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愿为双飞鸿,白岁不相离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康熙皇帝在畅春园离世。
至死也没见到他的保成。
同年十一月二十日,胤禛在太和殿即位称帝。
百官觐见,朝拜新帝。
胤禛当庭直接颁布第一道圣旨:册封宜修为皇后。
随后又颁布第二道圣旨:立弘晖为太子。
年羹尧却在此时出列。
抱拳道:“皇上,立太子之举,是国之大事,然世子未经诸多历练,此时仓促立为太子,恐不合祖宗法规,望陛下三思。”
言辞看似恭敬,实则隐隐含着一丝质疑。
李卫在一旁听了,大声呵斥道:“年羹尧,你在狗叫什么?!
皇上圣明,自有他的考量!再说了太子殿下,本就是先皇在世时便立下的世子,身份尊贵非凡,品德资质亦颇为出众。
你不过是一介臣子,怎敢妄议皇上决策,莫不是仗着军功便目中无人了?”
李卫早就被皇后收服了,听到有人不想让她的儿子当太子,直接破口大骂。
“李卫,你这无知莽夫,只会满口胡言!”
年羹尧抬起头,怒视着李卫,“我为大清出生入死,战功赫赫,今日不过是就事论事,为国本考虑,怎就成了目中无人?你凭什么如此污蔑于我?”
李卫一听,立刻回怼道:“你还敢顶嘴?就你年羹尧那点心思,别以为大家看不出来,你就是嫉妒皇后娘娘与太子殿下得宠,想在这儿搅乱朝纲。
先皇都认可的世子,你却来质疑,不是心怀不轨是什么?”
年羹尧气得脸色铁青:“你休要血口喷人!我对皇上忠心耿耿,天地可鉴。只是觉得立太子需遵循祖制,谨慎而行,怎就成了嫉妒?倒是你,一味阿谀奉承,毫无大臣之德!”
李卫双手叉腰:“你说我没德?我看你才是居功自傲,你有个妹妹了不起啊?还想借着军功将你自家的妹妹推上后位不成?”
年羹尧被戳中了自己的那点小心思,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胤禛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如炬地盯着年羹尧,冷冷道:“弘晖是皇考指定的大清继承人,你们还有谁跟年羹尧一样,质疑皇考跟朕的决定?”
“皇上圣明,臣等不敢!”
除了年羹尧,其他大臣都跪了下去。
宜修的名声确实无人能撼动的了,曾经多位大臣在还国库欠款的时候,都曾接受过她的帮助。
而太子又是嫡长子,且从小被立为世子了,他不当太子,谁当太子?
年羹尧孤立无援,心中虽仍有不甘,但在群臣的态势面前,深知已无反抗的余地。
他咬了咬牙,跟着一块屈膝跪地。
沉声道:“皇上恕罪,臣方才一时糊涂,被猪油蒙了心,竟口出妄言。臣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违抗圣意之心,唯愿陛下洪福齐天,太子殿下顺遂安康,臣必当竭力辅佐,以赎今日之罪。”
胤禛俯视着年羹尧,眼神中透着警告。
“年羹尧,你当牢记自己的身份,此次朕念你过往之功,不予重罚,若是你再因功而骄,逾越本分,朕定不轻饶。”
“是,臣铭记于心。”
这一插曲,就此揭过。
胤禛特意派苏培盛去接宜修和弘晖进宫。
等他们的车驾抵达以后,紫禁城的午门大开,红毯从门外一路铺至内廷。
等候在此的宫人们纷纷跪地行礼,齐声高呼:“皇后娘娘千岁,太子殿下千岁。”
这场盛大的仪式,连在胤禛自己登基的时候,都不曾有过。
礼部和户部不是没抗议过。
结果被胤禛一句:“你们是拿祖宗章法来压朕的吗?难道朕死后就不是先皇了?朕的规矩就不是规矩了?”
此话一出,哪个虫儿还敢吱声?
胤禛身着龙袍,站在太和殿前,亲自迎接他妻儿的到来。
宜修本来想给他行礼的,却看到他已经对自己伸出手来了。
“小宜,跟朕一起走。”
她只好将手搭了上去,柔荑与宽厚的手掌相握,两人相视一笑。
弘晖也不好破坏父母之间的温情,乖巧地跟在身后。
胤禛说道:“以后这里就是咱们的家了。”
“皇上,只要有您在的地方,纵是宫墙深院,臣妾也温暖如港湾。”
“小宜,我在你这里不是皇上,我永远是你的四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