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知州
赵虎眯了一下眼,若有所思地说道:“依我看,这件事不会就此结束,这个盛州知州可能不只是破财这么简单,至于接下来是丢官还是丢命,就看他的造化了。”
言中玉不明白赵虎为何这样说,他不解地问道:“赵兄为何会如此说?”
赵虎说道:“我假扮侍卫骗去知州银子的事,他们二人并不知晓,因此,盛州知州还以为把钱送给了钦差大人。送出去了这么一份厚礼,他肯定是有所求的,过段时间,他看钦差并未帮他办任何事,肯定会心中不服,甚至会私下找钦差问罪。而钦差那边,觉得盛州知州不识时务,竟然一两银子都没有送给他,肯定会心中不满,他一定会找机会寻盛州知州的晦气。这时,如果盛州知州去找钦差问罪,你想会是什么结果?”
言中玉点了点头说道:“一个是有心问罪,一个是心存不满,这两个碰到一起,肯定会言语失和,甚至由此成为死敌也有可能。不过赵兄,你难道就不担心,他们二人聚在一起后,会发现假侍卫骗银子的事吗?”
赵虎呵呵一笑,说道;“这二人全都是奸诈狡猾、贪得无厌之辈,很难相信别人,更何况事涉这么一大笔的银子。即使他们在对质之时,说出了有一个侍卫先取走了银子这件事,也会以为是对方在使诈。”
言中玉接着说道:“盛州知州会以为钦差吞了银子不办事,故意拿假侍卫来做借口,而钦差则会以为盛州知州为了不给自己送银子,故意拿假侍卫这件事来搪塞,到时,我们就有好戏看了。”
赵虎说道:“是的,如果不出所料,过不了几天,这件事的高潮剧目就会上演了。”
钦差走了之后,盛州知州得到消息,说朝庭中根本没有人上书向皇上参自己。他觉得这件事不太对劲,自己很有可能是被那个钦差耍了。不过,盛州知州毕竟是在官场上打了多年的滚,他知道事已到此,再去向钦差问罪或者是索要银子,显然是不可能的。他心想好歹给钦差送了那么多银子过去,以后如果有什么事情找他帮忙,说起话来也会方便一些。
谁知盛州知州找到钦差,想让他帮忙为自己办一件事时,对方却毫不理睬。这下盛州知州真的是发怒了,官场之上,贪污受贿的事情十分正常,但是象这种受了大礼却一点事也不办的,实在是太过少见,这个钦差的心也未免太黑了。
盛州知州找到钦差怒气冲冲地理论,谁知对方却矢口否认收过他的银子,而且钦差的话里话外,还透露出嫌盛州知州太过小气,一点也不懂官场规矩的意思。
接下来的事情就如赵虎所预料的那样,二人互相质问,互不相让,都认为对方在使诈。虽然最后盛州知州做出了让步,不再追问这件事,但是二人的嫌隙却由此而生。
不久之后,钦差找到了一个机会,怂恿一个官员上本参盛州知州贪污受贿,搞得盛州民不聊生。皇上就派了人专门去查这件事。这个官员受皇命所托,专程办理此事,因此不敢懈怠,很快就整理出了盛州知州历年所犯下的罪状,然后上奏给了皇上。
看着那个官员所上的奏折中,记载了盛州知州这些年来所做的件件、一桩桩荼毒生民的事情,皇上十分震怒。他下旨将盛州知州革职发去边疆充军,家产全部没收,另外委派新官员到此任职。
盛州知州被押走的那天,盛州城中有不少百姓燃放烟花炮竹,开心得象过年一样。
赵虎本来只想帮助言掌柜出一口恶气,没想到却无意中除掉了为害盛州多年的一个贪官,心中自然十分开心。不过,还有另一件事,让他更为开心,那就是言中玉要拜他为师。
盛州知州被革职之后,一直流落在外的言中玺终于可以明正言顺地回家来了。言掌柜从官府的手中领回了自己的当铺,交给大儿子经营,准备将茶楼交给小儿子言中玉掌管。谁知言中玉却不愿做生意,而是要拜赵虎为师,跟着他学习帮人查案探事的本领。
这次得到赵虎的帮忙,言掌柜得以重聚家业,父子团圆,他对赵虎自然是十分感激。听到小儿子要拜他为师,言掌柜也很支持。
听到言中玉要拜自己为师,赵虎相当开心。不过,开心归开心,他知道自己这个人整天随随便便的,没有一点师道尊严的样子,做言中玉的老师,肯定是不行的,但是看到言中玉十分诚恳,赵虎也不好推辞,于是就做了言中玉的师兄。
有师兄,有师弟,却没有师傅,赵虎的安排让言中玉觉得十分奇怪。只是他也知道赵虎不象其他人那样十分在意名分的事情,因此,就心安理得地做了赵虎的师弟,隔三岔五地到“赵虎查事坊”来帮忙。
言掌柜一直要把从盛州知州那里骗回来的那笔银子送给赵虎,但是赵虎却不肯收。后来,言掌柜想要扩大当铺的规模,就把那笔银子当做赵虎投入的本金来使用了。
言掌柜预先支付了一年的花红给赵虎,并说明以后每年都会有花红分给他。赵虎看言掌柜满腔诚意,就不再推辞,收下了这笔银子。
放下言掌柜一家不提,且说盛州城新上任的知州姓章。他来此地出任知州一职之后,照例新官上任三把火,废除了前任知州定下的一些苛捐杂税,得到了百姓的一致称赞。
盛州城的百姓终于等来了一位真心为他们办实事的好官,赵虎也替他们高兴。赵虎对这位章知州颇有好感,不过,赵虎对于这位章知州的认识,也仅限于好感而已,并没有更多的了解,他不愿意和官府中人有过多的交往。
令赵虎没有料到的是,这位知州上任没多久,就亲自上门来拜访,还请他帮忙查一件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