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神池古庙探寻 - 神池不神 - 我的祖宗叫六六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神池不神 >

第43章神池古庙探寻

神池有很多保存完整和被毁掉的庙宇,传说道教一派的传承人丁二亮在民间看病看事,修缮庙宇,造福一方。

首先当说我们熟悉的关帝庙,古关帝庙在城西北,二、五、八月祭祀”。经老一辈实际走访调查,神池关帝庙在古时有三座,即南关帝庙、东关帝庙、西关帝庙。整个庙宇为二进院,建筑形制规范,气韵中正,富丽堂皇,庄严肃穆,雄伟壮观,是我县最大庙宇建筑之一。素有“关庙香火与天地同不朽”的赞誉。

天齐庙,位于县城东南东泉子沟约3公里(位置在从青泉岭村进县城的山腰间有一座日本侵华占领神池时修建的石桥旁),人们多称“东泉子庙”,这是民间传说的清泉寺,古时当四乡发生山洪暴发时,道人都鸣此钟,以警世人防灾救灾。

天齐庙供奉的主神是黄飞虎,是一座道教庙。相传,商朝的镇国武成王黄飞虎,目睹商纣王荒淫无道,残害黎民,毅然反戈,投奔周文王,并除暴安良,赈济百姓,口碑颇佳,被封为开国武成王。在讨伐商纣王的战斗中,在姜子牙统领的伐纣战役中,黄飞虎捐躯战死。后姜子牙奉命封神,黄飞虎的灵魂被封为“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民间相传,东岳大帝是掌管人间贫富贵贱、生老病死的神仙,又名“天齐神”,故此庙俗称“天齐庙”,人们亦称“黄飞虎庙”。人们尊称黄飞虎为天齐老爷”一直流传至今,受历代人们对他杀富济贫、为百姓谋生存的敬仰,高歌他的功德,谓之“功高天地,与日月同辉”。

龙泉塔,始建年代不详,位于县城东南东泉子沟天齐庙附近,六角五层,通高约12米,外形轮廓由下至上逐层收顶,形如锥体。塔身结构为仿木结构塔的斗拱砖塔,砌塔全部使用石灰浆,雕刻有盘龙、人物、鸟兽和各种花卉图案,把塔身装饰得绚丽多姿,全塔刚劲雄伟,轻快秀丽,建筑工艺极为精巧,结构美则美矣,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砖塔,也是我县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件珍品。

龙泉和尚是一位高僧,是一位具备着虔诚信仰的佛教徒。他出身于贫苦的农家,食不饱,衣不暖,从小就懂得生活的艰难。为了寻求解脱之道,他终于出家做了佛陀弟子。出家后,学习佛法很用功,早晚在佛前勤修苦炼,佛经上那些如“净佛国土”“变娑婆为净土”的经文,深深地吸引着他那一颗赤诚的心。可是他在当时的所见所闻,诸如当时乞丐满街,盗匪、官僚、恶霸等到处横行,他心理如同贫苦的人民一样处处都受着压迫欺侮。他深深懂得这些令人憎恨的恶势力是不会自己死亡的,而令人可爱的新事情即所谓“人间净土”,也不会自然到来,但当时,他只能凭着一颗善良的心,常做善事,特别是对贫苦的民众更是善待,实践着佛陀的积极精神,深得当地贫困民众的喜爱和崇拜。

龙泉高僧圆寂后,县城内众多和尚以及民间捐资为他修建了塔,名曰“龙泉塔”。相传龙泉高僧圆寂后,龙泉塔边香火十分旺盛,香客如云,人们经常三人一伙,五人一群为龙泉高僧祭拜。

在当地民间俗称的百匠庙是祭祀鲁班的庙。鲁班,即春秋鲁国人,是著名的能工巧匠和发明家,是众多能工巧匠的代表,汉族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化身。被汉族民间供奉为土木工匠的祖师,庙内供奉着鲁班面貌和善、身着布衣的坐像,及其木、瓦匠二位弟子的塑像。

鲁班发明了木工用的直角尺和锯、刨、铲、钻等工具,首先凿出了加工粮食的石磨,还造了木人驾驶的马车,能飞上天空而三日不落的木鸟。因此,被建筑业称为祖师爷,历代不少地方都为他修庙塑像,受到了神一样的尊敬。到该庙参拜的善信主要是各业匠人,他们祈求该行的圣人鲁班赐福,保佑他们技艺高深、平安顺昌。

百匠庙位于南城门瓮城楼上,造型小巧别致、雕梁画栋,始建年代不详。它不属佛,不属道,是个民间行业庙宇,平时很少香火。相传只有到了每年农历五月初七,鲁班的祭祀之日,才热闹一番。这一天,全城木匠、泥瓦匠、石匠、铁匠架子工、锡箔匠、纸匠、裱糊匠、皮匠等一切手工艺匠,都要自动休假,穿戴整齐,早早来到庙前南城门瓮城内(俗称瓮圈),互相道辛苦问好,上供、焚香,参拜“祖师”,举行祭祀活动。这是一般年份情况,如遇风调雨顺、比较太平的年月,除祭祀之外,还要举行庆祝和联欢活动。

财神庙坐落在西四道街与旧堡路交叉路口西处,座北向南,大屋顶木架结构建筑,正殿面阔三间,东西偏殿各一间,东西厢房各五间,南有戏台,庙门朝南。此庙毁于神池解放初期,西厢房尚存,居住有人家。

相传财神庙主祀范蠡。范蠡是春秋战国之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道家和经济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商人,被称为一代商圣。范蠡的思想内涵非常丰富,智慧超群,被誉为“治国良臣,兵家奇才,商人始祖。

五道庙在神池县城共有四座,分布在县城东南西北方向。一座是在西三道街与旧堡南路十字路西北处,一座是在南关帝庙戏台西侧,一座是在城隍庙戏台西北角,第四座位于东三道街小城河旁,原城关公社后街。几座五道庙都是供奉五道神,都是用石头或者城砖砌成,虽然都不很大,但相传香火很盛,方圆几十里的香客,逢赶庙会都要来上香奉供。凡城中有人故去,皆要将其姓名写于纸上,焚于五道庙前,即视为上报阎王,将此人在生死簿上注销,重如轮回。相传五道神也是很灵验的,有德报德有怨报怨。

大仙庙位于县城西北城墙之上,孤高独立,占地约十多个平方米。据贾慎修等老人讲是一座狐大仙庙,供奉“狐仙爷”。俗称“大仙爷”、“狐大仙”。民间对动物的崇拜主要体现在对“五大家”的崇拜上,这是一种对妖仙的崇拜,同样源于万物有灵的思想。

而位于温岭村南通往县城的路上,还有一道贞节牌坊,相传该牌坊皇帝亲自批准为表彰神池贞节女子丁氏建立的石牌坊,据丁氏后裔丁二肉、丁二白等讲,牌坊上面雕刻有“皇亲恩赐”的字样。

忠义牌楼,俗称“忠义楼”。位于南关帝庙钟楼、鼓楼中间,它是县城最为壮观的一座牌楼。节孝牌楼,位于东关帝庙往西20米路口处,相传是一座旌表节孝的纪念物,俗称“节孝牌楼”。

功德牌楼,位于三道街与现健康北路交叉处,是一座用于表彰、纪念、装饰于一起的三间四柱五楼悬山顶的木结构牌楼。

如今,那些庙宇都随着时间的飞逝被毁,有迹可循保存完整和半成品的基本就剩这些了,而牌楼大多石筑,还算保留完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