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法国体制有问题 - 法兰西之父 - 青山铁杉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法兰西之父 >

第271章法国体制有问题

第271章法国体制有问题

德国西部的机场跑道,一架架c-54空中霸王和c-47运输机,如同匍匐的巨兽,在灰蒙蒙的晨光中伸展着翅膀。

这些钢铁雄鹰的发动机一个接一个地咆哮起来,强大的气流从螺旋桨后喷涌而出,吹散了地面的尘埃。跑道尽头的第一架c-54开始滑动,它的机体沉重,装满了面粉和奶粉。

加速、离地一气呵成,紧接着是第二架,第三架……它们以精确到秒的间隔依次滑跑、起飞。

塔台调度的声音有条不紊,其他机场的运输机和这里别无二致,这些运输机的目的地只有一个,已经被苏军切断和外界联系的西柏林。

英美空军必须保证每天一百六十架次的运输任务,输送至少两千吨各类物资,保证两百万西柏林的市民能够生活。

这么大庞大的飞机编队,上一次德国人见到还是英美对德国的战略大轰炸,时隔数年,意义已经迥然不同,钢铁雄鹰振翅高飞,英美两国用无可匹敌的空中优势,在德国上空构建了一座钢铁桥梁。

西柏林,这里的市民惶惶不可终日,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变成什么样,除了柏林东部对西柏林的广播之外,整个西柏林呈现一片死寂。

忽然,持续不断的嗡鸣声从西方天际线传来。人们不约而同地抬起头,停下手中的一切。庞大的c-47运输机,它好像故意飞得那么低,让下方的眼睛几乎能看清机身上的美军星徽。

紧接着,是第二架,第三架……它们组成了一条流动的钢铁桥梁,西柏林驻军基地的广播也在这个时候响起,像是对柏林东部苏联的广播做出回击,“自由世界不会放弃保证柏林两百万市民的一切需求,将会用坚决的空中行动,回击苏联的蛮横封锁。”

西柏林各处,听到广播的市民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不少人热泪盈眶,忍不住原地蹦起来,这种景象要是被科曼看到,他肯定以为将军就在附近。

每隔几分钟,就有一架飞机呼啸着掠过城市上空,带来面粉、奶粉、煤炭、药品,甚至还有给孩子吃的糖果。引擎的轰鸣成了西柏林的背景音,与之相比,驻德苏军司令部一切责任都在美方的广播,被衬托的如此无力。

这个世界终究是唯物的,苏联应该最知道这一点,当庞大的钢铁雄鹰振翅而来的那一刻,束手无策的苏联红军变得如此无力。

英美运输机降落的机场,成千上万的普通柏林人——教师、店员、家庭主妇、学生——组成漫长的人链,用双手将机舱里的麻袋和木箱传递到卡车。

法国首都巴黎,因为大英国宝应邀而来,所以继续把假期修完的科曼,出来恢复体力才听到柏林危机爆发,苏联封锁柏林,美国马上用战略运输进行反制的全过程,脸上闪过思索之色,“也就是说美国用了不到半天,就完成了反制计划,并且开始行动?好可怕的军事力量。”

这种空运任务,苏联至少要在二十年后才能做到,伊尔七六运输机大量服役才行。

科曼都怀疑,二十一世纪的美国能不能做到一九四八年美国的战略空运,他心里对比了一下,倾向的认为……做不到。

目前世界上正在进行战略空运的两大空军强国,美国还算是好的,二十一世纪的英国是什么样,科曼可是见过的,那可是军费只比特别军事行动的俄罗斯战前少百分之十的国家。

东方大国键道中人都知道美国的军费被贪污严重,欧洲的老牌帝国主义列强就厉害了,美国的军费可以用贪污解释,英法德就好像没有军费一样。

最重要的是美国主导的战略空运,可以说是当天就完成了反制的一系列流程,要知道在柏林被封锁之前,美国人还认为苏联只能接受现状呢。

那么这就是一个突发事件的反应,不但美国的军事硬实力吓人,高层也保证了决策层的如臂指使。

“确实可怕。”马丁同意科曼的说法,刚刚科曼还一副萎靡不振没睡醒的摸样,现在都精神了,“现在舆论上怎么处理?是不是可以为总参谋部证名了?对峙开始,证明了我们法国之前的担忧。”

“当然,不过要聪明一点。”科曼边想边道,“不能通过拉踩的方式,那样只能适得其反。法国的态度应该是坚信这一行动会取得胜利,但是核心是本来可以避免这样的对峙,不能直接嘲讽英美两国没脑子,来体现自己的聪明。”

帝国主义之间的团结还是重要的,法国现在还拿着马歇尔计划的钱,但考虑到和苏联的贸易也在进行,说点中庸的,中间偏右的话就很合适。

“听美国的说法,不敢想象要持续下去,需要多大的投入。”阿兰带着赞叹之色道,“行动很漂亮,也需要巨大的花费不是么?”    “去年的我们的军费是八亿美元,还包括了镇压马达加斯加暴动。”科曼看着战友无奈道,“所以这个投入肯定是巨大的。”

美国连同英国一起,在柏林空运当中的总投入,够法国一年的军费。就为了两百万人口的西柏林,实力强大就是好啊,科曼很羡慕。

这种凌驾于所有国家之上的工业国家,可不是二十一世纪的美国可以相比的,科曼脑子里那个美国,只不过是处在悬崖边缘的金融国家。

至于英国都已经成功去工业化,除了少数几个传家宝一样的公司,比如说罗罗公司,那都只有对军事了解的人才知道,一般人都想不到英国还有什么产业。

懂王第二次执政的美国,比他第一次执政的时候更弱,关键的转折点就是疫情。

先不提阴谋论的说法,单独说疫情的影响,对美国的重创远大于对东方大国,在疫情之前美元和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还能维持个一比三。

经过了疫情,美国在睡王四年经济总量在数据上暴增百分之三十六,但却被选下去了,这就说明美元的购买力是倒退的,不然不会被选掉。

懂王第二次执政的时期,美元和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肯定不可能是一比三,只是科曼无法算出来到底是一比二点几。

柏林空运法国大体上的角色就是一个看客,法国没有战略空军,幸亏巴德团队的客机还没有完成,不然法国肯定也有幸分掉一部分任务,像是英国那样贡献两千多万英镑,去辅佐美国大哥有担当的形象。

这么一想的话,科曼的心里就平衡多了,最多不过是提供一些航空燃油,在旁边敲敲边鼓,这就很适合法国。

战略空运的第二天,英美运输机群再次飞抵西柏林,法国各大报纸也在一天时间当中统一了口径,确定了法国总参谋部就货币改革引起的危机做出过提醒,歌颂了法国军方高瞻远瞩,说了柏林危机本来可以避免的风凉话。

结论就是虽然错误已经铸成,现在需要花费大量的投入来扭转局势,但在众多欧洲国家的支持下,最终一定会取得胜利。

这些报道肯定让英美两国不舒服,但也就仅此而已,难道一定要把美国塑造成欧洲的救星么?那也不符合法国特立独行的风格。

哪怕是月薪十万美元,正在尽义务的新一代大英国宝泰勒,也不能说这种报道是不对的,不然就得吃法式长棍。

柏林危机对科曼这个键道中人,就是一件平常的小事,但对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肯定不是这样,围绕着美苏这一次的直接对抗,整个欧洲人民的心都悬到了嗓子眼。

自身的安全问题容不得他们继续做鸵鸟,以后欧洲何去何从已经成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科曼在休假的尾声,不得不把新婚燕尔的菲利普戴高乐邀请出来,以假期结束要返回海外省服役的理由聚餐,聚餐当中不无抱怨的嘀咕,“英国一直蹿腾我们邀请美军进驻欧洲,加入以美国为首的军事同盟当中。政府一直以阿尔及利亚必须算集体防卫范围为谈判条件。现在看来在柏林危机的刺激下,这个军事同盟快成型了。”

“最令人担心的,就是法国可能以后要受到英美两国的挟持。难道我们赶走了德国人,就是为了让美国人骑在脑袋上么?”一直都不怎么多话的阿兰,绝对不能让科曼的话掉地上。

“法国的体制很有问题,议会制太容易被舆论影响到,政府都换了六个了。”马丁一副愤愤不平的样子,这帮虫豸能搞好政治?

“唉。”科曼看了一眼叙利亚铁三角当中的其他两人,对菲利普戴高乐道,“他们俩胡说的,对巴黎的政治不了解,其实我们长期在海外生活,确实对选举有些费解,难道就选出来这么个政府么?”

菲利普戴高乐怎么回答并不重要,这话又不是对他说的,而是对肯定存在于旁白中的戴高乐将军说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