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排名之说
新的一周,在材料专班各位笔杆子们提交各自完成的部分之后,人民医院五年规划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初稿,杨晓蕊发给贾迎春处长交差后,很快就收到了来自处长办公室的召唤。
办公室里,贾迎春处长背着手,踱着步,眉心皱得紧巴巴的如核桃一般,眼见得内心惆怅、苦闷沉重。杨晓蕊见他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不免有些忐忑,怕是现有的五年规划初稿与他想象中的想去甚远吧。
果然,沉闷了片刻,贾迎春处长方长叹了一口气,然后以一种恨铁不成钢的语气,愤懑地指着电脑屏幕,对杨晓蕊说:“你看看这写人,都写的什么东西?!这还都是各个处室的笔杆子,这材料简直没有办法看!”
贾迎春处长的手指点在电脑屏幕上有些颤抖,可见心中的不忿:“路溪溪也算是老写材料的了,严聪还给一军书记写材料,你看看写的,一点儿也不规范,语句之间根本没有什么逻辑性,很多话是张嘴就来,也不管有没有出处、规范不规范。这个杨龙,一下子罗列了十五条,这叫材料吗?陈琳、魏青、周晨晨都不用说了,小孩子作文也不至于写成这个样子!对对对,还有陈静,你给她打电话,现在就把她叫过来!”
陈静一来就燃爆了贾迎春处长的火药桶:“陈静,材料没有这样写的!形势分析得有逻辑性。纵向的来。看全球是什么形势?全国是什么形势?省内是什么形势?夏州是什么形势?横的来看,行业内是什么形势?与高级别医院相比有什么差距?跟兄弟医院相比有什么差距?指导基层上有什么不足?你自己看看你写的这些,逻辑在哪里?层次在哪里?”
面对贾迎春处长一连串的问句,陈静只能低头不语。
慷慨激昂的批判之后,贾迎春处长发出指示:“开会!立即开会!”
只可惜,贾迎春处长已经过了“第二院长”的巅峰期,虽然他依然是材料专班的头领,但是材料专班是抽调各部门人员组成的非正式机构,贾迎春处长并非各专班成员的直接领导,当天又是周一,各部门都有各部门的工作安排,好几个成员都请假说暂时不能来开会。如此,贾迎春处长一肚子火气也只能按捺下来,另择合适的时间召集会议。为了表示不满,贾迎春处长恨恨地说:“我得给一军汇报,这规划这样写不行,都得脱产集中写材料!”
更可惜的是,虽然胸怀立说立行的材料决心,贾迎春处长实现材料抱负的道路却并不平坦,不知道他是没有跟姜一军书记汇报,还是汇报过姜一军书记没有同意,反正材料班子成员脱产集中写材料一事最终不了了之。再次组织开会的时候,贾迎春处长的语气缓和了许多:“晓蕊,通知大家开个会吧,看看什么时间有空,大家凑凑。”
会议终于敲定在周五了,应贾迎春处长的要求,每个人对自己写的部分进行了阐述,贾迎春处长进行点评,提出修改意见,除了杨晓蕊,其他人一个个灰头土脸,因为贾迎春处长的意见十分明确且不容置疑:“不行!重写!”
除此之外,贾迎春处长还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专班成员们强调了一下材料的重要性:“任何一个机关事业单位,材料都很重要,代表着单位的脸面,你们看看政府部门的材料,看看卫生局的材料,哪个不是规规整整的,咱们人民医院,号称夏州卫生系统的龙头,材料上绝不能输,吧啦吧啦吧啦……”
贾迎春处长讲得头头是道、唾沫横飞,一众人等坐在会议室里,耐着性子低头不语,只盼望着他的演讲训话赶紧结束。却不想,本次会议其实只是开始,因为五年规划,贾迎春处长决定在材料专班形成一个常态化的工作机制,每周都要召开一次专班会议,集中探讨材料,形成修改意见,然后各专班成员回去分头修改,下一周开会的时候再探讨,再修改。<
如此往复,在五年规划定稿前的整整三个月,贾迎春处长召集过十余次材料专班会议,不断地把他的材料理念,向材料专班的诸位成员传达,他对规划材料的执着,已经征服了包括谭琴、严聪在内的所有人民医院的笔杆子。一听到贾迎春要召集专班会议研讨材料,大家都长吁短叹的十分为难。以至于杨晓蕊和陈静下通知的时候也十分为难。严聪打着姜一军书记的旗号,能躲就躲,能推就推。医务处的杨龙感慨:“我终于明白王栋为何坚决不来参与材料专班了,栋哥一定有经验,知道春大处长不好对付。”就连老牌笔杆子路溪溪也忍不住愁眉苦脸地抱怨:“总结部分我已经改了十三稿了,实在不知道怎么改了。”
人民医院的五年规划毕竟不是市政府工作报告,人民医院的材料专班也不是市委办公厅或者研究室,就这么几个月折腾下来,大家一致认为,春大处长实在是要求过高了。春大处长,是材料专班成员对贾迎春处长的别称,以此表达对贾迎春主任无比的崇敬之情,括弧,敬是敬而远之的敬。
相比之下,杨晓蕊颇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她写的材料,居然能入得了贾迎春处长的法眼,既不用受到贾迎春处长的当众批评,也不用反反复复地推倒重来。包括陈静在内的材料专班的其他人都明显地感觉出这种不同,如此境况之下,有一种说法在逐渐流传开来,在人民医院的材料领域,贾迎春处长排名第一,杨晓蕊紧随其后排名第二。
对于这种说法,杨晓蕊不胜其扰,每次开会都有专班成员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她。还有路溪溪等专班成员来找她抱怨贾迎春处长的不近情理,问她能否跟春大处长说说,这材料差不多就行了,或者至少不要再集中开会了。
对于材料专班的种种抱怨和不满,杨晓蕊是既同情又无奈。同情的是,这些材料专班成员着实都不容易,他们并非春大处长的直接下属,都有自己分内的本职工作,材料专班开会只能牺牲完成本职工作的时间,写规划材料只能是八小时之外的加班。无奈的是,杨晓蕊当然不能将这种种抱怨上传至贾迎春处长,也不能巧舌如簧地说服贾迎春处长降低对医院五年规划的标准要求,毕竟她是听命与贾迎春处长的直接下属。
对于这种困扰,郭海波分析地很到位。
“贾迎春也好,你也好,你们两个的材料当然写得还可以。”郭海波紧接着转了调调:“但是材料这种东西,并无原则上的好坏之分。谁第一,谁第二,这种排名,说是文笔的差距,其实还是来自于领导的认同。此前贾迎春是给董先起写材料的,董先起是卫生局长,他认同贾迎春的材料,整个卫生系统自然以贾迎春的材料为标杆。你是给季耀坤写材料的,季耀坤院长认同你的材料,整个人民医院自然认为你的材料水平最高。季耀坤没当上卫生局局长,董先起局长比他的官儿大,职务高,那么自然而然地,贾迎春排第一,你排第二。将来若是有一天,季耀坤副局长当了局长,你就可以跟贾迎春相提并论了。而且。到那个时候,董先起局长已经退休,季耀坤是现任局长,你就可以超越贾迎春了。”
郭海波总是把一些事情分析得头头是道,杨晓蕊说:“你这套领导认同论,在材料界那是妥妥的真理呀!就好像之前你们秘书聚会,吴市长的秘书杨峰峰得坐主宾吧?”
郭海波笑道:“你这个丫头,懂这么多呢!”
杨晓蕊说:“其实我觉得,贾迎春处长或许此前的材料水平比我高,但是现在不见得。”
郭海波哈哈笑起来:“因为季耀坤院长没当上卫生局长,所以你暂时还不能领先于贾迎春。夏州历任卫生局长从人民医院出来的可不少,偏偏到了季耀坤院长这里被市立医院抢了去。所以心心,这不怪你,都是季耀坤院长的错。”
杨晓蕊说:“不是这个原因。”
“那是什么原因?”郭海波问。
杨晓蕊说:“因为,贾迎春处长已经写不了材料了。”
郭海波问:“写不了材料了?不可能吧?人家毕竟写了这么多年。”
“我有一种直觉,贾迎春处长自从成了宣传处的领导之后,已经许久不亲自写了,我觉得现在如果真的让他写,他已经不那么容易写出来了。”杨晓蕊说:“当然,我不否认他的材料水平特别是材料眼光依然很高。”
郭海波点点头,说:“这个倒是真的,跟小学生写作文一样,写材料得需要亲自动笔,长久不写能力就会衰退,久而久之就真的写不了了。”
“所以,我觉得贾迎春处长现在是理论上的巨人,实践上的矮子。”杨晓蕊这样说,郭海波又哈哈笑起来:“杨小心,你这个说法实在是太逗了,你都是跟谁学的,你们贾迎春处长可不光是实践上的矮子,他是真的矮子。”
杨晓蕊也扑哧一下被他逗笑了,贾迎春处长的确身高不高,不过这样私底下嘲笑别人的身高,总是有些不道德的,所以她制止了这个话题,不再跟郭海波讨论什么巨人矮子之类的。
郭海波却不以为然,说:“私底下讨论怕什么,你们春大处长又听不见。”
郭海波这么说着,杨晓蕊突然想起来医院里广为流传的两个笑话来,都是关于身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