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柏林危机 - 法兰西之父 - 青山铁杉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法兰西之父 >

第270章柏林危机

第270章柏林危机

建设非洲,科曼也没什么多大的宏伟蓝图,但只要法属非洲国家需要,钢筋水泥肯定管够,这有助于法国工业的发展。

像是戴高乐允许法属非洲国家独立后,法国对待非洲国家那种一脚踩进烂泥里的模式肯定不行,虽然这么干保证了法国的绝对主导地位。

但作为世界上除了南极洲外,原始生态名列榜首的地区,除了提供原材料之外,给法国几乎没带来实质上的帮助。

掠夺的资源也几乎都被法国用来发福利了,科曼记得法国在七十年代就已经出现财政赤字,一直到马克龙时期持续四十多年。

那么寅吃卯粮了这么长时间,法属非洲也算是对得起法兰西了,法国的回馈就仅仅是保证这些国家的人民活着?

考虑到法国势力被瓦格纳挤出去之后,法语非洲国家出现动荡,已经有马尔萨斯陷阱的苗头,当然不能说法国什么都没做,但本来可以做到更好。

如果法属非洲国家一直在烂泥里面,法国工业不会在一个纯农业社会国家有多大的市场,掠夺起来是容易,可对于法国的工业输出也是有害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德国货币改革已经开始,美国已经开始放开德国的潜力,德国是法国潜在竞争对手。

如果在工业领域法国一直处在德国下面,这也不利于法国领导西欧国家的战略,就像是越南从中苏当中选一个的结果,绝大多数都会选老大,谁会去选老二呢?阿尔巴尼亚?

虽然刚刚开始,但科曼已经从汇率上看到,美国扶持德国的动作已经十分明显,准备在西欧这一块建立以德国为核心的经济支柱。

怎么在汇率上能够看出来呢?货币改革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以什么样的新旧马克兑换比率最合适。

美国人翻出德国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进行了一翻研究,发现在一九三五年之后的十年中,德国的现金流通量和活期储蓄的总额增长了百分之五百,而战争导致德国下降了百分之四十,这意味着在货币超发了五倍的同时,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总量却缩水了近一半,里外里算在一起,货币对商品与服务的比例出现了接近十比一的超发规模。

因此,如果将物价指标定在一九三五年的战前水平,货币流通量需要缩水百分之九十,所以美国人决定将汇率定在一比十。

如果和英法两国在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条件作为对比的话,就会发现美国对新德国马克的汇率制定,宽容的不像话,几乎是在起步阶段就已经表明,要把德国在欧洲的经济,恢复到一九三五年在欧洲时期的状态。

当然这个所谓对德国的偏向也是相对的,不耽误美国的掠夺。富人和有产阶级,其主要财富形式是股票、房地产、金条、珠宝、油画和其他形式的实物资产,而穷人和中产阶级的主要资产全在银行储蓄里。

你要是富人,恭喜你,你的购买力不会因货币改革而受损,如果你是工业家或大商人,借了银行的巨额贷款,购置了土地、房产、商品或原材料,那么更要恭喜你,你的负债已经减少到百分之十,其他部分将由穷人帮你偿还。

如果你是穷人和中产阶级,抱歉,你的财富绝大部分被转移给富人。

接受马歇尔计划的国家,内部区分穷人和富人,但国家之间富人和穷人,就是美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在怎么倾向都是为了美国的利益。

可现在欧洲就是这么一个情况,英国都要暂时低头,一不小心就永远无法抬头了,法国在工业技术和殖民地补充还不如英国,只能当做今日无事。

思来想去,科曼决定联系一下泰勒,看看大英国宝能不能在艾娃加德纳离开之后,和自己报团取暖一下。

连续在两天的日记当中写下了今日无事,菲利普戴高乐的婚礼在圣克洛蒂尔德大教堂,科曼和同时休假的阿兰,以及宪兵部队的地头蛇马丁,联袂而来参加未来大西洋舰队总司令的婚礼。

教堂里坐满了人,大多是身着戎装的军人和仪态端庄的女士,科曼几人坐在右手边的前排窃窃私语,反正新人还没有来。

“乍得湖水系的报告已经做出来了,发表在科学报刊上面行不行。”马丁压低声音和科曼商量关于造福非洲的大事。

“在哪都行。现在突尼斯和海外省的铁路连接已经完工,剩下就是和摩洛哥的工程,估计明年也没什么问题。这样地中海铁路的工程就结束了。”科曼目不转睛的说道,随后当然是二期工程的开始。

二期工程肯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尽量压缩人力成本,因为大西洋一线的工程总量远超地中海一线,所以?

应该找一批类似美利坚联盟国的可持续耗材,但三角贸易都结束多久了,去哪找。

其实科曼还真有一个计划,只不过这个计划实行了,注定要有所牺牲。    他现在就可以策划,时间也刚刚好,马上停火期结束中东战争又要打起来了。

至少要完成二期工程大半,才能考虑乍得湖问题,好在还有充分的时间。乍得湖是法属非洲国家独立之后,水域面积才大幅缩减的,这么一算至少有十年以上的时间,不用心急火燎的上马。

“好了两位,婚礼开始了。”阿兰实在是受够了科曼和马丁的卑微不敢忘其国,也要看看这是什么场合。

当管风琴的乐声庄严地响起,所有人都转过身,菲利普·戴高乐出现了,他身姿挺拔如白杨,穿着深色的海军制服,年轻的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却依旧保持着戴高乐这个姓氏所赋予的沉稳。

然后,他的新娘,亨利埃特·德·蒙塔朗贝尔小姐,挽着家人的手臂走来。她并非惊艳四射,却自有一种清泉般的优雅与娴静。

戴高乐将军当然也出现了,但他今天没有穿军装,而是以一个父亲的身份,来见证自己长子的婚礼,眼中充满了感慨的看着一对新人,戴高乐的夫人脸上则挂着最真挚的笑容。

一对新人从众人的目视总走到神父面前,在掌声当中,神父开始宣读誓言,低沉而清晰的声音在穹顶下回荡,菲利普戴高乐在他的新娘我愿意的回复鼓励下交换戒指。

戴高乐将军满意的笑了,并且首先伸手鼓掌,这像是一个信号,顷刻间,整个教堂被祝福的掌声淹没。

看不见的界限东面,这里属于苏占区,驻德苏军在经过一直在进行某种准备,随着西边联合占领区的货币改革落地,苏联种种反制都在美国自信的无视下成为泡影。

克林姆林宫终于决定,在西柏林这个看起来占尽优势的德国首都,发动对帝国主义傲慢的反击。

驻德苏军司令部军事长官索科罗夫斯基一声令下,驻德苏军切断西柏林对外一切通道,包括水路交通和货运的一切,都被隔离在苏占区之外。

电力也在这一次的行动范围之内,原本已经亮起的路灯,也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掐断了光芒,逐一熄灭。只有柏林东部,德语广播当中,对美英法三国分裂德国完整性的抨击,仍然能够传到柏林西部的居民耳中。

大街上,人们聚在一起,脸上不再是战后常见的疲惫,而是一种更深的茫然与惊恐。

西柏林的市民立刻向当地西方驻军求证,得到了驻军同样不知所措的回答,“苏联方面以技术故障为由,切断了西柏林所有的电力供应。通往西德的所有铁路、公路和水路交通也被全面封锁,我们实际上被囚禁了。”

柏林封锁立刻被西柏林驻军通过电报上报,电报字里行间当中,充斥着惶恐不安,和对苏军行动的绝望。

毕竟真的翻脸的话,没人相信柏林郡的美英法驻军能够坚持一个小时。

华盛顿、伦敦、巴黎马上得到了西柏林的驻军的汇报,柏林被封锁,苏联人用最激烈的反制,击沉了美国高高在上的盲目自信。

白宫、唐宁街十号都处在一片忙碌当中,杜鲁门看着的默不作声的幕僚,真想问问你们的自信呢?不是保证,苏联只能抗议,什么事都不会发生么?

“外交系统立刻和莫斯科进行沟通。”杜鲁门无奈的道,“同时必须用最坚定的行动,展示美国不会退缩的决心,斯大林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但我们必须把它解开。”

“用实力把它解开。”马歇尔将军对杜鲁门的态度表达赞赏,“也许我们确实在面对苏联的问题上忽视了很多问题。但那又怎么样?美国有坚决捍卫价值观的实力,不管苏联这一次出了多大的难题,都难不倒美国。”

“没有错,挑战很大,但美国会战胜挑战。”面对苏联抗议被美国忽视这个错误,很快被直面挑战的斗志昂扬所代替。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