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丰收
九月初的时候,关中地区开始下雨,万幸的是粟米扬花的时候天气放晴了几天。
第一农场五十户,大大小小差不多一百五十号人,八月开垦修整了近三千亩土地,第二农场成立晚了几天,但是也开垦了两千多亩土地。
等这几天雨下完之后,播种冬小麦。
所有的人,这两天都在休整,就连城建维护的工作也停了,整个新丰县城七八百号人,这两天气压都很低。所有人都在焦虑,都在等。
秋粟可以收割了,天却一直在下雨。
郭远也知道神佑二年有大雨,可这能如何?防潮防水的工作早早安排下去了,虽然县城府衙的架构还没搭起来,那又能如何?新丰北接栎阳,南靠骊山,东临同州,西近长安。两万顷的面积,人口就眼目前这点。不过千把口人,也都是赤裸裸的无产阶级。从县衙走到城门口,一路都是和知县大老爷打招呼的。自己想施行个什么方案,站在城门口给任何一个人说,都能很好的得到执行。所以,县衙的架构,郭远也没太着急。
主要背靠长安城,有吃有喝,出了事有老郭,自己埋头屯垦就是了。要是随便换个任何一个县有这处境,基本上结局就是知县带着全县去讨饭的节奏了。
所以,虽然郭远年龄小,托了自家老爹的庇护,这才安稳的坐在新丰县的位子上,逍遥自在。
但是逍遥自在是有代价的,当初咱哥们可是领个为大军屯垦的军令的。虽然当初老爹给任务的时候一脸嫌弃。但毕竟是军令,完不成,虽说老爹不至于太过责罚,但是,这也就让汴州城里的大老爷们,找到了攻击自家老郭的借口。
所有人都在盼着雨停,因为雨停了,就能收割秋粟,给大军缴了屯垦军粮,汴州城的那帮子朝臣,也就差不多能闭嘴了。
郭远这会站在城门洞子里,面前站着郝三郎,吴家兄弟,李守财和王泽,几人神情焦虑,面带忧虑。毕竟,屯田的收成,决定着他们的命运。虽说已经是新丰城的新民了,但是如果收成不好,缴纳的军粮不足,天知道老郭会不会拿他们五个的人头出气。
“等雨小一些,抢收吧,郭远对他们说到,转身又对郭一他们说,快马去长安,求援,求一千兵马出城抢收军屯。”
下午的时候,老郭就派来了两千兵马,看来除了城防和抢收长安城周边的屯田之外,老郭把剩下的兵马都派给自己了。
朝廷有令,节度使一千以上兵马出行,是要上报的,也不知道老郭找了什么借口。能不能全了首尾。
万幸的是第二天,天气阴霾,但没下雨,新丰城空群出动,下场收割,两千兵马分成五队,跟随五个生产队,开始分片收割。新丰城里上至耋耄,下到稚子,全部出动。这会都在田地里忙碌了。
浩浩荡荡的五队人马,从不同方向收割,进度相当的快。新丰城里上
前前后后十天时间,直到九月十三,田地里的秋粟才全部进了仓库,全县的人就累的脱型了。一个个面黄肌瘦,都快没人样了。秋收完的当晚,新丰城落针可闻,整座城都累的呼呼大睡。
累归累,第二天起来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一脸的幸福,全县所有人,甚至包括支援的军队。
丰收啊,大丰收啊!是能上朝廷邸报的大丰收!
唐宋年间,一亩粟亩产标准在一担上下,更好一些的田地会在一担半左右。(唐制,每担90斤左右,没到100斤,那时小米候亩产基本在100斤左右)
渭河边上的田地平均亩产一担二,其中最好的地块有一担半的产量,最次的也有一担的产量,八千亩地,过万担的产量。军垦上缴之后,还能给新丰城余下两千多担的粮食。这个冬天新丰城将没有人会挨饿了。粮食归库之后,粮库就直接由军队接手了。派人快马报了长安城,新丰城就彻底陷入了狂欢。
大食堂里香味弥漫。长安城里沽的酒,渭河捞的鱼,山上猎的肉,地里种的菜,圈里养的鸡,啊这个不行,鸡子可以。都敞开了吃。
新丰城是彻底狂欢了。许多人在大食堂门口跳着,唱着,跳着唱着就哭的哇哇的。多少年没见过的光景。明明眼看着就是灾年的季节,结果却是大丰收。谁见过的场景啊。
快马是早上巳时进长安的,申时老郭就领着军队在新丰城外驻扎了。长安城外的土地上收成一般,亩产七斗多不到八斗的样子。也算是灾年里的好收成了。
“做的不错,”老郭终于是给了这个顽劣的小儿子一个笑脸。
自从郭远在老郭那里玩笑般的领了新丰城的知县差事,老郭就很少给他好脸色。就连八月十五当天,两父子也没在一起过。
这会老郭来了,脸上确是笑容不断,在新丰城里完完全全的一个儒雅长者的模样,在大食堂门口接受新丰城里所有人的拜会。新丰城里只要给老郭行礼的,老郭都会回礼,脸上一副有子如此,寡人何所欲的恶心模样。
是的,恶心模样,最起码郭远是这样认为的。而自己就不一样了,站在父亲下首,跟随父亲向所有人回礼,一副真诚孺慕的模样。
是的,郭远认为自己是真诚的。
自己真诚的结果就是老郭给给了个晴天霹雳。转身对他说到:“玩野了,就收收心,你母亲来信了,给你许了一门亲事,等手头上事了。回汴州去,把亲事定下来。”
果然晴天霹雳,雷的自己外焦里嫩。
“可是父亲,我才十三,不急的,再说新丰城关系重大,我暂时不能离开的。”
“新丰城离了你不活了?军管的城镇,我看那个不长眼的敢在一方节度使手下安插人手。我也知道干系大,你锋芒太露了,藏拙一些。朝廷已经有人开始注意你了。至于你十三岁的话,不要在我面前说,去给你母亲说,说的过去你就自由,说不过去的话,老子自有孙子抱,担心什么。那女孩你母亲说已经见过了,是枢密院底下一个主事的闺女,知书达礼,你母亲很满意。”
郭远只能闭嘴不说话,这话没法聊了。侧身看到旁边副将李云忍的通红的脸庞,拳脚相加的就扑了上去。
老郭待了两个时辰,天擦黑的时候回了长安。给郭远又留了五百兵马,两千五百的人马,这些人要把军粮运去长安的。
狂欢后的第二天,军队就下了蔬菜田,黄瓜,茄子,白菜,青葱,蒜苔,通通论车装。还有长成的一垄山药。也挖出来装车带走。
林林总总的拉了十几车,就这剩下的田地里种的蔬菜,也够新丰城里嚼几个月了。
郭远这会没心情理会那个,他站在杂田里看着眼前的几窝绿色植物,整个人震惊狂乱的无以复加。
一窝南瓜,两窝已经开始出有变红趋势细长辣椒。
“这两样东西的作用是什么,不用多说,说是灾年用来肉白骨都不为过,可她娘问题是这玩意咋来的?这还没到宋代呢,史书上记载,眼前的这些东西最早也要到明初期才能传到中原地区的。
当初种植的时候,有几亩杂田,因为搜刮了汴州城的许多种子,以至于买无可买的情况下,从红毛夷人那里买来了许多不知名种子,因为许多人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反正拿回来胡乱种到这片单独的田地里。平日里,平日里除草施肥都是捡着熟悉的杂草清除,不认识的,分不清的通通留了下来。于是,郭远就在今日巡视的时候,看到了让自己震惊的无以复加的事物。南瓜和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