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铁炉洼村传说 - 神池不神 - 我的祖宗叫六六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神池不神 >

第59章铁炉洼村传说

位于神池县东湖乡铁炉洼村,翻山就是县城,紧挨着高速公路出口,西面,南面多平原地,适合投资建厂,交通方便。四周有山,适合开发能源,比如风力发电等环保能源,气候宜人,特别是夏天,非常适合外地游客前来避暑。

在这里有一处神秘的地窖院,它是我国黄土高原古老而特有的居住方式。其建造方法是,在平地上挖一个十多米深的大坑,然后在坑壁上掏成正窑和左右侧窑,再在院角挖一条上下斜向的门洞,供人们出入使用。院中一般挖有渗井,用来收集雨水。部分人家还有专门养牲口用的家畜窑。现存的地窨院大部分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所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绝大多数人已搬出了地窨院,住上了砖瓦房,越来越多的地窨院坍塌破落,或者被填埋、复耕,这种别具风情的民居类型正在逐渐消失。

三座地窨院并列一排,建于清代晚期,其中东边一处保存最为完好,该地窨院呈长方形,长十四米,宽十米,深九米,共挖窑洞七孔。正面窑洞为一明两暗式结构,内残存火炕和灶台;东窑有壁龛,可放杂物;南窑饲养牲畜;院门位于正南,门洞下设有排水道。

是古代楼烦唯一一个保存完好,又有模有样的别院。它与梦楼寨遗址、木瓜沟龙王庙、达木河戏台、神池小寨遗址、小山村青龙王庙以及青泉领的道观、大磨沟舍利塔,丁家梁村的圆明观一起成为县文物保护中心的重点保护文物。

话说明永乐年间,一对夫妻从山西的洪洞县迁到了这里。夫妻俩会打铁的手艺,为了生计,他们就在村中心选了块地方,盘炉做灶,置工具备料,叮叮当当开起了铁匠铺。

夫妻俩为人厚道,为村民们打的镰啊锄啊捞筲钩什么的,从不讲价钱,有多给多,无多给少,没有的就干脆不要。夫妻俩不但会打铁,还会铸造技术,铸的锅啊、盆啊,村里的人们都喜欢,给当地人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村民们也重交情,常把多余和废弃的铁料送给他们。就这样,夫妻俩与村里人们和谐共处,日子过得虽苦也甜。

当地的县官想造口大钟,打听到铁匠夫妻的手艺好,就把这差事交给了他们。夫妻俩就修建大炉,备足用料,开工的那天,许多人都围着观看。

熊熊大火烧了一天一夜,终于烧成了一炉的铁水。就在夫妻俩开始铸钟时,意外发生了。盛满铁水的炉突然裂了缝,铁水从裂缝中奔涌而出,像火山喷出的岩浆,所到之处,一片火海。围观的人们大呼小叫,一下子炸了营,面对这样的场面,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

水往低处流,铁水顺势流向一处民宅,铁匠夫妻知道一场惨祸就要发生。望着铁水呼啸着逼近民宅,铁匠丈夫看了看妻子,妻子懂了丈夫舍生取义的眼神。就在丈夫纵身跳向火海的一瞬,妻子猛地向后推了一把丈夫,随即一声大喊,整个身子横亘在铁水前。铁水被挡住了,村民们被眼前的一幕惊得哑无声息。

正在一个危机的时候,一位白胡子老头冲天而降,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一手甩出一个金色的铁圈,顿时就把铁水挡住了,而铁匠的媳妇也得救了,村里的人们通通跪拜,老人说他是太上老君,他把那一炉铁水收了成了他的炼丹炉。

后来铁匠夫妇为了感谢太上老君的救命之恩就拜他为师父,所以后代的铁匠,供奉太上老君为祖师爷。

因为祖师爷的点化,铁匠夫妇开始收徒,他们定了很多的规矩,一师带二,三年届满,学不会挑被走”的说法。意思是一个师傅只能带两名徒弟,学业限定三年,学不会也就是三年。学会扯炉,手艺到手”之说。“学会接气,出师有期”,说明接气之功为铁匠者始修、必修之功。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太上老君也只有两名烧火徒弟,所以铁匠行遵循祖师爷规矩,同时只能带两名徒弟。徒弟第一天拜师,首先要拜祖师爷太上老君。

拜师仪式上,师傅将炉具及铁具五大件一并存于炉下,师傅把风箱手柄扯拉三下,以示昭告祖师爷后继有人;徒弟毕恭毕敬对红炉焚香叩首三下,以示恭拜师祖;接着再拜师傅三次,这才算拜师成功。最后,徒弟及家人要送师傅红包,师傅亦行托手礼,以示担待,育人传艺。

所谓传艺先传步。铁匠夫妻传艺,首先传给徒弟的是拉风箱。如同教学生写字一样,一笔一划,从头开始。

拉风箱讲究“三点一线”,有轻有重,有快有慢,有急有缓,有小有大,如同“罡步”一样,不仅是一种传承规矩,更重要的是磨炼徒弟的意志、使之敬业爱岗。

学徒期间,徒弟负责给师傅打下手,没有工钱,但每年可获得冬、夏衣两套,到了年关还有压岁钱可拿。而学满三年之后,不管徒弟学没学会,都要分家立业,另立炉灶。

出师的时候,铁匠夫妇给徒弟一把钳,一把锤,意思分家已定,师徒挥泪而别,一年之后,徒弟还要回来给师傅磕头,逢年过节送礼,终身不辍。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就是这个道理。

铁匠行是个艰苦行业,为了生活,铁匠时常下乡招揽生意。

一般情况下,师傅走在前面,手拿手锤和火龙领路,大徒弟挑铁砧和火炉,小徒弟挑风箱与行李。风箱朝前,行李朝后,不得混放,以避污秽。如果夜行,大徒弟在前面领路,师傅则拿火鏨压阵,以防邪秽侵扰。

铁匠行门道多,忌讳也多。有些事能做,有些事给再多的钱也不能做。

比如,铁匠行早上不打锅铲,甚至连说话也视为不吉。因为有挖坟的工具称为“卧铲”,而锅铲与卧铲谐音,故忌讳提及,同时,铲字有“财喜铲除”之讳,而老子出生于早晨,早晨打铁铲有忌祖之意。

再比如,铁匠行打刀只做“单刃刀”。不做“双刃刀”。

据传当年,太上老君和徒弟在途中曾遇到过两只狐狸,徒弟当即拔出双刀把狐狸斩杀。太上老君心有不忍,认为双刀杀之有违天道,所以从此之后,铁匠不打双刃刀,同时双刃刀还有“两面三刀”含义,实在犯忌。

打铁的时候,铁匠不洗手,也不准拍手。因为古人认为洗手之后,会使铁匠驭火能力消退,造成业衰人亡,而拍掌则会起风惊膛凉火,从而无法报废工具,所以也是十分忌讳的。

后来铁匠夫妇徒弟满天下,但他们没有子嗣,村民们为了纪念他们,将村名命名为铁炉洼,并在村里盖了一座老君庙,旁殿有铁匠夫妻的塑像,每年的六月二十八,村里举行盛大的古庙会,来缅怀夫妻俩用生命保住的村子和村民们。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