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拓
天公不作美,骤时闪过一阵暴雷。
宛宁望望天,恰在这时有一抹紫电青霜的霹雳划过,只一瞬,便沉沉堕入宫闱一角,有如流风回雪般稍纵即逝。
显然,这不是什么吉兆。
她握紧手中的伞柄,疾步朝四海归一殿的方向奔去。
宫中女眷无诏不得入殿,她心急如焚地拾阶而上,在殿门前停下,向里头张望一眼。殿内光线黑暗,在肃穆的大殿中央扶苏如一星白灯,孤桀不屈的跪着。视线再扫向两旁,父亲和哥哥则是磕头如捣蒜,嘴里不住央求着什么。
见此情景,宛宁心里响起三、两声沉闷的警钟――不好,能让父亲如此,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果然,她眼前闪过一丝白亮的光,只见陛下手中握着一柄七尺白刃,面带怒气沿着高阶一步一步徐徐而下。
不知扶苏方才说了些什么惹恼了陛下,他周身骇人的怒气形同鬼魅,震得李斯和李桓不再叩首。李桓膝行上前,欲要劝始皇帝息怒,毕竟此时在剑下的是他妹夫,如若扶苏被一个痛苦斩了,最最受苦的还是自家妹妹。
李斯则闷声横他一眼,意在拉回想要求情的儿子。效忠大秦多年,他最了解陛下的脾气,李桓要是敢在这个时候冲上前去,无意识多添一抹剑下亡魂。
李桓接到父亲的眼神,立刻被吓得退了回来。
这一幕被殿外的宛宁看个正着,她在急切之余,心中泛起一股说不出的苦楚。倘若换作是自己身在父亲那儿,哪怕明知是险恶也要试上一试。
眼看着陛下执剑步步逼下,因为扶苏背向自己,她看不见这是扶苏是什么表情,不过从那毅然的背影来看,他似乎坦然面对。
不能再等了,宛宁咬牙冲上前两步,却被殿外的挎刀侍卫硬生生拦下,她无奈退回两步,站在原来的位置,捂紧心口,屏息看着殿内的一切。
仿佛是听到了侍卫的动静,李斯侧头向外窥视,正巧看见她祈求的眼神落在自己身上。他无奈地闭了闭眼,佯装没有看见,在心底暗暗为扶苏祈祷。
失望之情急速掠过心间,不料在扶苏大难之际,自己的父亲竟然袖手旁观。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曾经为大秦出过多少良计良策,哪怕只是捎上一句简单的求情,陛下一定会收起剑来考量轻重的。
过往的种种一一浮现,生病时的细心看护、犯错时恨铁不成钢的责骂……多年的父女之情,却在危难关头变得不堪一击。
此时始皇帝的剑已经架在扶苏的脖子上,只要稍加力道,扶苏便能因此丧命。
宛宁在惊悸之余,隐隐想起一点儿史事,似乎现在还为时尚早,扶苏的终局并不是这时。她方才缓了一缓,揪着衣襟静静在心里数秒,不知数到第几秒的时候,长剑“当啷”一声坠到地上,随之而来的,是殿内外几人不约而同的一声大喘气。
李桓忙不迭拾起剑,放回壁挂的剑鞘中,同时趁人不注意抹了一把额,湿淋淋的冷汗粘了满手。
宛宁目不转睛地盯着始皇帝,确认他再无杀意之后,终于长叹一口气,腿脚像被人抽去力气是的,软绵绵地坐倒在殿外冰冷的石阶上。
始皇帝重重拍了拍扶苏的肩,千言万语都落在沉甸甸的手掌上,紧接着又对李氏父子低语两句,具体说的是什么,宛宁根本听不分明也无心去听。
少顷,李斯李桓二人埋首退出来,李桓双手挟起宛宁,低声问:“你怎么来了?”说着向她肚子上扫一眼,脸上忧心忡忡。“天气这样坏,也不怕伤了身体?”
宛宁拿开他的手,虽是在与哥哥说话,眼神却失望地落在父亲身上。“天冷路滑,父亲和哥哥尽快回府吧。”说话间的语气空洞无情,细听还带着几分怨怪。
李斯尴尬地看她一眼,然后又遥望扶苏一眼,唇瓣翕动,想要问一问女儿的近况,终归也没有开口。
按理说,父女二人许久不见,应该恨不得攥着手彼此问候,最不济也该坐下来闲唠几句家常,可是宛宁锋利的眼神让老丞相退缩,他只得淡淡嘱咐一句:“你安心养胎,有了好消息速派人来府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