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最高水平 - 她的罪名 - 在野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她的罪名 >

第157章最高水平

这两个笑话都是关于身高的,笑话之一讲的是人民医院的一位院领导,副院长李占广。这位李占广副院长是后来提拔的,之前是后勤处的处长,胡擎副院长退休后,他补了缺。这位副院长的身高实在不高,但是他特别喜欢越野车,早年他还是后勤处处长的时候,就买了一辆大吉普车,有次他开着那辆高大的吉普车进医院,保安们讨论,那是哪位领导的车呀,怎么好像没有看见什么人在开。于是,彼时的李占广处长,现在的李占广副院长无人驾驶的段子在医院里广为流传。更损的是医院办公室的年轻小伙子孙凯,仗着自己的身高优势,把李占广副院长的段子在人民医院发扬光大。据他说,有一次,李占广副院长的车挡住了人家的车,于是让他帮忙去挪车。他坐上李占广副院长的车,不得不把座椅、后视镜等等重新调整了一个遍,才把那辆车给挪开。孙凯开玩笑说,估计李占广副院长以后再也不会找他挪车了,因为开的的时候还得再重新调整一个遍,要不然,够不着油门呀!

笑话之二是关于人民医院肝胆外科的于大军主任。于大军主任虽然名字里有个大字,本人却长得十分矮小。话说早在九十年代的时候,于大军主任就购买了一量大号的摩托车,每天嘟嘟嘟地骑着十分拉风。整个医院家属院里的人,都私底下讨论,于大军主任是怎么跨上那辆摩托车的。突然有一天,看见于大军主任出门,推着那辆大号的摩托车,后面跟着他的媳妇儿,于大军主任对媳妇儿说:“抓紧,把我的砖头垫上。”答案终于揭晓了,于大军主任是踩着砖头才跨上那辆摩托车的。这则笑话也在医院广为流传,据说于大军主任回家也得提前给媳妇儿打电话,要不然,不垫上那块儿砖头,他下不来。这笑话越说越离谱,后来传说,于大军主任做手术的时候,手术台上都要垫块儿砖头才能够得着。

哈哈哈!等杨晓蕊把这两个笑话讲完,郭海波已经抱着肚子笑得肚子疼了,他一边笑一边说:“你们人民医院的人都是人才。你从哪里听来这些的?”

杨晓蕊说:“你不知道我们处的高英超老师么?他是最会讲八卦笑话的一个了,我这些都是从他那里听来的。”

郭海波说:“哦!我知道这位老哥儿,他不是现在成你们宣传处的摄影记者了么?怎么还有空儿说这些?”

“说这些又不怎么费功夫,再说,他之前跟贾迎春处长闹掰了,现在已经不怎么管摄影的事情了,又回复到之前八卦喝茶的状态了。”杨晓蕊说。

“拍个照片还能跟处长闹掰了?你们宣传处里还真是热闹啊!”郭海波说。

杨晓蕊说:“谁说不是呢!好像是医院开了个什么会,贾迎春处长带着高英超老师去拍照,后来准备发会议新闻的时候,贾迎春处长一看照片就急眼了,高英超老师正好拍到了他看手机的镜头,还选了那张照片作为新闻图片。”

郭海波说:“这新闻不是还没发吗?贾迎春急什么?换一张就是了。”

“其实我也不是特别理解。”杨晓蕊说:“贾迎春处长当时问了一句:'老高你是不是故意的呀?'高英超老师也急了,当场回了一句:'贾迎春!你不要以为谁都跟你一样的心思不正!'说完撂下相机就走了。”

郭海波说:“他俩争吵的时候你在场吗?”

杨晓蕊摇了摇头:“这是我后来听高英超老师说的,高老师说的时候很生气,咬牙切齿地说贾迎春年纪轻轻的心理不正常。”

郭海波说:“处里这些事情你别掺和多了,你们这个贾迎春处长心思太重,我不是说他心思不正,而是心思太多,太敏感。在这样的人手底下恐怕不是件好事。”<

杨晓蕊看着郭海波神情有些严肃,笑道:“还说人家心思重,你看你这个神情不也是如此吗?放心吧,我就是单纯地写写材料而已,贾迎春处长还是挺认同我的材料的,而且米粒和大姨夫住院什么的,人家也特别帮忙,还是挺好的。”

郭海波摸了摸杨晓蕊的头说:“你还是太单纯,不过单纯点儿好,你就好好地写材料就好,其他的不要多想。”

杨晓蕊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其实在杨晓蕊心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对材料,已经产生了一种抵触的情绪,从最初的的一丝丝、一点点,逐渐发酵放大。长久地坐在电脑屏幕前码字,面对的都是黑白的色调,原本还幻想着,在某种意义上,自己是在进行创作。日子久了,却发现并非如此。作为原创者,无论付出多少心血,投入多少努力,她对自己的作品毫无话语权,是好是坏如何修改都不由自主,任凭他人指指点点、评论拿捏,还要按照他人的意见翻来覆去地修改。如此经年累月,像是一个被长期圈禁的傀儡,用自己仅有的敲打键盘的本领,顺从地讨好地去换取个人职场上的所谓的进步,说不出是无奈还是悲哀。

无论内心的想法如何变化,生活和工作都在继续。经过了近三个月的反复修改,人民医院的五年发展规划终于呈现了完整的初稿。临近过年,规划稿要经过医院职代会研究听过,最终形成定稿,并以正式的文件载入人民院的历史。五年规划的修改完善工作愈发紧迫起来。

贾迎春处长单独找杨晓蕊进行了一次谈话。贾迎春处长先是对杨晓蕊的个人能力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当然这能力是基于材料上的。贾迎春处长指出,杨晓蕊逻辑思路清楚,材料功底扎实,这是其他的材料专班成员都不能比的。贾处长随即对规划初稿给予了客观的评价,规划初稿的具体内容基本全了,但内里的逻辑框架还不够清晰,因为各部分由不同的人负责,所以整个材料的拼凑痕迹很重,具体的文字表述更是相当凌乱。贾处长接着对规划材料的进程进行了形势分析,眼见着职代会召开在即,规划的修改完善刻不容缓。最后,贾处长提出了下一步规划材料的工作安排,将杨晓蕊手头上所有的常规工作全部转交给宣传处新来的同事肖勇,集中全部精力对规划材料进行最后的修改完善。贾迎春处长表示,五年发展规划事关医院的长远发展,是医院交给材料专班和他本人的重要任务,充分体现了姜一军书记对大家的高度信任,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完成,拿出一份成熟过硬的人民医院五年规划材料稿。

按照贾迎春处长的指示,杨晓蕊开始了没日没夜的修改工作。足足两万字的规划,逐字逐句逐标点地理顺,既要契合国家、省市和行业的政策,又要充分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既要目标长远,又要现实可行;既要分层次有重点,又要面面俱到没有漏项;既要高大上又要杜绝假大空;既要达到市政府工作报告的规格又不能超越市政府工作报告的高度。足足有二十天的时间,杨晓蕊早上睁开眼睛就想到医院的发展规划,晚上闭上眼睛还是医院的发展规划。吃饭的时候想着医院的发展规划,碗里的米粒变形成一项项具体举措。走路的时候想着医院的发展规划,脚下的地砖幻化成通往五年后的康庄大道。

最终,经过二十天没日没夜、马不停蹄地修改,杨晓蕊觉得自己已经用尽全力、文思枯竭,这么多年来积攒的全部文字材料功底倾囊而出、一丝不剩,整个人如同虚脱了一般。

杨晓蕊对贾迎春处长说:“我已经尽力了!”

贾迎春处长对杨晓蕊说:“这是人民医院历史上最高水平的材料!”

接下来的流程便如行云流水一般,召集医院职工代表座谈、医院党委会研究通过、提交医院职代会审议、王秋成院长在职代会上报告、姜一军书记宣读通过决议。最终,历时数月,经过二十三轮反复修改的人民医院五年规划在职代会现场热烈的掌声中顺利通过,形成了人民医院新一年第一号红头文件,下发全院。

职代会后,姜一军处长在全院中层干部会议上对贾迎春处长提出热烈表扬,称其为有思路有能力的优秀干部代表,无愧人民医院第一支笔。有了姜一军书记的高度评价,贾迎春处长一时春风得意,腰板挺得比平常直了,连带着个头都拔高了似的。那段时间,贾迎春处长一改日常谨慎焦虑的状态,不再为姜一军书记和王秋成院长的新闻稿排序纠结,新闻审核痛快多了。他的眼睛里放射着意气风发的光芒,似乎从人民医院五年规划的宏伟蓝图里,看到了自己的美好未来,真正的处长职位就在不远处向他招手。

职代会落幕的时候,已经临近春节。贾迎春处长组织宣传处和材料专班的成员一起聚餐,一群人热热闹闹地围坐在桌前,庆祝发展规划圆满完成,以及新春佳节即将到来。聚餐的饭桌上,贾迎春处长毫不吝啬地表扬杨晓蕊功不可没。杨晓蕊却看着满桌丰盛的饭菜味同嚼蜡,此时此刻,她在内心许下最真实最质朴的新年愿望:“但愿来年的每一天,都能睡个好觉!”

杨晓蕊再也不想熬夜写材料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