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转眼到了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
胤禛此时,已经是朝中的隐形太子了。
虽然早期也有一小部分人,站队在十四的身后。
但是,在康熙五十七年十月。
康熙任命胤禵为抚远大将军,加封大将军王,并且让他离开京城的时候。
他也同时失去了竞争皇位的权利。
“老四,保成还没来吗?”
病如枯槁的康熙,躺在畅春园的龙榻上,浑浊的双眼,一直盯着门外的方向。
“汗阿玛,二哥,二哥他……”
“他还是不想见朕吗?”
“汗阿玛,二哥说他只是无颜见您。”
胤禛低头恭敬地回道。
康熙闻言,微微叹息,那声音中满是无力的落寞。
“朕与保成父子一场,如今竟落得这般境地。”
胤禛心中五味杂陈,汗阿玛到现在还记着的也只有二哥,他和其他的兄弟,难不成就不配做的汗阿玛的儿子吗?
虽然是这么想的,但是嘴上还是说道:
“汗阿玛,二哥心中或许有结未解,儿臣已经让宜修过去劝他了。”
“乌拉那拉氏啊,你媳妇确实是个好的。”
康熙看着老四,认可的说道:“这些年你媳妇做的那些事,朕都看在眼里,她对你的这些兄弟姐妹,也是好的没话说,连朕也挑不出毛病来。”
“儿臣多谢汗阿玛赞誉,宜修能得汗阿玛认可,也是她的福分。”
康熙沉默良久,抬手示意胤禛靠近些。
“老四啊,以后你二哥那边,你要多多照看些,还有弘皙,你要是不待见他,就将他送的远远的,日后别伤及他的性命就成。”
胤禛眼眶泛红,直接跪倒在康熙榻前,哽咽的说道:
“汗阿玛,您是大清的天,天怎可塌?儿臣听闻民间有诸多妙方,已派人四处寻觅,定能寻得那起死回生之药,让汗阿玛重新龙精虎猛。”
康熙看着他这般模样,虚弱地抬手,轻轻抚了抚他的头,仿佛回到了胤禛幼年时。
“老四啊,你的孝心朕感受到了,只是生死有命,朕这一辈子,历经风雨,如今也该到油尽灯枯之时了。”
胤禛把头埋得更低,泣不成声:“汗阿玛,您别这么说,您一定会没事的,儿臣离不开汗阿玛,大清也离不开汗阿玛啊!”
“好啦,老四,朕对你们兄弟,虽力求公平,却难免有照顾不周之处。日后你若掌权,万不可因往昔恩怨而失了兄弟情义。”
胤禛抬起满是泪痕的脸,决然道:“汗阿玛放心,儿臣定当谨遵教诲,只盼汗阿玛能多给儿臣些时日尽孝。”
“好,既然如此,你让人将你的那些兄弟,还有大臣们都召过来吧。”
胤禛现在看着那个以前遥不可及的阿玛,往昔那威严赫赫的康熙大帝,如今却在病榻上如此孱弱,如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
忍不住的跪在一边,泪流满面。
等其他人来了以后,康熙才再次开口,每一个字都仿佛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隆科多,马齐,张廷玉。”
张廷玉跪身上前称道:“臣在。”
马齐和隆科多也立刻喊道:“奴才在。”
“替朕拟旨。”
“嗻。”
张廷玉久在中枢,深受康熙信任,他以汉臣身份参与,能彰显对汉族大臣的重视。
马齐身为满洲贵族,在朝中颇有影响力。
隆科多掌管京师步军统领衙门等重要军事力量,在京城局势稳定方面有着关键作用,能为权力交接提供有力的军事保障。
“朕自御极以来,仰承天命,为生民之主,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怠惰。今朕之诸子,各有贤能,然经朕深思熟虑,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三人以满汉蒙三种文字主持撰写。
胤禛闻听,当即五体投地,泣拜于地。
“儿臣惶恐,汗阿玛洪恩,儿臣当以赤子之心,遵奉遗命,竭力尽忠,保我大清江山永固,社稷安宁,上不负皇天眷顾,下不负黎民期盼,必以圣训为则,勤政治国,不敢稍有疏虞。”
诸皇子面面相觑,虽有心中不服的,但是看见汗阿玛旨意都当着众大臣之面下了,都不敢有所异动。
张廷玉等一班大臣,纷纷跪地高呼万岁,宣告着一个新的历史篇章开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