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在谈判中无往不利——优势谈判心理术
第55章在谈判中无往不利——优势谈判心理术(3)
直到第三天,业务经理才约见韩方经理。见面后,业务经理直接切入正题,将公司的条件重新说了一遍,并将所有需要的文件、协议等都准备就位。韩方经理仍想继续采取拖延战术,不过,经过两天的等待,韩方经理也摸不透业务经理到底有何打算。
在提出是否签协议时,眼见韩方经理仍在推托。业务经理对韩方经理说:“谢谢您的款待,您的工作也很忙。既然这次合作还有问题,那我们下次再找机会。”他的话让对方很吃惊:“我们并没有拒绝这次合作。”
业务经理平静地对韩方经理说:“我是专程为此次合作而来,与贵公司已经交流了两个月,却迟迟得不到结果,我认为贵公司缺乏足够的诚意。既然我们可能无法合作,我只有去找别的合作者,再次感谢您的款待。”
业务经理的话,一下将韩方经理逼得没有退路。已经完全丧失心理优势的韩方,表示愿意签署协议,合作最终取得成功。
业务经理在联系对方后,并不立刻会面,这向对方传达的信息是对方在自己眼里并不是非常重要,从而化掉对方心理上的优势,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
如何在销售谈判中占据心理优势?这需要谈判人员准确把握客户需求的紧迫程度,以及自己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可替代性。一般而言,如果对方需求越紧迫,销售的一方就越容易获得心理优势;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越稀缺,公司在面对客户时就越有心理优势。
我们都有这样的销售经验:如果你是卖方,有一客户的用户指明订购你的产品,这个客户就不得不与你达成交易,否则他的用户就会抱怨甚至投诉。在与这种客户谈判中,无论他们如何掩饰其焦急的心情、如何镇定自若,但在他们心理依然会认定你更有优势。
同样的道理,如果谈判对手的长期供应商不能及时供货,或者产品质量出现了问题,而你是却是最佳的替代对象,他们在谈判时也会认为你更有优势。上述这两种情况说明一个道理:真正决定谈判中心理优势的不是谈判技巧本身,而是需求本身。如果你的产品具有不可替代性,或者对方需求迫切,你就很容易获得心理优势。
尽管我们在前面强调决定心理优势的根源在于客户的需求本身,但这并不妨碍一些谈判技巧对心理优势的建立产生着微妙的影响。比如在谈判刚开始的时候双方通常会“暖场”,就是讲一些无关大局的话。经验丰富的谈判者知道,这是在为自己建立心理优势,为引导对方的心智创造条件。
在谈判中,谈判技巧有很多,最常使用并且效果最佳的方法就是利用竞争优势来压制对方。采用这种方法的谈判对手会在事前对谈判对手前进行充分的调查,谈判时突然拿出数十张数据资料来证明自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或证明谈判对手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缺乏经验的谈判者面对这种情况,会立刻手足无措,顷刻间失去了所有的优势。
在这种场景中,心理素质决定着谈判的优势。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只要对手愿意和你一起坐在谈判桌上,就意味着你手中有对手希望获得资源,就意味着与你合作要优于与你的竞争对手合作。否则他们没必要浪费时间和精力与你讨价还价。所以,千万不要被对方所营造的虚幻的“心理优势”所击倒,要站稳阵脚。
【亮点重温】只要对手愿意和你一起坐在谈判桌上,就意味着你手中有对手希望获得资源,就意味着与你合作要优于与你的竞争对手合作。
学会应对不同类型的对手
每一次谈判,大到耗资数亿美元搅动行业格局的企业并购,小到订购一种纽扣的几毫厘差价,对谈判双方都是一种挑战。是进攻与防守的过程,是矛与盾的艺术。
不过,在谈判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一种方法在某个对手身上适用,放到另一个对手身上却没什么效果。面对形形色色的谈判对手,往往使人束手无策。
因此,谈判人员要对谈判对手的类型进行归类和分析,根据不同的类型而采取不同的措施,使谈判方法有的放矢,提升谈判效率。
美国谈判家荷伯曾代表一家大公司去到购买一座煤矿。矿主是个强硬的谈判者,开价3000万美元,荷伯还价1500万美元。
“你在开玩笑吧?”矿主大声道。“不,我们不是开玩笑。但是请把你的实际售价告诉我们,我们好进行考虑。”矿主仍坚持3000万美元不变。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双方形成僵局,价格也在停在2500万与3000万的对峙。
为什么卖主不接受2500万这个显然是公平的还价呢?荷伯决定弄清楚,于是他决定请矿主吃饭。在荷伯的一再追问下,矿主终于对解答了荷伯的疑问:“我兄弟的煤矿卖了2800万美元,还有一些附加利益。”荷伯明白了,矿主如此顽固原来不想输给自己的兄弟。
有了这个信息,荷伯就跟公司的有关人员商议。他们首先搞清矿主的兄弟确切得到多少,然后再制定了应对计划。不久,谈判达成协议,最后的价格没有超过公司的预算。同时,付款方式与附加条件也使矿主觉得自己赚得远比自己的兄弟多。
商界谈判中,谈判对手主要有四种类型:强硬型、团体型、阴谋型、搭档型。
强硬型对手通常很固执、自信、傲慢,总是咄咄逼人,不肯示弱。多数时候常常对对手提出的要求一口回绝,毫无回旋余地。即使他们申明将认真考虑对手提出的条件,但事实上,一转身就会把这种许诺忘得一干二净。如果对手步步紧逼,要求结果,他们立即会矢口否认。
团体型对手是以团体作战的方式出现的。如果谈判的一方是一个多人团体,而另一方只是单枪匹马,这时在谈判桌上就出现了众寡悬殊的情况。相对来说,团体型对手很容易占据心理优势,因为他们可以轮流作战。另一方就会在对手的轮番攻击之下,疲于应付,最终筋疲力尽,降低判断能力,影响谈判目标的实现。
阴谋型对手会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和欲望,使用一些诡计来诱惑对方达成不公平的协议。这种对手不仅善于在谈判桌面上采取车轮战术,通过不断更换谈判人员的方法来使对方精疲力竭,从而迫使对方做出某种让步,还善于使用间计,以各种手法获得对方的谈判信息,从而使自己在谈判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搭档型对手常用的策略是:当谈判开始时,只派一些低层人员作为主谈手。等到谈判快要达成协议时,真正的主谈手突然插进来,表示以前的己方人员无权作出这样的决定,不仅会使之前达成的协议和共识失效,将谈判重新拉回到原点,还会因为对方底牌的暴露,而提出更为苛刻的谈判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