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尉迟恭与龙王五太子
在山西五台山有五爷的道场,随着佛教的兴起,五爷成了有求必应的代表,每年去拜他的信徒数不胜数,我曾见过很多虔诚的从四面八方涌入五台山的人,他们虔诚跪拜,信奉心诚则灵,据说有五爷帮很多家庭实现了他们的梦想。
在很久以前,东海龙王的五太子变作小乌蛇,与货郎担行商的张睿结下缘分。后来乌蛇消失在乌龙山北峰东侧的溶洞中,张睿受梦托在此安家,并筹资修庙建寺,泥塑乌龙像,敬称五爷,一心礼佛。五爷得文殊菩萨点化后野性尽失,常以黑脸大汉现身人间,乐于助人,广施善缘,有求必应。
中华门神大唐名将尉迟恭,出生在达木河之邻下无忌村,从小性情急躁,力大无穷,专爱打抱不平。
有一年夏天,村里几个被他收拾过的无赖,纠结起来,买上酒肉,宴请尉迟恭。酒席摆在大柳树下,树下有眼枯井,他们把席片铺在井上,请尉迟恭上坐,想把他闪下井去“教训教训”。尉迟恭也不谦让,便坐在席上吃喝起来,安然无事。酒足饭饱后,起身抹抹嘴、拱拱手扬长而去。几个无赖大惑不解,急忙起身揭席来看,不看则已,一看惊的个个嘴巴大张,合拢不上。只见一条碗口粗的乌蛇盘在井口,堵的严严实实。还有一次,尉迟恭正在山上打柴,忽听有人呼救,急忙飞步迎上去,只见一条胳膊粗的乌蛇昂首吐舌,戏耍一个小孩。他急忙驱赶追打,乌蛇不紧不慢钻进一个山洞,尉迟恭手疾眼快,一把抓住蛇尾拽将出来,摔上山石,只听“咔嚓”一声脆响,火星四溅,碎石横飞,睁眼看去,手中握的是一条沉甸甸、亮铮铮的九节钢鞭。尉迟恭背着柴火,提着钢鞭路过一个小村边歇息,看见麦场上有个牛腰粗的砂石碌碡,一时兴起摔鞭下去,碌碡破为两半。至今这个村还叫“破碌碡”,而那半个破碌碡还在原处。这条九节钢鞭就是后来尉迟大将跃马沙场的那条神鞭。当人们知道了尉迟恭的故事后,众言五爷显灵,老人们纷纷劝说他到乌龙洞给五爷敬香礼拜。在后来,尉迟恭帮助李世民打下江山,建立大唐后,回家必到乌龙洞拜谢五爷,并出资修缮五爷祖庙。五爷并不安分守己,经常云游四方,忽见五台山文殊菩萨正在做道场,五爷上前跪拜,文殊菩萨细细寻问,才知是东海龙王的五太子。经过日久观察,发现五爷心地善良,聪明伶俐,乐善好施,与佛有缘,随即收为弟子,皈依佛门,成为文殊菩萨的化身,从此来往于乌龙洞和五台山之间。五台山的五爷庙建在万佛阁内,《万佛阁碑记》中记载万佛阁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说明五爷庙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之后。而平鲁“乌龙洞”摩崖造字刻于明万历二年,说明平鲁五爷祖庙建于明万历二年之前。故曰:“先有平鲁乌龙洞,后有五台五爷庙。
这乌龙洞也是神池善男信女朝拜的地方,在山上有一龙母殿,据说有求必应,为家里老人祈福,家中有人生病,可以到这里虔诚的跪拜一番,据说也是有求必应。
龙母殿石碹窑洞三间,中间正殿,东西配殿。正殿正面一尊2米高的汉白玉塑像落座于0.5米高的石刻莲花宝座之上,抬头仰望,龙母娘娘面部丰满,慈眉善目,秀丽端庄。
从龙母洞洞月台下返13级台阶,左折6级台阶,即到讵之龙宫窑顶平台,台面长8米,宽5米,四周草白玉围栏,栏面雕刻着梅、兰、竹、菊等花卉图案。台面偏南建有草白玉石雕四角歇龙亭,亭顶飞檐翘角,亭柱玉立,亭坊精美。亭内置一花岗岩圆形石桌,四只鼓形石凳。整个石亭古色古香,精美古朴,是五爷等龙子龙孙歇息观景之处,也是游人信徒们乘凉歇脚之所。
在歇龙亭的边上有一石柱,上面盘旋着一条龙,据说摸摸龙头,万事不愁;摸摸龙身,能屈能伸;摸摸龙背,一生不累;摸摸龙腚,一生不病。可惜这条龙高达3米8,周围也没有梯子,人们只能摸摸龙尾和龙身,只能望龙头兴叹。
这里有个滴珠洞传说是旱天不枯,涝天不溢。只是这个洞在一个井口的下面,胆小或者一个人是根本不敢下去的,据说直洞深六尺许,下通入平洞,平洞深一丈五尺。在平洞顶部有一巨盘,一年四季,有水珠在盘上游动,形成大水滴后,滴入洞底水池,至今仍点点相连,长年不断。其水质可饮,味道甘美,据说池中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人取用也不增多外溢。
这尉迟恭经常到平鲁茹河里去挑水。一天后晌,尉迟恭又去到茹河里去挑水。他刚到河边,猛然看见对面石古寺的一个水坷崂里两只山羊斗角。他好生奇怪,便放下扁担,蹚过河水,爬上了石古寺山,来到水坷崂,奇怪,连山羊的影儿也没有。一连三个傍晚,尉迟恭见到的都是如此情景。尉迟恭把这件事儿告诉了师父。老师傅听了说:“这里面必有来由,你要是再看见那两只山羊斗角,就顺着那儿往下挖,看个究竟。”
第四天傍晚,尉迟恭又看见两只山羊在水坷崂里斗角。他爬上了石古寺山,就地挖了下去。刨了有五、六尺深,发现地里面放着两只活灵活现的铁灰色铁羊。
尉迟恭提着两只铁羊回到古城镇。镇里的人听说尉迟恭得了宝贝,都来看热闹。众铁匠把两只铁羊烧的通红,争先恐后的用铁锤砸它,他们直累的汗水淋淋,气喘吁吁,连个痕痕也没砸下,尉迟恭走过来,抡起铁锤“咣咣”地砸了两锤,两只铁山羊便开了膛,只见里面放着两条银灰色的铁鞭,一条雌鞭,一条雄鞭。雌鞭上刻着八个大字“遇尉而得,鞭折人亡!”雄鞭上刻着十个大字“上打君不正,下打臣不忠!”众人见此情景,嘴吐舌,纷纷议论说尉迟恭来日是非凡之人。
第二天,尉迟恭得了宝鞭的消息传遍方圆几十里,人们都赶来看稀奇。尉迟恭登上古城镇东北面的小山,他要亲自试鞭给众人看。他在山头上“啪”地打了一鞭,“轰隆”一声。几个大山头塌陷了。变成了一道百十亩的小平原地。于是人们就把这块原地叫“鞭山”。
后来尉迟恭归顺了唐王朝,为开辟唐王朝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人们便叫雌雄宝鞭为“开唐鞭”。也叫“扶唐鞭”。从此,人们便把古城的地名改为“开鞭”。年久日长,沧桑变迁,人们就把“开鞭”喊成“开边”了。
如今,乌龙洞香火不断,他与尉迟恭故里紧紧相邻,而五爷与尉迟恭的故事也就这样流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