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南北史演义(下册)》(15)
第六十五回动荡的三国局势
话说湘州刺史王琳曾跟随王僧辩入都平定侯景,功劳排在首位。他的老家在会稽,以行伍起家,姐妹都嫁进了湘东王宫,王琳因服侍在湘东王左右,并且深得湘东王的宠信。王琳平时喜欢亲近士兵,所得赏赐也没有收进自己的腰包,而是全部分赏给官吏们,他麾下大约有一万多人,大多都是江淮一带的强盗,因他为人慷慨,所以这些人都很愿意听从他的指令。但是,王琳自从平乱立功后,便开始恃宠横行,王僧辩管控不了他,就秘密奏报萧绎,请求诛杀他。因此,萧绎将王琳调到身边,担任湘州刺史,想乘机下手除掉他。王琳担心大祸临头,他立即命长史陆纳率领部众赶去湘州,自己前往江陵陈谢。临行前他对陆纳说道:“如果我没有回来,你们打算怎么办?”陆纳等人齐声请死,王琳便挥泪而去。到了江陵后,王琳一进入殿中立即被卫兵拿住,关进了监狱,萧绎另派皇子始安王萧方略代为镇守湘州,任用廷尉黄罗汉为长史,命黄罗汉和太舟卿张载一同前往巴陵,安抚收编王琳的军队。陆纳和士卒们得知王琳进了大牢后,纷纷痛哭流涕,不肯听从他们的命令。张载向来凶悍暴戾,又得到梁主的宠眷,他厉声呵斥王琳的部众,但话刚说到一半,就被陆纳指挥的士卒一拥而上,捆绑了起来,并且将黄罗汉也抓住。因为萧方略是王琳的外甥,所以将放他回去报信。
梁主萧绎得知王琳的部众哗变,再次派遣宦官陈旻前去劝慰陆纳。陆纳反而将张载牵出,剖开腹部,抽出肠子,系在马足上,策马奔行,张载肠尽气绝身亡。陆纳又挖出张载的心,焚尽其骨。此举令陆纳和其部众非常解气,只有黄罗汉为人向来清明谨慎,才得以免此惨祸。随后,陆纳领兵占据湘州,不再听从湘东王的指令。梁主萧绎得知消息后,又任命宜丰侯萧循为湘州刺史,又派王僧辩督师前去征讨。萧循到达巴陵时,忽然接到陆纳的请降书,并打算送来妻子和儿女作为人质,萧循微笑着说道:“这明明是诈降计,今天晚上一定会来偷袭我!”于是,萧循命一千多名将士分头埋伏,自己则端坐在营垒中。等到半夜,陆纳果然用小船载着兵卒飞驰而来,他老远就看见垒门大开,里面端坐着一人,一动不动。陆纳未免惊诧,便命令兵士鼓噪前进。快要逼近垒门时,里面坐着的人还是一动不动。当时,陆纳还怀疑是草人,正准备用槊去刺,不料两边突然有伏兵大刀阔斧地杀了出来,陆纳才知自己中计,连忙率兵倒退,登船往南逃窜。这一仗陆纳损失了不少人马。
陆纳垂头丧气地逃到长沙。王僧辩也率军赶到,与萧循会合,一同逼近长沙城下。陆纳又率众前来迎战,王僧辩亲自指挥旗鼓,萧循也冒着箭石,东西并进,大破陆纳的部众。陆纳进城死守,王僧辩等人进兵围攻,好多天都没有攻下。梁主萧绎特地遣送王琳到长沙,命他劝谕陆纳,陆纳等人在城上跪拜,哭着对王琳说道:“朝廷如果肯赦免您,准许您入城,我们愿意接受惩处。”王僧辩还是不肯答应,仍然将王琳送回江陵。这时,武陵王萧纪从西蜀发兵,前来窥探江陵。信州刺史陆法和屯兵峡口,与萧纪的军队对峙着,并派人到江陵乞求支援。梁主萧绎想调长沙的兵马前去援助,不得已只能赦免了王琳的罪行,仍让他担任湘州刺史。王琳回到长沙后,陆纳率众归降,湘州得以平定,梁主调派王琳前去抗击蜀兵。
武陵王萧纪为何要攻打江陵呢?原来萧纪是梁武帝萧衍的第八个儿子,从小深得父亲的宠爱。大同三年,他被任命为益州刺史,萧纪因路途遥远,不肯前去,梁武帝秘密嘱咐他说道:“如果天下大乱,只有益州能够幸免,所以我特地派你前去,你应该珍惜才对。”萧纪这才哭着前去上任。等到侯景入都后,萧纪曾得到朝廷的密诏,晋升为侍中,负责征讨的所有军事,奉命进京勤王。萧纪曾派世子萧圆照领兵三万,听从湘东王萧绎的节度,一同去讨伐侯景。萧绎担心萧纪图谋不轨,便命令萧圆照屯兵白帝城,不准他带兵东进。等到梁武帝饿死后,萧纪想亲自督兵前去,又被萧绎给拦下了。前几个月,萧纪的次子萧圆正担任西阳太守,萧绎授封他为平南将军,将他骗到京都扣住,荆、益二州的矛盾便是在此结下的。萧纪极富雄韬伟略,在蜀地居住了十七年,往南打开了宁州、越隽的局势,向西连通了资陵、吐谷浑;对内鼓劝农桑之事,对外大兴商业买卖,在他的治理下蜀地财富丰饶,兵器铠甲充足。这次,益州和江陵的矛盾爆发,萧纪便听从长史刘孝胜的提议,改年号为天正元年,遵从豫章王萧栋的年号。司马王僧略、参军徐怦都说此时不宜称帝,萧纪不但不听,反而将他们处死。
梁主萧绎承圣二年,萧纪率军往东进兵,留下益州刺史萧撝据守成都,行军抵达西陵后,军容非常强盛。西陵峡口有两座城池,由陆法和建造,名叫七胜城。这座七胜城地理位置极其险峻,既封锁江面又阻断峡口,令萧纪的军队无法穿越而过。陆法和赶紧送信到江陵,请求梁主萧绎火速派发援军。萧绎也很担忧,特地写信给西魏请求援兵。西魏大丞相宇文泰说道:“夺取蜀地和制服梁,就在此一举了。”
但西魏诸将都认为不宜出兵,只有宇文泰的外甥大将军尉迟迴说有把握战胜,他对宇文泰说道:“蜀地和‘中国’隔绝了一百多年,他们仗着地势偏远险峻,不畏惧我们进攻,若我们派铁骑倍道前行,偷袭成都,蜀地便不攻自破了。”于是,宇文泰假意答应出兵支援梁,暗中却派遣尉迟迴从散关出发,领军进入蜀地。尉迟迴行军到达涪水,潼州刺史杨乾运举州投降,尉迟迴分派兵马镇守潼州,自己率大军去袭击成都。此时,萧纪正想乘势东下,接到成都的急报后,立即派遣梁州刺史谯淹回去支援,偏偏谯淹又被尉迟迴所击败。战败的军报传到西陵,萧纪想领兵回援成都,唯独世子萧圆照和益州长史刘孝胜不同意,萧纪便决定舍弃蜀地,图谋东进。但各位将领还有异议,萧纪却下令说道:“谁敢再劝我,我就杀了谁!”随后,萧纪命令将军侯睿率领七千人遍筑营垒,与陆法和相持着。梁主萧绎将任约释放出来,任命为晋安王司马,让他带领禁兵去协助陆法和,又任用谢答仁为步兵校尉,让谢大仁再去协助陆法和。萧绎又写信给萧纪,劝他撤兵返回蜀地,萧纪不肯听从,给萧绎的回信也用的是家人间的礼仪,并未称臣。
萧纪一心想旗开得胜,直指江陵,无奈屡次交战无功,劳师已久,军需又跟不上。当他听到西魏军正在围攻成都,自己又孤军作战时,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遣度支尚书乐奉业前往江陵求和。乐奉业到了江陵后,却对梁主说道:“蜀军缺乏粮食,士兵们大多战死了,现在形势非常危急,不久就要灭亡了。”梁主萧绎拒绝议和,萧纪也别无他法。蜀军中的将士大多思归心切,都起了二心,再加上萧纪为人吝啬且不留情面,所以大家都对他很不满。宁州刺史陈智祖请求萧纪犒赏军兵,以此来鼓舞士气,萧纪没有同意。这时,有人向萧纪申请赏赐,他却称病不肯接见,以至于军心离散。不久,巴东民符升等人斩杀峡口的城主公孙晃,出城投降了王琳。谢答仁和任约联合兵力攻打侯睿,接连攻破三座营垒,两岸十四城全都归顺到梁主这边。梁游击将军樊猛出兵阻截萧纪的归路,萧纪不能后撤,只好顺流再次前进。樊猛乘势追击,萧纪的部众大举奔逃,落入水中淹死的约有八千多人。樊猛再次联结船队,把萧纪队伍围困在中间,又传信到京中报捷。梁主萧绎写下密诏给樊猛:“如果放萧纪活着回去了,你便得不到任何犒赏的!”于是,樊猛督兵猛攻萧纪的船队。萧纪在船中走来走去,完全不知所措,突然看到樊猛率军跳上了船,正举槊刺来,他自知没了活路,便急忙取下金囊扔给樊猛,说道:“我把这金袋子给你,希望你能送我去见梁主。”樊猛斥责道:“天子是你想见就能见的吗?我杀了你,这金袋子又归谁了呢?”说完,他便举起手中的槊将萧纪刺死。萧纪的小儿子萧圆满也被杀死了。
陆法和抓捕了萧圆照兄弟三人,押送到江陵,梁主萧绎削去萧纪的宗籍,将他改姓为饕餮氏。刘孝胜也被抓住,拘到狱中,后来又被释放了。萧纪的次子萧圆正此时还被关押在狱中,萧绎派人传话给他:“西军已经败亡,你的父亲不知是生是死。”其实萧绎这两句话是想逼萧圆正自杀,没想到萧圆正只是嚎叫着世子的名字,并没有自杀。
萧绎便安排萧圆正和萧圆照见面。萧圆正对萧圆照说道:“我们为什么要骨肉相残,遭受这种痛苦呢?”萧圆照先前接受萧绎的命令,驻扎在白帝城,阻挡父亲的去路,所以萧圆正才说出这番话。萧圆照也悔恨自己的过错,一直叹息不已。随后,这兄弟二人一同被关进监狱,几天都吃不上一顿饭,甚至咬破手臂喝对方的血,苦苦支撑了十来天,最后活活饿死了。另一边,西蜀因为受到西魏的突然袭击,再加上萧纪没能撤军回来援救,致使成都被西魏军给夺占了。成都的守将萧撝带着全州百姓归附了西魏。尉迟迴命令成都百姓恢复生产,照常生活,只将州中的储蓄拿出一部分犒赏将士,自己不留分毫。西魏任命尉迟迴为益州刺史,命他掌管剑阁以南的所有地区。尉迟迴赏罚分明,恩威并施,既安抚了州内的士兵,又抚慰了各族人民,所以大家相继臣服,安居乐业,从此西蜀的版图归入到了西魏。
话说梁主萧绎诛杀了萧纪后,便想迁都建康。将军宗懔、黄罗汉都是楚人,不愿意迁往建康。领军将军胡僧祐、御史中丞刘瑴也和宗懔、黄罗汉意见一致,极力劝阻梁主,萧绎又跟朝臣商议,始终没有决定。萧绎又下令:“支持迁都的人露出左臂,不愿意迁都的人露出右臂。”结果露出左臂的人超过了一半。武昌太守朱买臣进言道:“建康是先朝的旧都,山陵所在,荆陵地区不是帝王应当居住的地方,希望陛下不要有疑虑,以免日后后悔!我的家就在荆州,怎会不想留在家乡呢?可是这对陛下来说并不是件好事。”梁主再次命术士杜景豪占卜,没有得到迁都的吉兆。杜景豪退下后,私下对亲友说道:“这个预兆恐怕是鬼贼故意弄出来的。”后来梁主因建康残破,江陵昌盛久远,便听从了胡僧祐等人的建议,但命令王僧辩回去镇守建康,陈霸先回去镇守京口,不再提及迁都之事。没过多久,北齐派遣郭元建在合肥整顿军队,准备袭击建康,梁主命令南豫州刺史侯瑱前往东关迎战,击退了齐师。
这时,齐主高洋已经毒杀了故主元善见和他的两个儿子,追封元善见谥号为魏孝静皇帝,安葬在邺城的西郊。故后高氏被降为中山王妃,她和元善见感情深厚,元善见被幽禁时,高氏总去探望。高洋准备弑杀元善见时,特地召请高氏入宫赴宴,等到宴席散后回家,元善见就死了,高氏悲痛万分。高氏安葬元善见后,高洋又强迫高氏入宫,将她转嫁给杨愔。杨愔毫不推辞,竟将她礼迎回去。高洋又挖开中山王的坟墓,把故主元善见的棺木投到漳水中,并将所有元魏的神主牌位给烧毁殆尽。
不久,突厥侵犯柔然,齐主高洋又亲自出兵征讨突厥,援救柔然。自从柔然和高氏通婚后,彼此非常友好,连续多年没有战事。高洋篡夺魏室江山后,柔然主头兵可汗也派人前来祝贺,高洋也派使者回访。
偏偏有突厥部落从西域起兵,时常侵犯柔然,成了柔然的祸患。相传突厥是平凉的杂胡,姓阿史那氏,是个集成的部落,后来被附近的部落消灭,只剩下一个十岁的孩子。他被人砍下了手足,扔弃在草丛中,后来他被野狼衔肉喂养长大,竟然和母狼交合,就像夫妇一样生活着。
邻部的酋长又派兵捕杀了这个小孩,只是这母狼逃窜到高昌国的西北境内,躲藏在深山岩洞中。那时母狼已经怀孕,生下十个男孩,这十个男孩渐渐长大,各自从洞穴中出来掠民为妻。后来繁衍得越来越快,这个种族发展到五百多户人家,他们全都居住在金山南面,世代以打铁为生,服从柔然的管束。金山的形状像个兜鍪,他们的番话称兜鍪为突厥,因此把突厥作为番号。突厥传到大叶护这一代时,人种越来越强健,人数越来越多。后来伊利继承族嗣,他强悍过人,招募部族攻打铁勒部,收降了五万多户人家,于是自称土门可汗。伊利派人向柔然求婚,头兵可汗不同意,并且斥责他们是打铁的奴隶,还派人去辱骂他们。伊利非常气愤,将来使杀死,又率族众袭击柔然。柔然开战不利,伊利乘胜进击,率众包围了柔然的营帐。
头兵可汗因屡战屡败,便愤恨地自杀身亡,他的儿子菴罗辰和其堂弟登注俟利等人突围成功,投奔了齐。伊利可汗得胜回国,柔然的余众拥立登注俟利的二儿子登注铁伐为主。后来登注铁伐被契丹族所杀,齐护送登注俟利回到柔然。没过多久,登注俟利也死了,柔然的部众又推举登注俟利的儿子登注库提为主。突厥这边,伊利的弟弟木杆俟斤继承了哥哥的大业。木杆俟斤容貌奇特,脸有一尺多宽,颜色像赭石,眼睛如同琉璃一般。但他性格狂暴,野心勃勃,时常想着扩张地盘,因此再次起兵攻打柔然。
柔然的酋长库提哪里是木杆俟斤的对手,无奈之下只得率族人投奔齐。齐主高洋督领大军北巡,收纳了柔然部众,只是废去了库提,改立菴罗辰为可汗,命他们居住在马邑川,赐给他们生活用品。随后,高洋亲自领军征讨突厥,突厥主木杆可汗听说齐天子亲自出征,也有些害怕,便立即投书请降。齐主高洋顺水推舟地同意了,但是命令突厥年年朝贡,双方约定好后,齐主高洋就撤兵回去了。第二年是齐天保五年,齐主高洋再次出兵攻打山胡,夺占了平石楼山,大获全胜。平石楼山地势险峻,魏朝一直没能将它攻下,现在齐主高洋一鼓作气将其荡平,致使远近的胡人再也不敢违抗齐的命令。齐主高洋也渐渐嚣张起来,性子越来越狂暴。有士兵在战场上受伤,难以医治,齐主高洋索性命人挖出他的五脏,分给众人吃,吃得骨头都不剩。齐主吃人上瘾后,便总将人视作牲畜,随意的烹煮。
北齐的事暂时先说到这里,我们接下来看看西魏的情况。
西魏这边,自从宇文泰掌管国政后,权势一天比一天强盛,就连西魏主元宝炬都要拱手听受其教诲,完全没有实权。宇文泰最初任用苏绰为度支尚书,制度刚刚创立,增减适度,还算得体。苏绰为人非常公正,只要是有才能的人,他都会代为举荐。苏绰每次和公卿们谈论国事,一谈就是一整天,事无巨细,全都了如指掌。因此,苏绰积劳成疾,没过几年就去世了。宇文泰非常痛惜,当苏绰的灵柩送去安葬时,宇文泰亲自护送出城,并举酒祭奠道:“你知我心,我知你意,正想要一同平定天下,你竟然舍我而去了!”说到这里,宇文泰便失声痛哭,连酒杯掉落在地上也没有察觉,直到灵柩已经远去,他才怏怏地返回城中。
没过多久,宇文泰又仿照古法,让士兵务农,创立府兵。这些府兵平时务农,农闲时就学习兵法,习武操练,马畜粮械都由府兵自备,只是将租、庸、调三税全部免去。古时称输送粟米为租,输送布帛为调,输送兵力为庸。每府由一位郎将统率,一百府就有一百员郎将,分别属于二十四军之中,每军由一个开府主持,两个开府为一个大将军,合并两个将军为一柱国,共计有六个柱国。最高的统帅称为持节都督,宇文泰就这样手握着都督的重权,把西魏的兵权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你想,那西魏主元宝炬还有什么权威?只能照奏批准,丝毫不敢违背宇文泰的意思,这也算是明哲保身了。
元宝炬在位十七年,最后病死在乾安殿,终年四十五岁。太子元钦继承帝位,尊父亲为文皇帝,母亲乙弗氏为文皇后,合葬在永陵。第二年魏主虽然改元,但没有建立年号,册封妃子宇文氏为皇后,也就是宇文泰的女儿。尚书元烈是西魏的宗室,他秘密谋划诛杀宇文泰,因密谋泄漏而被杀。元钦因此怨恨宇文泰,多次想拔掉这颗眼中钉。临淮王元育、广平王元赞都说宇文氏的权力根深蒂固,无法动摇,劝元钦小心行事,不要揽祸上身。元钦不以为然,两位侯王再三苦劝,元钦还是不肯罢休。此时,宇文泰的儿子都很年幼,他的侄子章武公宇文导、中山公宇文护又全都镇守在藩镇,只能将身边的几位女婿当作心腹之人。清河公李基、义成公李晖、常山公于翼全都娶了宇文泰的女儿为妻,所以都被任命为武卫将军,分别掌管宫中的禁兵。元钦想谋杀宇文泰,只是和身边的两三个宠臣商量,又怎么能成事呢?这件事反倒被宇文泰得知了。宇文泰将元钦废去,将他迁居到雍州,改立元钦的弟弟齐王元廓为皇帝,并且逼令元廓恢复拓跋氏的旧姓。
三个月后,宇文泰又秘密派心腹前往雍州毒杀了故主元钦。史学家称元钦为废帝。元钦的皇后宇文氏自愿为他殉死,也喝下毒酒身亡。这位宇文皇后从小就清风傲骨,她曾在座位旁挂了张烈女图,立志要做个烈女。宇文泰曾对别人说道:“每次看到这个女儿,我心里就非常的欣慰。”后来,她嫁给了元钦,做了太子妃,仍然端庄贤淑,元钦对她也格外宠爱。元钦继承皇位后,也没有再娶别的妃妾,仍然和宇文皇后伉俪情深。元钦被废迁后,宇文氏也跟随前往雍州。这对可怜的恩爱夫妻,生前同处一室,死后也安葬在一起,魂魄相随,又到地府去做鸳鸯了,真是令人感动。正是:
殉夫殉国两全贞,烈妇由来不惜生。
拼死愿随故主去,好教彤史永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