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大女主文里的炮灰女配(二十六)
第72章大女主文里的炮灰女配(二十六)
邵宁元年,秋。
老皇帝驾崩已有数月,皇城笼罩在肃穆的国丧氛围中。
新帝萧景琰在举国哀悼中登基,册封十五皇子妃柳氏为皇后,侧妃林氏为贵妃。
宫中一切似乎都在沉静中过渡,等待着新时代的序幕真正拉开。
对于杨知意而言,这是她在紫禁城中度过的第十五个年头,她已经三十岁了。老皇帝的离去,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预示着她个人命运的转折点。
新帝登基后不久,便私下召见了这位他素来敬重的知意姐姐。
“知意姐姐,”年轻的帝王眼中带着诚挚,“先帝在日,姐姐诸多不易,朕与贵妃皆感念于心。”
“如今宫中自有章法,姐姐如有出宫之意,朕必恩准。宫外天地广阔,姐姐之才,当不止于这四方城内。”
杨知意心中多年的期盼终于化为现实。她深深叩首,“谢陛下体恤。臣女确有一愿,望能出宫,将所学染织之技,传于天下女子。”
新帝颔首,“善,姐姐之宏愿,亦是利国利民之举。国丧期满后,姐姐便可自行安排。所需一应支持,内务府会全力配合。”
*
待国丧期满,已是次年暮春。杨知意终于卸下了从五品尚服的冠戴,换上了一身素雅的常服,走出了那扇隔绝了她十五年青春的宫门。
她终于回到了父母身边。
虽然近年每月都能相见,但隔着宫规礼仪的短暂相聚,与朝夕相处的温情终究不同。
她陪伴在父母身边,听母亲絮叨家常,帮父亲整理书卷,仿佛要将十五年的缺失,一点点弥补回来。
不久,风尘仆仆的齐砚赶回了京城。他已不再是青涩少年,亦菲初出茅庐的官员。而立之年的他,眉宇间是行万里路的沉稳与洞达。
两人相见,没有过多言语,只是彼此都笑了。
他们没有盛大的婚礼,只是在两家父母和姐姐一家的见证下,二人简单而郑重地行了合卺之礼,结为夫妇。
只是,熟料,世事无常。
*
就在两人新婚燕尔,规划着未来蓝图之时,噩耗传来。
安国公本就年迈,却仍好骑射,一次出猎时不慎坠马,摔断了腿,因救治不及时,并发热症,竟没多久便撒手人寰。
安国公夫人眼见儿子终于成家,心中大石刚落地,又逢此丧夫之痛,悲伤过度,竟也一病不起,追随老国公而去。
刚刚嫁入安国公府的杨知意,尚未来得及适应新身份,便又身着孝服,与齐砚一同操持丧事,开始漫长的守丧期。
守丧期间,杨知意并未沉寂。她将多年心血倾注的《织染绣谱》进行了最后的修订。
这本书不仅详细记载了各种染料的配方、染色技法、配色原理,更有大量她亲手绘制的、清晰易懂的插图,方便不识字的女子也能按图索骥。
*
守丧期满后,在邵宁帝的支持下,杨知意在京城觅址,正式开办了第一所“慈慧女学”。
学堂门前高悬牌匾,上书宗旨,“慈心慧质,技以安身。”学堂广纳学员,不论出身高低贵贱,只要有心向学者,皆可入学。
学堂不收分文学费,免费教学,并为家境贫寒或路途遥远的学员提供食宿。
杨知意的理念其实很简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一门手艺,便多一份安身立命的底气,多一点选择人生的可能。
这样的善举,开销巨大。杨知意也深知,初期可依圣恩与夫家支持,然女学欲长久,必有活水之源。于是早早定下“技艺养学”的方针,让学员在学习之余参与所接织绣之事。
而杨知意的父母,本就是商贾出身,在京中与各大绸缎商铺、绣庄素有往来。正是由他们牵线,才使得女学承接了最初一批外活。
齐砚则借助仕途之便,暗中为女学开拓人脉、稳住渠道。
同时,杨知意又设“巧工坊”寄售优秀作品,将《织染绣谱》的稿本送往刊印,借《织染绣谱》立下的声望打响“慈慧出品”的招牌,与京中多家信誉商号达成合作。
杨知意也将《织染绣谱》出版,所得投入学堂。
正是凭借这一套运转,京师慈慧女学在开办一两年后,便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甚至略有盈亏。
与此同时,杨知意也将《织染绣谱》副本寄往苏州,写信给曾经她亲传技艺的十二名弟子。
除了传授技艺和办学经验,也着重强调了“因地制宜,自负盈亏”的原则——苏州丝绸业发达,当地女学可侧重高档丝织品的染绣。
*
又过了数年,宫中传来消息,昭宁帝原配皇后因久郁于心,抑郁而终,终年三十四岁。
又一年后,昭宁帝力排众议,册立已育有皇子的贵妃林青禾为皇后。
林青禾成为中宫之主,并未忘记自己出身,更感念杨知意当年的恩情与如今的宏愿。
她与昭宁帝商议后,颁下一道凤诏:鼓励各州府效仿京师慈慧女学之法,开办女子技艺学堂,传授染织刺绣等技艺。
朝廷将从宫中选派经验丰富的女官,而这些女官又是杨知意在宫中多年培养出的人才,前往各地指导,并拨付部分启动经费。
同时,皇后林青禾还特别采纳了杨知意的建议,加入了一些实际支持女学自立的条款——各地官府需为女学产品提供一定的销售便利;官府及驻军在采购相关布匹、服饰、军需(如帐篷、旗帜的缝制等)时,优先考虑从本地慈慧女学订购;鼓励地方乡绅、商贾对女学进行资助。
这道由皇后亲自推动的旨意,意义非凡。林青禾本身就是从绣坊女官到母仪天下的传奇,她的经历本身就极大地激发了民间女子学习技艺的热情。
一时间,学习染织成为一种风尚。
上有政策扶持,下有民间热望,杨知意的事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