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流民 - 大周新朝 - 懒得幻想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大周新朝 >

第13章流民

柴荣来了,奉了郭威的令,过来拉郭远之前应承的一千五百担军粮。兄弟俩热闹了一番,喝了顿酒,互相签了手令,交割了粮食,这是之前答应郭威那边的。

之前说好一千担,老郭又给批了五百担,所以,柴荣走的时候,就有了一千五百担粮食和一车包的安稳的鸡子。

李云带着老郭的手令,直接拉走六千五百担粮食和三车鸡子。加上前两天的十几车蔬菜。

有了粮食加持,老郭也就在长安周边收拢流民,恢复长安城得生产了。

秋收节后,之前的田地翻整,秸秆回田,土地开垦。和老郭确认了文书,开垦一万亩。听说老郭因这事,直接拉了一车酒到兵营,就着过伙夫营做的蒜蓉黄瓜,羊肉山药,把郭远从一岁娃娃学语到七岁尿床,一直到说亲兵部主事家的闺女,详详细细的给他们吹了一晚上。完全没有以前儒雅智将的形象。

李云在郭远面前侃的唾沫横飞。郭远一脸生无可恋。指着李云送来的朝廷公文,说到,李哥,你给个准话,“朝廷这几个意思?”

九月二十朝廷的公文到了,要郭从义承接流民。老郭直接让李云给郭远送来了。河西水灾影响到了河中,加上之前河中李守贞叛乱。整个河中地区灾民流离失所,饿殍不绝。

“河北路比这残多了,雨下的禾苗都涅了,整个邺都,磁都,相州,刑州,洛州全部绝收了,陛下已经下令赈灾了,但是民乱的苗头还是起来了,安国,彰得,天雄三家节度使已经住进军营了。就等平乱呢。”

两人不再讨论这样的话题,李云是老郭的副将,是老郭在后唐李朝时身边的近卫侍从首领的儿子,后来后唐覆亡,老郭就把李云当儿子一样养在身边做副将。

郭远一边看着李云,一边脑子里跑马,话说刘承佑同学脑子抽了?难道不知道把流民送进国郭远口中,流民还能回去不成?搁在新丰消耗我粮草?朝廷那帮人脑子秀逗了?还是主角光环呈现?老天爷赏脸,送来了大好的劳动力!

看来格局低了啊,这是让我郭某人大生产的节奏啊!

“李哥,回去给老郭回个话,就说流民到了我这,就是我新丰县的人了,但凡饿死冻死一个,我郭远担责。

郭远召来身边所有大大小小管事,开扩大会议。扩大生产,扩大种植,扩大养殖,扩大作坊。反正能扩大的扩大,能整多大整多大,因为,马上有一大批流民要来了。

九月底的时候,第一批流民走到了新丰城下,老郭的一千人马,又被派到郭远这里了,偏将军李弘扬来的时候,直接熟门熟路的指挥几个民夫队长,按郭远的要求安排隔离区,准备石灰水,柳枝水之类防疫清洁措施,城门口一溜的行军锅煮着粟米粥。

面黄肌瘦,双眼无神,衣衫褴褛,麻木的听着新丰城前的那些帮闲的指挥,洗澡,洗头,泡完石灰水,再用柳枝水清洁,一碗粟米粥下肚之后,整个人才算回魂,在城外的隔离区哭的稀里哗啦。

新丰城的民夫早在接到老郭转来的时候文书的时候,就开始着手在荒地上修建简易窝棚,大小两千亩荒地上一片能供500人住的窝棚。这样的话题窝棚在新丰城前前后后有许多。就是为了安置隔离区里的流民。

洗干净收拾干净,又吃了碗粟米粥的流民被分成500人的队伍,在接受了随军医师的简单查验之后,就被分到一个窝棚隔离了。他们要在这里待够15天,期间要做的,就是将养身体,等待新丰城,分发工具,良种,翻耕土地,种植冬小麦。

等过了15天,没有意外的话,就会得到家禽雏苗之类的,和新丰城民同样的待遇了。

流民陆陆续续的来到新丰城。郭远脸上的笑容就没有断过。缺人,太缺人了,哪都缺人啊,土地才开垦了不到两万亩,这还是六月以来的结果,骊山的矿藏开采量上不去,整的煤炭一直都是优先供应军队作坊,自己好多想法没办法实现。

石灰窑没起来,水泥窑没起来。这些可都是劳动力密集型的啊!

铁匠坊目前也就能给自己和长安城打造个锄头犁滑。就这已经连轴转了。

工匠坊的砖瓦一直供应不上,城池修造,时俢时停。

一直想的商队之类的都是没影子的事。

新丰城说是城,不如说是大一点的村子更合适,六七百人的城池,如果不是一直来来回回有老郭的驻军,现在,流民就应该是自己了。

有了人口,新丰城才有点城池的样子了。有了人口,郭远的大丽计划经济才有了实施的可能性,以前五六百人的城池,就是个练手,郭远加上几个郭一,郝三郎他们,基本上就能把新丰城玩转,现在不行了,得把府衙的架构打起来。人一多,乱七八糟的事也就多了。缉匪捕盗的总不能让正规军上吧。

郭远也就喊了郭一郭三他们五个,带着王泽李守财两个人,一行人在流民的隔离区外挑选一些身材高大的流民,等级姓名,籍贯,亲属,先做十五天考查,考察品行,性格,身手等,通过的,再集中训练,然后充府衙普捕快卫队。

又喊了偏将李弘扬,让他按照选军士的标准,先按军方的选军士方式,挑选后备军士,依然是同样的登记方式,同样的考核时间。等通过就编练成伍。绥靖地方。

陆陆续续的流民直到十月底才差不多结束。基本同州以东的河中地区是彻底的没啥人了。听说李守贞一把火烧了河中城之后,那座城基本就是座废城了。夜夜狐鸣啾啾。很是瘆人。

新丰城的流民安置井然有序,期间,老郭派人从新丰城下的长安城分流了几千人,也缓解了新丰城的接收压力。

十月底开始,整个新丰城就是大工地。先期到达的流民,土地开垦完毕。冬小麦也种到地里了。从新丰城第三农场一直到新丰城第二十农场。原本的500人,现在也增加到了800人。

为了不至于大冬天饿死人,也为了减少一些纠纷,郭远在新丰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建设工作。扩建各种工坊,重新修筑城墙。整理灌溉水渠沟壑。以工代赈,没有工钱,每天管饭,一天三顿,一顿朝食,两顿正餐,大食堂管够。反正蔬菜田里的菜疏要消化完,不然烂在地里的话,老郭会不会打死自己不知道,汴州城的御史言官,绝对会把自己这个二代,掺成筛子。

至于蔬菜田里郭远珍而重之的辣椒和南瓜,早在成熟后就被郭远收进了自己房间,备在专门防潮防霉的地方留种。这些可是自己将来统一的资本。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