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鸿门宴 - 大秦:我穿成嫪毐,兄弟穿成赵高 - 幻想家x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7章鸿门宴

颜缺无视了王昭岁的嘲笑,正了正心神,思索道:“丹蔻藏毒,这么阴险,多半是吕不韦那里行动了,但是事关重大,还是要谨慎行事,先行查明这丹蔻究竟是通过何种途径被送进宫中的。倘若并非吕不韦的手笔,那么真正的幕后黑手必定隐藏极深,那我的处境只会更加危险了。”

当今秦国的势力是几乎保持三足鼎立,吕不韦为众臣之首,太后赵姬把持朝政,还有以后宫那位华阳太后为首的楚国集团,华阳太后一方的势力稍弱但也不容小觑,三者相互制衡。

既然短期内发展不起来自己的势力,那颜缺的当务之急是赶紧找到一个可以联合起来对抗吕不韦的盟友。太后本就被群臣制约让她下场与大秦的相国对抗实在不妥,而且感觉太后不是很聪明的样子,这种事情还是不让这个笨蛋美人参与进来了,太后啊太后,你还是给我乖乖暖床去吧。

“王昭岁,你觉得我们跟华阳太后结盟,对抗吕不韦的可行性有多大?”颜缺清了清嗓问道。

“华阳太后吗?嗯...可以去平昌君那里试试水,他现在封平昌君了吗?”王昭岁提出建议。“但是你确定赵姬那里愿意你去和华阳太后勾搭到一块儿吗?赵姬这儿才是我们的基本盘,你想清楚再做决定,不要因小失大了。”

王昭岁的话倒是提醒了颜缺,自己要是去跟华阳太后结盟,基本上就是要跟少妇太后闹离婚了。

“那还真不能勾搭华阳太后了。只能靠咱们自己了吗?早穿越过来一个月就会好很多了,现在根本没有发育时间啊。”颜缺此时也是一筹莫展。

“我记得没错的话,其实马上就有一股更强的势力登上秦朝权力中心了。”王昭岁说道。

“还记得今年是何年吗?”王昭岁一脸郑重地看向颜缺,目光中透露出一丝难以言喻的深意。

颜缺微微一怔,稍作思索后答道:“秦王政六年啊,这有什么特别之处吗?为何突然提及此事?”他满脸疑惑地看着王昭岁,显然尚未领悟到对方话中的意思。

“秦王政六年,风云变幻之际,六国联军在赵将庞煖的带领下掀起了第五次合纵攻秦的大战。起初,六国联军借助地理优势,分南北两路军同时进攻,势如破竹,一举越过了素有天险之称的函谷关,长驱直入,一路杀到了距离咸阳城近在咫尺的蕞地。这场惊心动魄的战役,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蕞之战。”王昭岁把即将到来的蕞之战的历史娓娓道来。

“自秦王政继位以来,秦国国内的政局犹如一团乱麻,斩不断,理还乱。为了先稳定国内的政局,此时的秦国采取了以战略收缩为主的策略,尽管每年仍会打上几场战事,但大多都只是一些微不足道、无关大局的小摩擦而已。而就在这风起云涌之时,吕不韦逐渐掌握了朝政大权。随着他的崛起,那些曾经为秦国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的老牌军功贵族们却渐渐失去了往日的荣光,走向没落之路。然而,这些老牌勋贵们绝非等闲之辈。他们手中握有大量的土地与爵位,在军队中的威望更是根深蒂固。对于秦国而言,如果想要实现进一步的扩张与发展,就决然离不开这些勋贵们的支持。此时此刻,他们所欠缺的仅仅只是一场能够让他们重振雄风、重归政治权力中心的关键大战。”

此刻,王昭岁正不紧不慢地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及老牌勋贵们的兴衰起伏向颜缺娓娓道来……

“你是说,我们可以联合秦国那些依靠军功发迹的老牌勋贵,像是蒙家和王家之类的。”王昭岁的这番话语给颜缺提供了新思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没错,就是这个意思!蒙家的蒙骜老将军如今尚在人世,立下赫赫战功的三代老臣,在整个秦国即使是嬴政,赵姬,见到蒙骜老将军恐怕也得礼让三分,敬他几分薄面。倘若能够与蒙家建立良好关系,这无疑会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股强大助力。”王昭岁一边说着,一边点头表示认同。

然而,就在这时,颜缺忽然皱起眉头,然后目光直直地盯着王昭岁,抛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却又极为棘手的问题:“可是,关键在于,你认识蒙家人或者王家人吗?咱去哪儿找他们搭线去?”。

“我或许有办法。”房梁上传来了一道声音。

颜缺抬头看向房梁,结果没找到魏凌。

魏凌的声音再次传来,“我师兄最近要来咸阳,他认识蒙家人。”

看来魏凌这小子确实有师门,他的师门还不简单呢,他师兄竟然还跟蒙家有关系。

“哎呀,魏凌你在房梁上干嘛,赶紧下来,别摔着了。”颜缺换了一副嘴脸笑道:“来来来,坐下说话好好给我讲讲你这师兄的事。你看这不是巧了吗?我这两天正想着看你老大不小了,给你找个媳妇儿来的,昨天就见了一对貌美如花的姊妹,两人都是国色天香啊,只不过人家说要一起嫁,本来还不好办呢,这不你师兄来了,你俩刚好一人娶一个。”

魏凌从房梁上跳了下来,有点歉意地看了一眼颜缺,说道“我试试吧,我师兄不一定会帮你,他可能听说过一些最近秦国的传闻......”

颜缺看着魏凌扭捏的样子,似乎已经知道魏凌想要说啥了,索性就帮他说了“你师兄不喜欢像我这样的小人?”

“嗯,也不算吧,就是可能不太喜欢主公您的,嗯...性格。”魏凌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词。

“无妨,这都是谣言,等你师兄到了咸阳我陪你去接他,他肯定会为我的人格魅力所折服的。”颜缺自信满满,这群游侠不就喜欢点豪迈,侠义什么的,我给他讲讲金庸武侠小说,他不求着我给他讲故事,我跟他姓。

“你还是先回咸阳宫吧,这里交给我和魏凌处理。再晚一些宫里的守卫换岗,夜间守卫会比白日里多一倍,到时候你想翻墙回去就难了。”王昭岁对颜缺说道。

“嗯好,魏凌,你给王昭岁搭把手把刚才铸造的蒸馏器给带回府去。”颜缺给魏凌交待到,又转头看向王昭岁道“我先回咸阳宫了,回去后我先查查这丹蔻的来历,你晚上回去的时候带着魏凌,让他把咱们的马弄回去,我回去后就把马拴在今天我翻墙出来的那个地方了。”

敲定计划后,颜缺辞别二人朝咸阳宫纵马而去。

申时七刻,甘泉宫中,赵姬跪坐在书案旁漫不经心地看着书案上的竹简,上面写得各种政务,请奏,弹劾,让赵姬看得头都大了。赵姬搁下了手中批阅奏疏的毛笔,悄悄地瞥了一眼颜缺早上走时留给她的那枚竹简,赵姬想拿来再看一眼,但里面的那首情诗,让赵姬又不好意思再看第二遍。

暮色降临,将甘泉宫的檐角镀上一层琥珀色。沉香在紫檀案几的博山炉中袅袅升腾,却压不住赵姬鬓边渗出的细汗。她第无数次将朱砂笔搁在青玉笔山上,鎏金护甲磕在砚台边缘,溅起几点暗红的墨珠。

"蜀地水患...燕使来朝..."竹简在斜阳里泛着青黄的光,那些刀刻的字迹像扭曲的蝌蚪,游进她酸胀的眼底。处理了一天政务,赵姬感觉自己头都大了,什么事都没力气做了。她索性伏在案上休息一下,茜色罗衫顺着塌下的腰肢滑落,露出后颈一片凝脂,茜色罗衫的下摆搭在赵姬翘起的臀儿上,勾勒出那诱人的弧度。

赵姬望着案头青玉镇纸下压着的那枚竹简,那是今日早晨颜缺离去时留下的,赵姬看着那枚竹简,又想起颜缺写的那句“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脸颊就又火热了起来,赵姬烦躁地揉了揉脸,她瞥见铜鉴里自己绯红的面颊,比窗外那枝将谢的海棠还要艳上三分。

赵姬那婀娜多姿的身影缓缓地从书案边站了起来,批阅奏疏跪坐了一整个个下午,赵姬双腿酸胀,刚站起来时双腿传来一阵麻木感,赵姬身形一晃险些摔倒。两名侍女连忙扶住了赵姬,把她扶到了一旁的锦榻上坐下。

“现在是什么时辰了?”赵姬朝身旁的侍女问道。

“回太后,现在是再有半刻钟便是酉时了。”侍女应声回答道。

“长信侯今日一整天都没来过甘泉宫吗?”赵姬再次开口问道。这次身旁的几名侍女都默不作声,没人敢回话。

浑身酸痛的赵姬此时委屈极了,自己白日里要帮政儿处理政务,晚上还要被颜缺折腾,结果可倒好,两人一个外出游学去了,一个整天找不见人影。

“今日不许他来甘泉宫,明日也不许。”赵姬轻咬银牙,气愤地给宫女们下了命令。

而此时我们的长信侯颜缺刚刚在咸阳宫守卫的眼皮子底下翻过了围墙,正在朝甘泉宫赶去的路上。

终于到了甘泉宫门口了,颜缺累得弯着腰扶着膝盖,深吸了几口气才平缓了呼吸,“呼,累死我了,幸亏准时赶回来了。”

我都累成这样了这几个宫女都不来给我端杯水吗,怎么感觉哪里有点不对劲啊,颜缺抬腿向甘泉宫走去,随即刚刚一动不动的两个宫女挡到了颜缺身前,颜缺心里说道:“你们两个怎么这么没眼力见呢,也就是本侯心善,换其他人不得把你们两个烹了。”

“侯爷请留步,太后口谕,今日和明日长信侯都不得进入甘泉宫。”一个年龄较小,看着也就10岁左右的宫女俏生生地说道。

“你没听错?传错口谕是要杀头的。”颜缺不敢置信的问道。不应该是传让长信侯近日都不得离开甘泉宫吗?

那个小宫女没理颜缺,又去门口站岗去了。颜缺看这些宫女确实是不让自己进去,便凑到了刚刚传口谕的小宫女跟前,问道“跟我说说今日太后为何下这个命令呗。”

看小宫女不理自己,颜缺继续说道:“昨日我给太后做的那个糖葫芦,你见了吧,太后都说是人间第一点心了。你跟我说说,我教你怎么做的。”

小宫女咽了咽口水,做了一会儿思想斗争最终还是向糖葫芦低头了,“嗯,娘娘今日批阅了一整天奏疏,腿都麻了,结果一问你早上走了之后就一整天再没来过,然后就下令不准你进来了。”

原来是太后在耍小脾气呢,颜缺此时直接闯进去赵姬也不会惩罚他,甚至赵姬还会有点小开心,但这些宫女可就惨了,秦律严苛不是说说而已的,所以颜缺也没法硬闯。颜缺思索了一阵,看着小宫女说道:“我不进甘泉宫,你给我去拿一枚竹简再拿一根毛笔,没问题吧。”

小宫女想了想觉得没有违反太后的命令,就点了点头,道:“我去给你拿,长信侯稍等一下。”然后迈着小碎步跑开了。

等小宫女回来,颜缺接过竹简和笔,在竹简上写了起来:

臣有罪,臣愧对太后啊,太后待臣如此之好,臣居然不能明白太后的心意,臣早上走后自觉的昨晚实在是太委屈太后了,臣心中有愧,怕太后责骂,所以今日一直没敢来甘泉宫。臣思索一日才想明白,臣不应该躲起来不见太后的,太后白日里批阅奏折如此辛苦,往日里来拜访太后的大臣关心太后是因为他们希望从太后这里得到好处升官发财,而宫里的宫女们关心太后是因为她们害怕太后,甘泉宫人来人往看似热闹实则对于太后来说是孤独的,整个甘泉宫真正用真心对待太后的仅仅臣一人而已。如果臣都不陪在太后身边,太后身边还有什么人呢?太后最需要的是陪伴啊。臣在此向太后请罪,希望太后能原谅臣的罪过。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