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和亲
云初和孟兰庭本来打算一起南下前往苏州寻找花西凡,可是才出瓜州就碰到一场洪水,两个人被冲散了。
云初浑浑噩噩地被夹在难民里逃难到了关外。关外的景象与关内截然不同,广袤的草原延伸向远方,仿佛没有尽头。可云初无心欣赏这一切,她满脑子都是与孟兰庭失散的情景。
她随着难民队伍前行,眼神空洞。夜里,难民们围坐在篝火旁,她却独自坐在一旁,望着关内的方向发呆。偶尔有好心的难民递给她食物,她也只是机械地接过。
一天,云初在一片草坡上看到了一个身影,那身影的轮廓竟与孟兰庭有几分相似。她的心猛地一紧,不顾一切地朝着那个身影奔去,边跑边喊着孟兰庭的名字。然而,当她靠近时,才发现只是自己的错觉。她失落地跪在草地上,泪水夺眶而出。
云初一个人流落异乡,仿若一片孤叶飘落在陌生的大地。
她独自走在熙熙攘攘的街头,周围的喧嚣与他无关。异域的面孔、陌生的语言像一道道无形的墙将她隔绝。她的脚步有些踉跄,眼神中满是迷茫与落寞。
夜晚,她蜷缩在简陋的难民营住所里,干燥的草堆散发着清冷的气息。透过狭小的窗户,望着异乡那与故乡截然不同的月亮。
“哎,你要不要和我们一起找活干明天。”有一个胖胖的大婶看着云初可怜,想要带着她一起寻找生计。
云初点点头,乖巧的和她道谢,
前面的毡包给你们住,旁边一个管事的对着胖大婶说道,又瞅了瞅她身后站着几个落魄狼狈的女子。“还有,晚上草原上狼多,你们夜里不要乱跑,听到任何动静都不要随便开门。”
草原野狼遍布,管事的好心提醒这些逃难而来的难民。
云初跟随难民稀里糊涂的逃难至草原,被好心的牧民收留后,开始了草原牧羊生活。
每天清晨,太阳还未完全跃出地平线,草原被一层淡淡的晨雾笼罩着。云初便在牧民的催促下,睡眼惺忪地起身。
她打开羊圈的栅栏,羊儿们迫不及待地涌出,蹄子踩在草地上发出沙沙的声响。牧民挥动着长鞭,在空中甩出清脆的响声,引导着羊群走向肥美的牧场。云初和牧羊犬紧紧跟在它们的身后,她的身影在羊群中穿梭,初时还有些生疏,但很快就适应了节奏。
白日里,阳光洒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云初坐在小丘上,目光时刻关注着羊群的动向。周围是一片宁静,只有微风轻拂着草地,偶尔有几只调皮的小羊脱离队伍去啃食更鲜嫩的草尖。牧羊犬会起身将它们赶回大部队。她望着远处吃草的羊群,思绪有时会飘远,也不知道孟兰庭是否平安。
到了傍晚,夕阳给草原铺上一层金色的余晖。云初吆喝着羊群,将它们赶回圈里。数完羊只后,她走进蒙古包。蒙古包里弥漫着奶茶的香气,她们一群人渐渐适应了游牧生活。
这天云初把羊群赶进羊圈,看着天色还早,她便背起竹篓,打算割一些草晒干,铺在地上,因为她们是中原人习惯了睡在床上,而草原牧民都睡在羊皮上让云初很不适应。
永明三年,惠贤郡主前往辽国和亲出嫁。
清晨的宫城,被一层淡淡的晨雾笼罩着。林丹儿盛装而出,她身着华丽的锦缎嫁衣,金线绣制的凤凰在衣间展翅欲飞,红盖头下是一张精致却略带忧伤的脸庞。她刚刚去了慈宁宫拜别太后林兰心,因为她要嫁到辽国,皇帝特许她从宫中出嫁,仪仗和公主一模一样,宫人们簇拥着她走向宫门。
宫门外,李成筠率领长长的送亲队伍已经准备就绪。骏马披红挂彩,马车装饰得富丽堂皇。
林丹儿被迫和亲,她静静地站在送行队伍之中,目光呆滞地看着前面骑在马上的少年王爷。李成筠身姿挺拔,骑在高大的骏马之上,背影透着一种冷峻与疏离。
林丹儿的心中满是苦涩。她本有着自己的憧憬与梦想,或是遇到一个真心相爱的人,,这和亲的命运如同枷锁,将她紧紧束缚。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倔强地不肯落下。
她迈着沉重的步伐登上华丽的马车,每一步都像是踏在自己破碎的心上,她望着少年王爷的背影,不知道还在期待什么,只知道从这一刻起,自己就像一片浮萍,被命运的洪流裹挟着,向着未知的辽国而去。
李成筠骑在马上,身姿挺拔宛如苍松。他一身华服,在晨光下闪耀着尊贵的光泽。那精致的锦缎,绣着暗纹,仿佛在诉说着他的荣耀与此次和亲使命的重大。一切准备就绪,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肃穆的气息。
礼乐起,那悠扬而庄重的乐声回荡在天地间,像是在为这场和亲奏响序曲,又似在诉说着离别的哀愁。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一抬手,那动作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随着他的示意,队伍缓缓向前出发。
和亲的队伍一路逶迤前行,在漫长的旅途后,终于来到了玉门关。这座古老而雄伟的关隘,犹如一位沉默的巨人,静静矗立在边塞之地。它的城墙高大而厚实,岁月在上面刻下了斑驳的痕迹,每一块砖石都似乎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队伍在玉门关下稍作停歇,那高大的城墙在阳光的映照下透着一种沧桑的威严。护送的士兵们望着关外的茫茫大漠,心中多了几分敬畏与忐忑。
李成筠望着无边无际的草原戈壁也不知道在想什么,这时,林丹儿身边的侍女前来说郡主有请。
林丹儿坐在营帐内,内心满是挣扎与不甘。她望着周围陌生的一切,脑海里却总是浮现出李成筠的身影。她知道出了玉门关她将在无退路,而在这漫长的路途中,李成筠的沉稳和偶尔流露出的温柔,让她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
于是,她让侍女前去请李成筠。当李成筠的身影出现在营帐门口时,林丹儿的心跳陡然加快。她站起身来,眼睛里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有期待,有羞涩,更多的是孤注一掷的决然。
“王爷,”林丹儿的声音微微颤抖,“您能否带我走,远离这和亲的使命?”她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李成筠,像是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她幻想着李成筠能打破这一切,带她逃离这被安排好的命运,去往一个没有人认识他们的地方,只有他们两人的地方。
李成筠皱着眉头看着林丹儿,眼中满是厌烦。他不耐烦地开口说道:“郡主,莫要再做此等无谓的纠缠。”
他挺直了身子,神色严肃地继续道:“你当清楚自己的身份,你是肩负着两国和平使命的和亲郡主。这不是你可以任性妄为之地,每一个举动都关乎着万千百姓的生死,两国的安宁。”
李成筠的声音变得冰冷,“我护送你前往辽国,是为了完成这重大的使命,你若再这般不识大体,休怪我不顾你的郡主身份。”他的目光犹如利箭般射向林丹儿,希望她能认清现实,不再有这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林丹儿不甘心地抬起头,直视着李成筠的眼睛,声音带着一丝倔强:“百姓生死与我何干?”
林丹儿终于流下了眼泪,“我又不是公主,为什么要承受你们皇家和亲使命?我只知道,我心里装着的是你,只想和你在一起。”她的眼眶泛红,泪水在里面打转,“这一路行来,你难道对我就没有一丝一毫的情意?为何要如此冷酷地对待我?”她的双手紧紧攥着衣角,身体微微颤抖,控诉着这不公的命运。
李成筠看着控诉的林丹儿,心中虽有一丝不忍,但面上依旧冷峻。
缓缓开口:“郡主,你这般想法太过幼稚。你生在大永朝,就注定要为他们的安宁付出代价。你若任性逃离,两国战火将起,那将是生灵涂炭的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