧辩叹息道:“我们王氏几百代都是忠臣,如今名声算是毁在你们手里了!”当下王僧辩迎接故主萧纲的棺木入殿,率领百官在一旁哭迎,然后派人到江陵报捷,上表劝湘东王继位,请求在建康建都。湘东王萧绎说这事日后再慢慢商议。

从前萧绎派遣王僧辩东行讨伐侯景时,王僧辩说道:“进城之后,怎么处置这些王公子弟呢?”萧绎答道:“全都杀掉,一个不留!”王僧辩摇头道:“讨贼的事情可以由我负责,但是如果想让我效仿成济,我做不到!请您另用他人!”于是,萧绎秘密嘱咐宣猛将军朱买臣,让他便宜行事。等到西师进入都城后,萧栋和弟弟萧桥、萧樛得以从密室中出来,途中遇到杜崱替他们解开锁械,萧桥对萧樛说:“今天可以免去一死了。”萧栋皱着眉说:“福祸难以预料,我还是很担心。”话还没说完,朱买臣已经走到了他们的跟前,招呼萧栋兄弟三人下船喝酒。这三人被朱买臣灌得烂醉如泥,随后朱买臣命令左右把他们扛了出去,只听见扑通扑通好几声,他们全都到水晶宫挂号去了。

王僧辩命陈霸先赶往广陵,招降郭元建、侯子鉴等人,侯子鉴害怕王僧辩的手下容不下他们,便和郭元建投奔了北齐。只有王伟和侯子鉴等人走失了,被陈霸先俘获,押回了建康。王僧辩审问王伟道:“你是叛贼的军师,却没有为他效死,难道还想苟活吗?”王伟回答道:“兴废乃是天命,如果汉帝早些听我的话,你又怎么会有今天?”王僧辩冷笑数声,将他押往江陵,交给湘东王裁决。

侯景逃往钱塘后,钱塘的守将赵伯超关闭城门不肯接纳他,他又继续往北到了松江,被侯瑱追上。那时,侯景手下还有两百艘战船,几千名士兵,侯瑱率军攻击,擒住彭隽、田迁、房世贵等人。侯景带着数十名心腹驾乘小船飞奔,将两个年幼的儿子推落到水中,打算往东驶入海。侯瑱派遣副将焦僧度追击侯景,侯景的手下库直都督羊鹍(即侯景的小舅子)也跟随侯景向东逃走。羊鹍见侯景穷途末路,于是起了背叛之心,趁侯景晚上睡觉时,令舵手转舵驶向京口。侯景醒后一看,前面已经是胡豆洲,距离京口只有几十里了,顿时惊慌不已,连忙召羊鹍前来。羊鹍拔刀指向侯景道:“我等为你效力已经有好多年了,现在你一事无成,走投无路,我只能借用你的头颅来换取富贵了!”侯景来不及回答,刀锋已经到了身旁,他慌忙躲避到船中,用佩刀猛砍船底,想凿船逃生,羊鹍取来一槊,用力猛刺,直接刺穿了侯景的背,侯景惨叫一声,倒地而亡。侯景的部将索超世当时在别的船上,羊鹍诈传侯景的命令,将他召到船中,把他抓住,连人带尸献给了南徐州刺史徐嗣徽。徐嗣徽处死了索超世,在侯景的腹中塞入粗盐,把他的尸体送往了建康。王僧辩砍下侯景的首级,传送到江陵,尸身陈列在市集,士民们争相割食侯景的肉。溧阳公主还在京都中,她因父兄遇害而痛恨侯景,也想烹食侯景的肉。兵士们把侯景的阳物割了下来,交给了公主,公主也大口大口地啃食,一点儿都没剩下。侯景的部将钱塘守将赵伯超、谢答仁等人全都投降了侯瑱,侯瑱将他们一并押送到建康。王僧辩只斩杀了房世贵,其余的全都押送到江陵。

湘东王萧绎得到侯景的首级,在市集上悬挂三天,涂上漆,交付武库收藏。随后,萧绎大封功臣,任命南平王萧恪为扬州刺史,晋升王僧辩为司徒、镇卫将军、封长宁公,晋升陈霸先为征虏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长城县侯。同时,萧绎又下令审讯囚犯,十人中杀了七八人,只赦免了任约、谢答仁二人。王伟在狱中曾进献了一首五百言诗,萧绎爱惜他的文才,也想要赦免他。有人说王伟以前曾写过檄文,词字用意也很不错,萧绎立即让人取来查看,檄文中几句话是这样说的:“项羽重瞳,尚有乌江之败;湘东一目,宁为赤县所归!”萧绎看后非常愤怒,命人将王伟牵出狱,将他的舌头钉在柱子上,然后一刀一刀地将王伟分了尸。

王伟死后,萧绎下传赦免的命令。南平王萧恪等人全都上书劝他即位,萧绎没有同意,但暗中派人去寻找玉玺。这玺绶曾被侯景带走,侯景嘱咐侍中赵思贤掌管,并且对他说道:“如果我死了,你就将玉玺扔到江水中,不要让他们得到!”赵思贤唯唯受命。等到侯景被羊鹍杀死后,赵思贤带着玉玺悄悄逃走,从京口渡江,中途遇到强盗,将玉玺扔到了草丛间。逃到广陵后,赵思贤把情况告诉了郭元建,郭元建派人去寻找,果然找到玉玺,郭元建将玉玺献给了北齐行台辛术,辛术又转献给齐廷,传国玉玺也就归高氏所有了。

齐主高洋派散骑常侍曹文皎带着礼品南下出访,湘东王萧绎也派遣散骑常侍柳晖回礼。双方化干戈为玉帛,准备修订协议,不料高洋采纳了郭元建的建议,竟然让司空潘乐出兵,与郭元建一起围攻梁秦郡。行台辛术劝说,双方信使来往频繁,实在不应该无故兴兵侵犯,但高洋不肯听从。陈霸先又奉命出镇京口,萧绎又派遣徐度、杜崱等人陆续赶去支援,不久后萧绎又亲自前往秦郡,击退了齐兵,斩杀了一万多齐兵,然后撤兵回到京口。王僧辩再次联合文武百官奉表到江陵,请求萧绎嗣位,萧绎这才答应,在江陵登上皇位,颁布诏书。

即位这一天,没有在正殿进行,萧绎只是在偏殿召集百官,草草行礼,也算是权宜之计。过了几天,萧绎追尊生母阮修容为文宣太后,立王子萧方矩为皇太子,改名元良,封萧方智为晋安王,萧方略为始安王。当时江陵以东,以长江为分界线,江北的土地全都属于北齐;江陵以西到峡口,西蜀一带,由益州刺史武陵王萧纪占据把守,他不肯服从湘东王的命令,岭南也由萧勃占据,阳奉阴违。萧绎虽然称帝但权力也毕竟有限,掌管的土地不到一千里,只是勉强尊称梁主罢了。正是:

国难君危两不知,痴心但望嗣皇基。

江陵侥幸登君位,蜗角偷安得几时!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