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包容之心
心情一放松,赵虎就觉有点饿了。但是他向四周看了看,发现开封府周围并没有卖早餐的店铺开门,于是就顺道街道向前走,想要找一个地方吃饭。
转过一个弯,赵虎看到有一家卖早点的饭铺刚刚开门,他走上前去,正要购买,这时看到从街头的另一端,匆匆走来一个人。那个人行走迅速,转眼已经来到了赵虎身旁。他正要与赵虎擦身而过,赵虎却伸出手来,挡住了他的去路。
那个人吃了一惊,仔细一看,见是赵虎,立刻换上了笑脸,原来这个人正是于唐。赵虎不知道他这么早匆匆忙忙地要向那里去,想要拉住他问个明白。二人在小店里坐了下来,赵虎说道:“贤弟这么急匆匆赶路,是要去往哪里?”
于唐说道:“昨日多谢兄长款待,只是今日一早得到家书,书中说老母病重,因此才匆忙赶路,想要及早回到家中。”
原来如此,赵虎听说于唐家家中有事,而且看他行色匆匆,眉宇之间露出焦急的神色,就说道:“看得出来贤弟归心似箭,既然如此,且同我一起到开封府,为兄借给你一匹马,你可以快马扬鞭,早日赶回家中。”
于唐正要推辞,赵虎却不由分说地拉起他就走。手一碰到于唐的手臂,赵虎就隐隐地觉得不对劲,于唐似乎非常忌惮赵虎拉他的手臂,没等赵虎攥紧,就伸手摆脱了他的拉扯。
赵虎不明白于唐为什么做出这种突然的举动,心中有些不悦。不过想到可能是因为于唐接到母病的消息,才会如此心神不宁吧。赵虎也没有多想,带着他到了开封府。
赵虎找到公孙先生,向他说明了要借一匹马送于唐回家。公孙先生顺便问了一下为何于唐要一早赶回家乡,赵虎就说了于唐一早接到家书的事。
公孙先生听到赵虎这样说,似乎心有所动。他对赵虎说到:“于唐果真说一早接到家书?”
赵虎说道:“是的,他方才正是这样说的。”
公孙先生说道:“此刻城门尚未打开,传书之人又如何进得城来?”
赵虎听到公孙先生这样说,也是一愣,他问道:“公孙先生认为于唐在撒谎?”
公孙先生说道:“正是,你方才可曾看到他随身携带的是何物?”
赵虎说道:“只有一个小小的包袱挎在肩头,难道公孙先生怀疑昨夜盗印之贼是于唐?”
公孙先生说道:“我亦不甚肯定,昨夜盗印之人如果真的是他,以于唐的功夫,应该可以连夜缒城而出,为何要等到今天早上才出城去?”
赵虎说道:“我记得昨夜曾飞起一块石头,击中了那个盗印之贼的手臂,听声音似乎伤势甚重。如果真是于唐盗印,他因为昨夜手臂受伤而无法越城而出,这也不是没有可能。而且刚才我想要握他的手臂,看到他在有意闪躲,当时并未在意,现在想来,倒是觉得可疑。”
公孙先生说道:“然而于唐又为何要盗取包大人的官印呢?他与庞太师府上素无瓜葛,与包大人也无旧怨,若果真是他盗印,目的何在?你昨日晚上曾与他同席喝酒,席间可发觉有何异常情况吗?”
赵虎说道:“昨日并未发现任何异常,从‘醉仙楼’回来后,我还与他又在一起共同饮了数杯,也未发觉可疑之处。”
公孙先生说道:“你可将昨日情形细细说来。”
于是赵虎就将昨日晚上的和于唐在一起喝酒的事情,详详细细地向公孙先生说了一遍。公孙先生听到赵虎说在开封府中两人共酌时,曾因为夸赞包大人办案如神的事,和于唐有了小小的争执,就点了点头说道:“如此说来,此事倒真是有可能是于唐所为。因为你将包大人夸得神乎其神,招致于唐的不满,于是他连夜盗印,只是为了证明你所说的言过其实。”
赵虎还是有些不太明白,他问公孙先生道:“他盗取了包大人的官印,除了给包大人带来麻烦外,又能证明什么呢?”
公孙先生说道:“如果开封府中有任何物品失窃,而包大人又无法亲自将案件查明,将失物追回,那又何来断案如神之说?更何况失窃的还是包大人的官印。”
赵虎听了公孙先生所说的话,不禁连连点头。他没想到只因自己一时酒后失言,竟然给包大人带来了这么大的麻烦。
他忙说道:“既然公孙先生已经断定此印是于唐所盗,那么何妨将他立刻拿下,把印再夺回来呢?”
公孙先生说道:“赵捕头之言虽然可行,不过此事还须等我禀报给包大人之后再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