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战火再起
第272章战火再起
“好了,我们只是军人,谈政治确实不合适。”菲利普戴高乐也转移话题反问道,“科曼,你要回海外省,当地的真实情况是不是和电报里面那样乐观?还是和一些传闻说的那样?”
“确实很乐观,目前没有大规模的反法武装出现。”科曼给了一个肯定的回答,现在北非的反法武装规模微乎其微。
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是在越南战争之后大规模爆发的,阿拉伯人觉得越南人行我也行,法军则是彻底进入类似五代十国的军人状态,不把政府当回事,除了要钱之外就是武力解决问题,然后两群人就撞上了。
不过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的强度嘛?科曼也没觉得高到哪去,他对改朝换代随机百分之五十升天都习惯,只要没出现五代十国那样,换皮都能开一本末世文的环境都可以接受。
所以苏丹吃鸡大赛的强度,科曼都能接受,更何况是阿尔及利亚呢。
这次回到阿尔及利亚,肯定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他必须为地中海铁路的提前落成,找一批带有原罪的免费劳工才行。
菲利普戴高乐哪知道面前推杯换盏的科曼,心里是如此阴暗,听完之后倒是松了一口气,“很多本土的军人,还以为海外省的军事管制,是因为当地的局势十分不乐观呢。”
“是因为军事管制才变得乐观,反法武装藏在社会当中,只是现在不敢露头。”科曼解释道,“在适当的时候他们就会出来的,有些预防性措施,应该提前布置,不然真的出事可能来不及反应。那里关系到未来法国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
不管阿尔及利亚的条件算不算好,沙漠占比有多大,面积不是假的,大国框架至少要三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才能撑起来。
国土面积是一个国家的硬件,硬件到了,根本不用营销什么软实力,什么人文。
就像是比亚迪,连名字对企业来说都是负面影响,但就是可以凭借纯粹的硬件在自己的领域称王称霸。
不是说软实力不重要,在硬实力的基础上,软实力也强的话,那就相当于华为,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可科曼脑海中的法国,纯粹是一个小米,硬实力拿不出手,全靠软文里面的法国男人浪漫,法国文学,法国数学等营销,置身在这样的国家,对于科曼这样的键道中人,是非常痛苦的。
让菲利普戴高乐听到科曼几个,对政府频繁更换的不满,对法国可能落入美国从属的担忧,本次聚餐的目的就达成了。
相信在某个时间,菲利普戴高乐会把今天的捕风捉影,告知自己的父亲戴高乐将军。
菲利普戴高乐刚刚结婚,三人也不能把他当做单身汉对待,酒足饭饱就送他离开,一直看到对方上了出租车,马丁才开口,“其实我和阿兰也没在海外高官期停留过,那边的情况真的很乐观么?”
“还好,至少现在没问题。”科曼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声音却比西伯利亚寒流还要冷,“我们是军人,不搞那些再三思考。”
“出问题,把出问题的人解决掉就行。”阿兰在旁边帮腔,“不过,按照科曼的性格,估计会把女人留下,我都怀疑要是向哪个国家宣战,科曼会因为这个国家的女人不愿意上战场。”
“我们要向苏联宣战了?”科曼一副我怎么能是那种人的口吻,对于这两个战友他是不会生气的,反而听之任之的道,“女人确实不要和战争挂钩,她们是弱者,只要别搞出来十岁男孩已经可以上战场的事,别进入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我对她们也没有偏见。”
“那可能不行,哪怕是军队也必须有女性的存在。”马丁一脸无奈的道,“我们阻止不了,你又有什么办法。”
“简单,吸收女性进入军队规范为两条路线,第一条路线可以学习苏联的文工团路线,没有标准全看长的怎么样。”
科曼笑了一下这能难倒他?“第二条路线就是正常入伍,我们深信男女平等,本质上没有任何差异,绝对不会在心里把女人当做弱者,所以没有必要因为性别采用两套标准,只要能够达到男人的体测数据,就可以成为光荣的法兰西战士。”
“军衔晋升,尤其是上尉以上的军衔晋升,必须是后者入伍的女兵。把文工团渠道的女兵排除在外。”
“不错,这样除了少数有天赋的,应该就没问题了。”马丁不断的点头道,“要不说我们三个当中,还是你最有办法。” “以前我也没听过十岁男孩可以战场的言论,才知道本土还出现过这种事。”阿兰说到这欲言又止,“不过现在奥地利境内,倒是没有这种情况。德国好像也没有。”
“德国男人都死了,和谁闹去?现在德国女人一样要进工厂。”科曼撇嘴道,“想要旧事不再重演,就必须做到处在买方市场。我们还真有这个隐患,海外省的穆斯林有多妻传统,会造成供需不平衡。”
“所以怎么解决呢?用法国的经济优势,对落后地区进行掠夺?”马丁脑子灵活,很快就想到了办法。
三人的话题一下子跑偏了,把人与人的关系当成一个冰冷的数据,科曼是本来就是这种人,至于马丁和阿兰,虽然两人是马龙派,但马龙派长期在叙利亚生活,也沾染了一些穆圣的光辉,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短时间内,肯定没什么问题。”科曼还是不如两个叙利亚沾染过穆圣光辉的战友,他确实感情不够真诚,不太把生命当回事,但远不如两个战友这么理所当然,“出现这个苗头了,再想办法,可以在拉美国家身上运作。吸引移民的时候对男性的要求,一流大学毕业有学位,财产证明,无不良嗜好,对女人的要求身体健康。反正拉美国家文化来自于欧洲,法国处在拉美国家的上位。”
文化地位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无法量化,但科曼不得不承认影响还真的很大,以越南为例,日韩其实比东方大国收入要高,虽然实际购买力没有高出太多,但越南对几个国家当中,唯一的全方位劣势就是东方大国。
那种嫁娶比例夸张到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科曼所在的时间段,驻日美军在日本呢。
拉美国家的经济就不提了,就是一群买办,文化上也从属于欧洲国家,理论上要不是距离远,就是越南面对东方大国的生态位。
“我头一次觉得,圭亚那还是有点用的。”科曼忽然拿出来随着携带的日记本,连续翻过了好几页今日无事,把今天的灵机一动记录下来。
马丁和阿兰对视一眼,马上移开了目光,有时候两人都怀疑科曼的信仰,是不是受到了阿拉维派神秘主义的影响。
“好了,回家休息。”科曼把在圭亚那建立文化大学的灵机一动记录,就准备回家。还有月薪十万美元的大英国宝等着。
假期的最后时刻,科曼展现自己卓越的时间管理能力,去了一趟萨尔区,为法德团结做了一点工作,随后匆忙返回巴黎,等待休假结束,返回海外省继续服役。
柏林空运的振翅高飞还在继续,巴以分治的四周停火时间到期了,几乎在停火期过去的第一时间,已经整编完成的以色列国防军就发起了进攻,阿拉伯一边也同时用手中的武器撕破了和平假象。
以色列首先把进攻方向放在约旦身上,以色列从捷克斯洛伐克获得的武器数量庞大且种类齐全,从单兵武器到战斗机应有尽有。五万支步枪,五千支冲锋枪,九千万发子弹,重新扩军整编的以色列国防军,成了以色列扭转战局的底气。
经过整合扩军的以色列国防军人数到达六万,以色列国防部决定对约旦发起有限进攻,防止约旦河西岸对特拉维夫的威胁。
一旦拔除约旦军队的进攻发起阵地,第二阶段将会以击溃埃及军队为主要目的。
进攻约旦的主要目的是占领卢德和拉姆拉两座切断以色列和耶路撒冷交通的城镇,发起进攻的以色列国防军,充斥着基布兹的农夫,有耶路撒冷的学生,甚至有一些是刚从塞浦路斯拘留营辗转归来、枪都还没摸熟的新移民。
这些面容仿佛西伯利亚寒流一样冷峻的新移民,将会是这一次进攻的主力,要在装甲车和“大卫王”火炮的掩护下,去撕开一座城市的防线。
夜空被凄厉的呼啸声撕裂。紧接着,大地发出沉闷的咆哮,卢德城方向瞬间腾起数团巨大的火球。炮火准备开始了。停火四周的巴勒斯坦地区,再次被枪林弹雨所笼罩。
进攻部队幽灵一样跃出阵地,借着爆炸的火光与尘埃,向城市边缘突进。
阿拉伯人的子弹开始从窗户和矮墙后射来,阻止这些犹太人的进攻,交火短促而激烈,一些以色列士兵用俄语嘶吼着,“不要倒在这种人的枪下,马上隐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