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大女主文里的炮灰女配(二十五)
第71章大女主文里的炮灰女配(二十五)
太子之位悬空,皇子间的暗流涌动愈演愈烈,朝中风向亦多变莫测。
老皇帝年逾花甲,愈发深沉难测。他看惯了诸子在明争暗斗或谄媚、或争功、或投机,反倒对一向寡言少语、循礼守分的十五皇子萧景琰生出几分怜爱。
萧景琰才识虽不出众,却自幼端方持重,不亲附权臣,也不结党营私,反成一股清流。
在他看来,十五虽各方面不出挑,但也无甚短板,是个守成之君的样子。老皇帝虽未明言,心中却有几分立储之意。
*
林青禾出宫后不久,萧景琰便上疏求娶,言辞恳切,愿以侧妃之礼入府。
不料,老皇帝知道后,连夜把十五皇子召进宫,训斥。
“混账东西!”老皇帝直接把他的请奏折子扔给他,“林氏在宫中多年,也算勤勉。你若真心喜欢,纳为侍妾,朕看在往日情分上允了。”
“她出身尚不足,侧妃?是她痴心妄想,还是你痴心妄想?还是你竟以为,皇子所娶,便可由你自己做主?”
话到此处,他目光如电,盯住跪下的萧景琰,“还是你心中另有图谋,欲先得所愿,再夺所望?”
“你别忘了,朕还没死!”
他在前面来回踱着步,“你这是要将皇家颜面置于何地?将皇子本分置于何地?”
萧景琰沉默片刻,低头叩首,“儿臣知罪。”
老皇帝挥袖,“即日起,去宗庙跪一夜,好好想想,你这几年是如何自诩恭谨,又是如何一步步逾矩忘分的。”
*
自从亲人探视之后,杨知意便开始尝试以寻常花草、瓜果、甚至寻常人家唾手可得的田间作物、厨余之物入染。
她亲自配比、反复试验,不仅在染材上大胆革新,更在固色、媒染等技法上寻求突破。
一时间,胭脂红、石榴赤、槐花黄、青黛紫、紫草深……这些新色,既承宫中色彩之制,又有草木天然的灵动与鲜活,仿佛初春园中万物生机勃勃,也正投了老皇帝晚年喜好浮华的心意。
杨知意因此愈发得宠,成了御前炙手可热的人物。虽未调入内宫,依旧在她的从五品司制的小院里钻研。
但只要有新作呈上,多半能得圣心欢喜,赏赐源源不断——金线、彩绸、珍果、香料……不时被送至她的小院。
宫中上下也渐渐知道,这位杨司制,是能在万岁爷面前说得上话的。
*
皇帝震怒那日,十五皇子被罚在宗祠跪了一夜,回府时整个人都透着一股沉寂的倦意。
十五皇子妃柳氏远远瞧见,心里更像是被针扎了一般,酸得难受。最终却什么话都没说,只吩咐人送了姜汤,又悄悄吩咐管事留心太医和随侍的口风,不许让消息传出府半分。
那一夜,她也未曾合眼。
柳氏卸了钗还首饰,对镜而坐。铜镜中映出的是一张温婉清淡的脸,眉眼间透着隐隐的疲惫与忧色。
她素来温顺守礼,自幼便被教导如何做一个好妻子,如何持重持家,如何替丈夫分忧解难——可没有人教过她,如果丈夫心中另有她人,她又该怎么办?
那一刻,她怨他不顾轻重,在这个节骨眼上,求娶林氏为侧妃;也怨林氏不知分寸;更怨,他既娶了她,心里为何还容得下其他人?
念头一起,又觉得自己荒唐。自古男子三妻四妾,他如今只有她一人,已是难得。或许,是她太痴心妄想了。
一整夜,她反复思忖。她必须做点什么,不是为了林氏,而是为了她的丈夫。
皇帝多疑,最忌有人有意钻营,哪怕是一丝半分的痕迹,都可能成为日后的把柄。
于是,林氏悄悄托了娘家的长嫂,绕了几层关系,寻了个京中家道中落却仍有爵位的远房权贵。
她亲写了信,言辞恳求,又送了厚礼,央求那位夫人收了林青禾为义女。
如此一来,林青禾便有了贵族身份,成了正经的官宦人家之女。
*
十五皇子因求娶林青禾侧妃不成,反被罚跪宗祠一夜的事,很快传到了杨知意耳中。
她心中不安,既担心林青禾与十五皇子的姻缘未成,又怕影响皇帝对十五皇子的看法。
一日,她奉召呈上新染的几匹亮色锦缎,皇帝兴致不错,随口谈起宫中琐事,忽地提到十五皇子求娶林青禾,语气颇有不悦。
杨知意捧着锦缎,状似无意笑道,“陛下息怒。说起十五殿下与青禾妹妹,臣女倒想起一件旧事。”
皇帝挑眉,“哦?”
“早些年,十五殿下常往尚服局来,那时臣女还当他好奇织染。后来才觉出,他多半是来看青禾妹妹。那会儿他们年纪尚小,青禾又懵懂,臣女也曾细想。”
杨知意语气轻松,带着几分回忆的笑意,“如今回头一看,殿下这份心思,怕是早就埋下了。此次求娶,倒像是少年情深,一念多年。”
她话说得含蓄,好像根本不知道皇帝在揣测十五皇子此举是试探圣心,揣摩圣意。只道十五皇子是长情之人,他的求娶亦是积年心愿。
毕竟,若是痴心妄念,那是动了皇家的体面;若是年少情长,反倒显得情深意重。
皇帝听罢,怒气稍散,哼了一声,“少年心性,不知轻重!”
听着像是责怪,语气却软了几分。杨知意便知道,皇帝心中疑虑,消了大半。
*
风平过去之后,萧景琰再次上奏,恳请娶林氏为侧妃。
老皇帝虽仍面色不悦,却也未再发怒,只淡淡道,“既已过继义门,也算有个体面。你既执意如此,便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