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把话说得滴水不漏 - 口才赢就一生全集 - 田伟编著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章把话说得滴水不漏

第3章把话说得滴水不漏

把话说得滴水不漏

对滔滔不绝的雄辩者而言,他的每一句话都能打动别人的心弦,像有一种魔力操纵听众的情绪,甚至他的一言一行都影响到周围空气的松弛与紧张,这种直觉力量其实就是口才,有口才的人一定是社会活跃的人物。口才是一种技术和艺术,是你生存的技法。

就地取材话题多

介绍姓名后,刚开始交谈是最不容易应付的问题,因受时间的限制,不容许你多作犹豫,又不能冒昧地随便提出其他话题。“今天天气很好”这话最常用,但除了在户外或沙滩上散步时不妨用用之外,在别的场合上说来不仅太近敷衍,而且缺乏内容,难以开展较趣味的谈话。所以在这里,就地取材似乎比较简单适用。

何谓就地取材?那就是按照当时的环境而觅取话题。如果相遇地点在朋友的家里或在朋友的喜筵上,那么对方和主人的关系可以做第一句的话题:“你和某先生大概是老同学吧?”或者说:“你和某先生是同事吗?”如此一来,无论问得对不对,总可以引起对方的话题,问得对的,可依原本主题急转直下,猜得不对的,再根据对方的回答又可顺水推舟,继续畅谈下去。

“今天的客人真不少!”虽是老套,但可以引起其他的话题。“这礼堂布置得很不错!”赞美一样东西,常是最稳当得体的开始。若是一般社交活动,则“山上的樱花开得很灿烂,颜色真好看,你曾去看过吗?”或“大热天在园子里喝茶,实在太舒服了!”都是就地取材的办法。

第一句的最高境界是人人能了解,人人能加进自己的意见。由此再探出对方的兴趣和嗜好,然后拓展谈话的领域。如果指着一件绘画说:“真像凡高的作品!”或听见鸟唱就说:“很有孟德尔颂音乐的感觉!”除非知道对方是内行,否则不仅不能讨好,而且会在背后挨骂。

如果不知道对方的职业,最好是不要问他。万一他正失业闲居在家,问他职业无异迫他承认失业,否则他还要随便撒个谎,对于自尊心很重的人是不大好的。如果你想“开发”主题而希望知道他的职业,只能用试探他的方法:“你平常会做点球类运动吗?”如果他说“不”,你就可以问他是否很忙,继续下去问出他每天是否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如果他说“是”呢,便可加上一句问他通常在何时去运动,而决定他有无职业。

找不出其他话题时,那么中国原有的老方法也可运用。那就是请问对方的籍贯,这“府上是什么地方”的问题,以中国人的习惯上是一点不觉得唐突的。知道了籍贯,话题就容易找了。如果是同一个县市呢,那更方便了,随便谈些两人皆知的社会新闻、都市建设、地方习俗等等都可以。

如果是遇到一些知名人士,或有特殊成就的人,或介绍者已早对你说出对方的身份底细,那么,你大可提出话题,鼓励对方多谈谈他自己得意的方面,一则彼此均甚愉快,同时对方会对你产生好印象。再则,也可以由交谈中吸取新知,获得宝贵经验。

暗示胜于直言

“暗示”是人际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特殊方式,暗示者出于自己的目的,采取隐晦、含蓄的语言,巧妙地向对方发出某种信息,并以此来影响对方的心理,使其不自觉地接受一定的意见、信息,改变行为,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有一位17岁的女孩很幸运地在一家珠宝店担任售货员。一天,店内来了一位年轻人,他衣衫褴褛、满脸悲愁,双眼紧盯着那些宝石首饰。

突然,电话铃响了,女孩便去接电话。可是她一不小心,碰翻了一个碟子,结果里面的六枚宝石戒指掉到地上。她急忙去拾,结果只找到其中5枚,第6枚怎么也找不着。就在这时,她看到年轻人正慌张地朝门口走去,她立刻意识到第6枚戒指在哪儿了。

就在年轻人走到门口时,女孩叫住他:“对不起,先生!”年轻人转身便问:“什么事?”女孩看着他抽搐的脸,一时没有出声。年轻人又问:“什么事?”女孩这才神色黯然地说:“先生,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现在找工作很难,是不是?”年轻人紧张地看了女孩一眼,回答道:“是的,的确如此。”女孩说:“如果你换成我,也会做得很不错!”终于,年轻人走到女孩面前,将手伸向她:“我可以祝福你吗?”女孩也伸出手来,两人的双手紧握在一起,女孩也以柔和的声音说:“我也祝你好运!”等到年轻人转身走了,女孩便走向柜台,将手里握着的第六枚戒指放回原处。

这本来是一起盗窃案,人们一般的处理方法,不外乎大喊大叫,设法抓住偷窃者。可是,这位女孩却用彬彬有礼的暗示,达到了使小偷归还偷窃物的目的,并没有让那名小偷当众出丑,还非常体面地使他改正了自己的错误。试想,如果女孩也是大喊大叫,能有这样的结局吗?不可能!说不定她还会因此受到伤害。

南唐名臣申渐高也善用这种方法。有一年,南唐税收苛严,百姓不堪重负,有很多大臣劝谏烈祖减轻赋税,都没有结果。当时正遇上京城大旱,可谓民不聊生。

一天,南唐烈祖问群臣:“外地都下了雨,为什么惟独京城不下?”申渐高一听,赶紧抓住这个机会进谏,他上奏道:“因为雨怕收税,所以不敢入京城。”烈祖天生睿智,一听就知道此话的暗示之意,大笑一阵后,立即颁发圣旨,减轻税收,让百姓休养生息。

大臣申渐高借助一句幽默的话,暗示烈祖要减轻税收,想不到竟收到如此奇效,为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

先声夺人,率先定义

当我们在和他人谈话时,如果明显处于不利的位置,是就此俯首称臣呢,还是回到谈话原点,重新定义事件起源?很明显,我们要采取第二种策略。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这种不利的局面,我们应提前做好准备,率先定义。

所谓“率先定义”,就是针对论题中的某些关键词,做出有利于己方利用事实、展开论点、争取认同的定义,从而能先声夺人、先发制人、位居优势位置。而这正是论辩中最常使用的一种策略,尤其适用于当辩题明显不利于己方的时候。

在一次亚洲大学生辩论会上,新加坡国立大学队与香港中文大学队进行了一场辩论,题目是“外来投资能否确保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香港中文大学队为正方,新加坡国立大学队为反方。

从命题上来看,香港中文大学队明显处于不利位置,因为“确保”一词是个值得推敲的词语,也就是说如果将“确保”解读成“百分之百的保证”,那么正方香港中文大学队几乎是无理可辩。不过香港中文大学队灵机一动,采取“先发制人、先声夺人”的策略,一开场就提出“确保”并非指“百分之百的保证”。他们说像乘坐大众运输工具时,广播员常说:“为了确保各位旅客的安全,请不要扶靠车门。”这并非意味只要不扶靠车门,乘客们的安全就可获得百分之百的保证。

由于香港中文大学率先定义“确保”一词的涵义,为自己的论点开辟了广阔的活动舞台,而反方新加坡国立大学队则因无法令人信服地证明“确保”一词等同于“百分之百的保证”,因此香港中文大学便化不利为有利,进而牢牢掌握自己在辩论场上的主导权,并最终获得胜利。

由此可见,如果不是采用了“先声夺人、率先定义”的方法,而是在承认“确保”就是“百分之百的保证”的前提下与对方辩论,正方将很难获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果遇到同样不利的事件时,千万不要忘了追溯问题的源头,从而为自己寻找一个更有力的新定义!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