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成长总得有代价(9) - 大周新朝 - 懒得幻想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大周新朝 >

第26章成长总得有代价(9)

郭远寻不见此间主人,也没有过去亭中,和那帮纨绔子弟胡闹,毕竟,自己灵魂穿越,记忆不全,好多人都忘的差不多了。

杜鹃和郭九没有跟进来,郭远只好一个人在连廊观看前朝的诗词。

一幅写着凉州词的书法,吸引了郭远的注意,其字笔法苍劲有力,使得诗词有着一股扑面而来的荒凉的气息。

正在欣赏诗词的时候,此间主人来了,一位中年夫妇。女的就是后族一脉的李姓郡主。传闻是当朝太后的最小的妹妹。郭远忘了名字了,只好转身行礼,口称郡主驸马。

驸马姓王,也算得上是个世家子弟了。

夫妻两人相识于后唐末年,后晋初年结为连理。共同经历过后晋之乱。一直从太原到汴州。也算是相濡以沫的一对恩爱夫妻,这在汴州城里都是风评的。

“我与良人在书房闲话,良人看你在这副诗词面前徘徊良久。我家良人便对我说说,你应该是懂诗词的。我瞧见是你,便对他说汴州城里出了名的纨绔衙内,竟然懂诗词,我是不信的,遂将他拉了出来,与你对峙。”

看样子这位郡主是个欢乐性子,吧啦吧啦说了一大堆,郭远霎时间脸红了。尴尬的不知如何应对。连忙回话,说自己是瞎瞧,不懂诗词,让郡主见谅。

自己是个十四岁的小年轻,犯了错,说错了了话,做长辈的一般也不会苛责。

所以,也就没必要和这对夫妻讲什么场面话,有话直说就是,这才符合自己小年轻的人设。

驸马轻笑了声说到,“年轻人么,无妨,只是不知你在这副字画面前踟蹰半天,不知是心中有所得吗?一会诗会开始了,可要好好写出来,期待你的表现啊。”

两人又调笑了郭远一番,便转身离去。郭远也没当回事,毕竟主人家已经见过了,一会喝两杯,就可以自个滚蛋了。毕竟,咱来这里主打的就是一个路人甲的角色。

郭远想做路人甲,奈何天不遂人愿啊!正当郭远等待诗词集会的时候,有个尖利的声音响起。

“呦,这不是郭三公子么?怎么?头疾好了,不寻死了?不是号称作死小能手么?在家里寻着花的找死,这汴梁城可都是传了遍的。怎么,郭三公子,不想死了?”

得,麻烦找上门了,郭远认得此人,武鸿宣,人称武三郎,是西京留守武行德家的三公子。

为人么!看的出来,同为汴梁城里出了名的纨绔子,难得的是一张能把活人说死的嘴。为此,他老爹没少在朝廷中和其他官员打嘴炮。不因别的,只因这家伙太能惹事了。

不过同为纨绔,在同行面前,这家伙多少能收敛一点,不过,不多。

和他一同过来的好几个,基本都是身份相当的一群纨绔。

去年朝廷里塞进去了一帮年轻的检校郎,捧圣军统领之类的官员,基本上就是这群家伙了。

不过根子么,就是自己这个外放的七品新丰知县。

自己把新丰城做的风生水起,而这帮家伙在汴州城搞的乌烟瘴气,多次被自家上官告到自家父母那里。最终不了了之。这才有了八月初小刘童鞋下旨三十岁之前不得为县官的政令。

对于这帮子纨绔,朝廷真的是各打五十大板,草草了事。

“我当时谁家狗没拴好,跑出来乱吠,静睛一看,嘿,原来是武家的,我就想问问留守使大人,为何你家杂毛狗没拴好。出门咬人。”郭远直接就火力开大,给这帮孙子,不惯着。能动手不吵吵。

但是在人家家里做客呢,所以,只能动嘴了。

两人便开始了骂阵模式,可汴梁城的纨绔子,哪见过后世的骂人词语,一个脏字不带,就问候了武三郎家的祖宗十八代女性亲属。

气的武三郎差不多要动手了。

就在这时候,驸马过来,众人才偃旗息鼓,躬身行礼。

驸马直接出言:众位都是汴梁城里出了名的世家子弟,今日寒舍比的是诗词,不是骂阵,各位公子衙内,请移步廊亭之间。比试诗词才是。

众人连忙言说称是,走向廊亭。

这时候,另外的廊亭那里,竹帘已经完全封闭,想来是女眷已经到了。郭远抬头望去,挡的严实,啥都没看见。

众人刚坐定,那边就有侍女传来纸条,是郡主出了词牌,明月,让众人以明月为词做诗词。一时廊亭之间,众多衙内哄闹不断。找纸笔,写诗词,好不热闹。

而与这个廊亭相连另外一个开房放的廊亭,却是比这边安静,那边都是一些寒门士子之类的读书人。

五代十国时期其实也有举行科举的。

虽然这一时期,中原各国纷争不断,但是依然延续了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

并且在这一时期,科举依然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之一。

而且这一时期的科举制度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出现了一些变化。甚至后唐时期,为了扭转文人轻视儒家经典的倾向,曾在进士科中增加经学考试。

不过,五代十国时期,由于南方和北方政权的差异,科举制度的发展在地域上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南方政权如南唐和后蜀,由于相对稳定,文化教育较为发达,科举制度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所以,中原大地的各国士子,纷纷去南方的后唐,后蜀之地科考做官。甚至一些自认为有才华的汴州子弟,都去南方诸国应试。

来北方的士子,大多是一些外地屡试不第或者汴梁周边无力远行的士子。毕竟四月里,就是后汉朝廷的开科取士了。(1)

不管那些士子文章,郭远这会就想做个木头,喝两杯,然后起身告辞,全了这边的礼数。

众人哄闹之间纷纷拿出提前准备好的诗文誊写。而郭远便在旁边喝酒赏景。

第一圈的诗文纷纷誊写完毕,众人便交给侍女,由女眷那边评判。

这时候,女眷那边又有侍女传来纸条。

“边塞”

众人又是一阵闹腾,郭远喝了两杯,正欲起身告辞,就听见武三郎开口讥讽到:“哎呦,找死的那个,怎么?来了诗词会也不这首诗?这是准备草包到底的节奏啊?不如以后,大家伙叫你郭草包如何?”

众人一阵讥笑声。

这就不能忍了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