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成长总得有代价(7) - 大周新朝 - 懒得幻想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大周新朝 >

第24章成长总得有代价(7)

这群农家的人,历朝历代都有入朝做官的,但也就仅仅限于做官了,始皇帝时期的农学博士,汉朝时期的大农令,盛唐时期的司农寺。都属于农家的高光时刻。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各领风骚,直到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受儒家打压,许多显学都熄了争锋的心思。甚至还有更过份的,直接就玩起了“我有大道三千,藏于南山,待有缘人传之”的把戏。

孰不知,这些学问也是有时效性的啊,后世子弟通过了你的重重考验,于南山挖出你的大道三千,结果就只发现虫食鼠咬的一堆看不清字的竹简,你让后人情何以堪?

这也是后世百家日渐势微的根本原因之一。

伊隐讲述了了辣椒种子的来历。

在伊隐口中,这东西不叫辣椒,被称作“火毒”。是那帮寻仙访道的人带回来的。

农家的这群人,原本是住在登莱两州以东的外海小岛之上,后唐末年的一天,一艘由外海而来的船只,由洋流带到海岛附近。

农家的人救下了这群人,在互相熟悉了解之后,才知道,这群人就是宾媚人一脉,外出寻访海外仙山的那群人。

在伊隐的讲述中郭远才知道,

那个人,确切的说,是那群人,就是“宾媚人”一脉,他们的上上一代的巨子“宾媚人“翻遍古籍,终于在古籍的字里行间找寻到了海外仙山,蓬莱方丈之地。

于前唐时期,驾大舟,向东海而去。他们一脉经过一次次的探索,终于到达了了美洲大陆。郭远猜测,是大气季风,洋流之类的影响,毕竟,没有熟悉的水文情况,直接闯荡大海,差不多就是送死。

他们也不是一次就成功的,前前后后折腾了近百年,耗费了三代人,才找到正确去往美洲大陆的航道。

而农家一脉遇见的这群人,他们这群人是后唐天成年间从登莱地区出海的。出去了七艘船,这是他们全部的家当了。甚至这一次都是他们倾巢出动的。

因为他们从前唐时期一直专注于外海探索,历代积攒的财富都已经挥霍一空。探索的人员,也折的差不多了。不过这也给他们积攒了许多有关海洋,洋流,季风的知识。

这也就使得他们在后唐天成年间外出大海,敢于举全族之力,勇探外海。寻找他们心中的蓬莱方丈之地。

他们用了近十年,以及六条船的人命,顺便还搭上了他们纵横一脉的未来。做了最后一次的豪赌。结果,一败涂地。

他们没有找到海外仙山,却积攒下了许多有关海洋的典籍和来自异大陆的许多植物种子。

郭远猜测,他们这群人探索的方向应该是出海顺着洋流向北,跨过白令海,进入美洲大陆,又沿着美洲一路向南。直到墨西哥湾附近才登陆,在那边的群岛间探访。停留了一两年的时间。

也就是那个时候,他们的巨子死了。死在当地土著的毒箭之下。他们的人也只剩下了一少半。于是,他们决定返航。

历经千难万险,终于返回熟悉的地方。可他们这一脉,也已经损失殆尽。无力传承了。

农家的人救了他们,但是终究没有救下他们的性命。没过多久,他们的人就全部因为敗血症死亡。至此,纵横家宾媚人一脉,就此被历史除名。

他们留下的除了那些无用的讲述蓬莱方丈之地的典集,就是有关洋流,大气,航线之类的典集,还有就是被带到华夏地区那些植物种子。

当初出海一共七艘大船,结果回来的就只有这一艘。包括他们一脉当代巨子宾媚人在内的几百人,就这么折在探索的路上。

郭远和柴荣面面相觑,真心佩服这群为了理想哪怕赌上未来的精神。

没有他们,也就没有郭远眼前看到一切。

郭远和柴荣这会和伊隐坐在厅堂的大方桌前,而在放桌子上的,除了那包辣椒籽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种子。

郭远有点不淡定了。

郭远看到了熟悉的西红柿的种子,这东西,自己在乡下的外婆家里没少倒置,所以,种子像什么样子,他很熟悉。

最让他发狂的是,他看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玉米种子,还有原始的,长的稍微比山药蛋大不了多少的土豆种。

那群人留下的种子,伊隐一脉都一直在试种。都是一点点的试种。然后总结规律。

他们一脉,也因此全部冒着战乱,搬迁到这中原沃土之地,以期望,能够早日总结种植规律,挽救乱世万民。

至于袭击郭远的人,其实是盗拓一脉。听闻宾媚人一脉,从海外归来,便来到海岛求取寻仙访道之方法。

伊隐他们给他看了所有的典籍,他依旧不信,便起了盗取之意。最终从伊隐这里盗取了一方玉佩和一包干辣椒。

这下,终于算是弄清楚了前前后后的来龙去脉。

“远,在此,谢过先生大义”。

郭远恭恭敬敬的向伊隐行礼。

伊隐却不愿意受这礼,只说自己只是种植而已,那些把种子带回来的人,才更值得他去祭祀。

郭远也不客气,拉着柴荣,来到屋外,朝着东方,大礼叩拜三次。

然后进屋,神情恭敬的对着伊隐说到:“既然事情都已经弄明白了,我等就不在围困此地,这就撤兵。

柴荣喊来亲兵,交代了两句,便转身给屋里众人招呼过了一声,出去整兵去了。

郭远向伊隐问道:“不知伊公以后可有打算,我观此地,虽说靠近京城之地,但乱世当道,未来或将成为四战之地,也犹未可知。远不才,请巨子为天下百姓之计,迁移他处!”

“不知县令可能让我等安身之处,毕竟,农家一脉出山,往昔皆是大农丞之类的朝官。”伊隐说道。

郭远顿时笑容满面,像个偷鸡的狐狸一般。封官许愿么?这个我太会了。

于是一堆奉承,一堆的封官许愿,农家一脉,让他们整个忽悠到了新丰城。

农家看中的是关中平原的沃土,以及骊山蓝田一带的安全环境,毕竟,那里远离朝堂,又有秦岭大脉,进可下山种地,退可入秦岭保存实力。这才是农家一脉答应他出山的真正原因。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