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三章
交换生活没有预想中那么艰难,在荣以的陪伴下,竹鱼很快适应了陌生环境。
学到的东西也比想像中多得多。
她去大英博物馆转了很多次,走进的第一感觉是震撼,处处是馆藏,与以往去过的博物馆不同风格的展品和画作不断激发著她的灵感。
等到荣以找来时,她已经看了许久。走出大门,天已经昏暗下来,竹鱼这才恍然意识到自己的饥饿。
荣以笑,“看得太认真了吧,都忘了时间。”
竹鱼开玩笑,“有机会当然得多看看,回去可就看不见了。”
荣以领她去了那家听说很好吃的泰餐厅。餐厅的露天区域人不多,恰逢没有下雨的多云天,她们便在那里落座。
风从泰晤士河吹过来。
“你觉得这里怎么样?”荣以突然问。
竹鱼轻笑一声,不得不赞叹她的敏锐。
她掏出手机给竹鱼看,音乐清单中,几首标著折春名字的歌曲前尾码著,封面赫然是自己的那幅画。
“那要不要留下来?”荣以建议,“其实交流专案之后就留在伦敦的人不少,可以先找老师推荐去比赛,能拿奖的话画展就没问题了,找工作也很容易……”
“而在伦敦,因为能在街头看见任何人,包括奇装异服的人,这种氛围就像大海,让人感觉无论什么都可以被包容。”
和荣以打游戏时,她不小心看到过。
“嗯……确实是。”竹鱼任由她看,说:“是一个歌手。”
荣以盯著她,感叹地“哇”了一句。
“我在这里的每一瞬都感觉非常自由。”
竹鱼沉吟一会儿,说:“非常美。”
没想到荣以皱眉苦思,还真的想起了折春的名字。
荣以用勺子挖了口冰激淋,好奇地问:“怎么说?”
“个人想法啦。”竹鱼笑。
竹鱼当时犹豫了很久,还是只把壁纸换成了折春的照片,锁屏还是张冰岛的雪景。
“因为真的很有名啊,”她比划,“她发行的几首英文歌我都听过。”
“我生活的地方叫南城,不知道你听过没有,算是一个小城。从小我呆在那里,总是要在父母的意愿之下做个乖孩子,为自己画上边框,战战兢兢地害怕自己越过边界。”
“是壁纸里的那个女生吗?”
荣以眨眨眼,从她的微表情中明白了些什么,说:“有人在等你吗?”
竹鱼的视线落在很远的地方,房顶上一只鸽子正晃晃悠悠地飞起,而后落在路人的手臂上。
“去了北城后好像能好点,那里的人忙忙碌碌,但这种冰冷让人自由的多,至少不管你在做什么,有多失败,周围的人都不会在意,也没时间关心你。”
她摇摇头,笑了,说:“还早。”
那时她视线停留了许久,惊讶地问:“是哪个明星吗?好漂亮。”
“诶?这个封面有些熟悉……”荣以看了又看,突然意识到什么。
她惊叹:“是你的画!”
荣以看过她提交的作品集,而卖给折春的画也被收录在里面,因此思考了一会儿,残留的印象便浮现出来。 竹鱼点点头承认了。
荣以没有再问下去,她轻轻眨眼,转了话题,邀请她出去运动。
竹鱼以前很少运动,甚至一个月都很不跑一次步。可现在和荣以一起住后,她被迫改了作息,还多了许多自律的习惯。
竹鱼说过自己也想打网球,荣以便每天打球时敲她房间的门,把她从床上拉起来,对著黑眼圈拖地的竹鱼一脸灿烂地笑。
她只能无奈地换好运动服,跟著荣以来到附近的网球场。
竹鱼打得很菜,动作缓慢不标准,打两下就喘得不行,弯著腰撑著腿在草坪上歇息。
荣以就来到她身侧,扶著她的手臂纠正动作,又握著她的手挥拍,然后退开,说:“试一试。”
竹鱼再接球时,就明显感觉发力顺畅了许多,动作也不再那么僵硬。
她大汗淋漓,却露出一个真正畅快的笑,对荣以说:“我做到了!”
原来尝试一些未知领域的事是如此有趣。故步自封不仅让人焦虑,更多的是会消解掉精力,让人不自觉地陷入“否定自我”的怪圈中。
她感觉因没有灵感而产生的焦躁不安随著汗水一起被排出了她的体外。
中场休息时,她们并肩坐在场内的长凳上,竹鱼眯起眼睛看向太阳,突然想起自己和折春打网球的时候。
那时她体育课选的是网球,不过没学过,老师教的又宽松,等到期末才发觉自己可能达不到考试标准,著急起来,发朋友圈找人陪练。
很快就有了评论。竹鱼点进去,看见了折春的名字。
她发了个“举手”的表情。
应该是急著评论,连打字都没来得及。
这个事实让竹鱼焦躁的心情平静下来,甚至莫名的欣喜正在满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