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唐涧由来
说起唐涧村,人们就想到了他是神池县文化下乡的主打站,无论是歌舞演出还是戏曲下乡,又或者是秧歌会班,唐涧村首当其冲,话说他们的祖先就能歌善舞,个个多才多艺。
他们的现任村支书两口子更是神池的网红,年轻时候就喜欢唱歌,两口子更是神池县剧团退下来的成员,所以神池小戏他们样样精通。
然而在这个充满歌舞音乐的村子里,以前确是刘武周军队驻扎的地方。
其实在很久以前,这里还是一个荒凉的没有人烟的地方,这里有座山,叫石塘山,山上有很多珍贵的药材。
后来刘武周在这里开山采石,建立了自己的驻地,山下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隋朝末年群雄四起,地方割据势力盘根错节,除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窦建德领导的河北义军,杜伏威、辅公祜领导的江淮义军等三支起义军外,还有地方武装势力:涿郡罗艺,朔方梁师都,马邑刘武周,金城薛举,武威李轨,太原李渊,巴陵萧铣,吴兴沈兴法,岭南决盎等。其中马邑的刘武周起家时势力平平,却扩充迅猛,是为数不多的直接威胁到李唐王朝,令李渊和李世民父子深感不安的人。
刘武周传奇的一生,得先从他的降生说起。传说刘武周的父亲刘匡有一天夜里和妻子赵氏坐在庭中闲话,忽然眼前闪过一道光亮,流光照亮了整个大庭,只见一个犹如雄鸡的物体,飞入赵氏怀中,赵氏赶紧起来抖动衣服却什么也没发现,之后不久便有了身孕,生下脑后有鸡冠状肉瘤的刘武周。此虽为民间传说,起事后的刘武周却以此为“迷魂汤”,自我神化吹嘘为天上二十八宿的昴日星官下凡,让很多追随他的人奉他为“真神降世”,对他忠心耿耿、崇拜有加。
传说刘武周生得虎背熊腰、仪表堂堂,颇有大将之姿。小说《说唐》中的刘武周,“头戴双凤抢珠赤金盔,身穿黄金鱼鳞锁子甲,坐下走阵嘶风马,手执九环大砍刀,赤面黄须,似天神下降,声音洪亮,犹如二月春雷。”可惜当时没有影像技术,也无画家作像,今已无从一睹武周风采,姑且以小说中的形象为真吧。
刘武周出生于豪富之家,打小就喜欢舞枪弄棒,其父花钱为他请了武师傅,他勤学苦练,终练得一身好武艺。习武之余,他还钻研兵法,一心想从军打仗,建功立业。不过从后来他亲自指挥的几场战役来看,除个人作战勇猛外,他对兵法的钻研并不精进,军事指挥才能也很是一般。
习武之人大多豪爽仗义,刘武周也不例外,他年轻时骁勇善射,喜结交豪侠,爱打抱不平。他的同胞兄长刘山伯则为人谨慎,胆小怕事,经常告诫他:“你不择友而交,最终会毁灭我们整个家族的。”据朔州坊间流传,在一次家宴上,武周请道上的朋友豪饮,酒过三巡,这些人竟然口出狂言,声称要替天行道、揭竿起义,推翻腐朽的隋王朝。刘山伯闻之脸色大变,生怕隔墙有耳,被朝廷定个谋反罪而株连九族,破口责骂武周,并当着朋友们的面羞辱他,扬言要与他断绝兄弟关系。武周一向珍视朋友,特别注重维护自己在他们面前的侠义形象,其兄竟当着众人的面让他下不了台,但长兄为父,他又不好发作。感觉受到奇耻大辱的刘武周,拜别父母,一人一骑离家前往洛阳,并发誓干不出一番事业绝不归家。
刘武周来到洛阳后,经人举荐,被隋太仆杨义臣收入门下。
隋大业年间,隋炀帝广征兵士,刘武周应募东征,并三次跟随隋炀帝进攻高句丽。他作战勇猛,杀敌无数,颇受隋炀帝的喜欢和器重,因军功被提拔为建节校尉。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得以亲身验证隋炀帝的昏庸无道,断定隋王朝不会久存于世,更加坚定了他要成就霸业的雄心壮志。
跟随隋炀帝东征班师后,刘武周虽未飞黄腾达,却已是有官职的人,他觉得此时返乡正是时候。一方面他要让兄长刘山伯看看,他刘武周终究不是等闲之辈;更深的一方面,则是他一直熊熊燃烧的野心在作怪,他认为故乡马邑是生他养他的地方,他熟悉那里的山山水水,那里有他志同道合的朋友,要想成事,必得依仗这天时地利与人和。他向隋炀帝请求返乡,为隋王朝尽绵薄之力镇守“北大门”,获得批准,授鹰扬府校尉,负责护卫马邑太守王仁恭的身家安全。王仁恭认为他是杰出的人才,非常信任且优待他,许他带领侍从居住在小门内的屋子里。刘武周却趁便跟王仁恭的侍妾私通,完全掌控了王的起居作息,之后又担心奸情败露,推动了对王的暗杀计划。
隋炀帝三次东征虽均未取得实质性战果,却自感劳苦功高,越发贪图享乐、强取豪夺、昏庸无道。民间灾荒连年,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尸横遍野,腐朽的隋王朝迅速显现破败之相,一时间群雄四起,天下大乱。马邑地处塞外,常年干旱,情况更加糟糕,不仅官军巧立名目横征暴敛,土匪响马也趁机烧杀掠夺,太守王仁恭贪财吝啬,不肯开放粮仓救济灾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混乱之中,刘武周的野心开始膨胀,他派人在郡中散布说:“现在百姓饿得要命,田野上死人压着死人,王府尹关着粮仓不愿救济,哪里有担忧百姓的意思!”用这些话激怒百姓,人们纷纷发泄着愤怒和怨恨。时势越混乱,刘武周心里越得意。这正是他苦苦等待的天时。
公元617年,刘武周深知他与王仁恭侍妾的奸情在不大的马邑城很快就会传开,也很快会传到王仁恭耳朵里,担心夜长梦多,又见通过前期添油加醋的宣扬,民心已经动摇,就诈称生病不起床。他先前结交的强横凶顽之徒都来问候,他们杀牛打酒大吃大喝。刘武周借酒口出狂言:“造反才能这样生活,英雄好汉就要坚守志向,一起死在溪谷山沟也在所不辞。如今仓库里堆积的粟米都要烂了,谁敢跟我去拿来?”这帮人都赞同响应。他跟同郡的张万岁等十多人瞅准王仁恭正在处理公务,便去禀告事情。此时张万岁则偷偷溜进来,在郡厅斩杀了王仁恭,拿着他的首级到郡城宣传展示,官军竟无人敢动。刘武周打开粮仓,将仓中粮食悉数分发给灾民。
正如刘武周所料,普通老百姓虽说不都是有奶就是娘的现实派,但谁对我好我对谁好是人之本性,再有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刘武周轻而易举就获得老百姓的大力支持。此时的刘武周不欺压百姓,也不得罪土匪响马等地方武装势力,几个最具实力的土匪头子更是与他称兄道弟,因此,马邑境内的多股势力都愿意追随他。他没费多少力气,就解决了为数不多死心塌地追随隋王朝的“顽固派”。刘武周将流离失所的饥民聚集起来,形成一支上万人的叛军,自称太守。为了站稳脚跟,他依附于突厥。此举看似稳妥,却埋下很深的隐患,以致兵败后失去利用价值的他终被突厥人残忍地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