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何去何从 - 大周新朝 - 懒得幻想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大周新朝 >

第2章何去何从

“孩儿见过父翁”进了将军大帐,郭远朝着一位坐在上首的中年将军行礼。副将李云和行军史都在下首,看样子是在商议某事。于是便又向几位熟悉的将领行礼。

远儿来了,我儿头疾可还还好?是否按时吃药?郭从义问道!

“孩儿好些了”。郭远回道。郭远刚刚穿越过来,寻死觅活的时候,疯疯癫癫的时候,家人请大夫上门,大夫诊治说是头疾,开了一些药,让按时服用。实际上也是这哥们把脑袋磕了几个大包而已。

郭从义向左右笑到,我这逆子,以前顽劣不堪,远远比不上老大老二,自从半年前染上莫名的头疾,开始胡言乱语,寻死觅活,不过确是比以前知礼了一些。老夫也就多偏爱一些,随就带过来在身边了。

将军舐犊情深,人之常情。左右纷纷回道。

“远儿寻我有何事?”郭从义问道,

“父亲,孩儿有事请父亲定夺,”

“欧,我儿有何事,讲来,若是看上谁家女子,为父派人上门说和,门当户对咱下聘礼就是,若是你敢恃强凌弱,仔细你的腿!”

“额,父亲,我才十三!”

“十三怎么了?为父十三的时候,你娘都已经入府,十五的时候,你大哥出世。你都十三了,还想怎样?若非这半年来你头疾发作,你这会不是在家成婚,就是在你那些叔伯的前锋军里做偏将了。,你问问在坐的世兄叔伯,那个不是小小年纪就出来打拼的?”

“额,父亲,军中不说家事,”郭远尴尬的道。好么,这是被催婚了哈!

“狗屁的不说家事,混账玩子,看来为父这是宠你过甚了,一天天游手好闲,围城征战期间,竟然跑去长安城下怀古,得亏是远远观望,要是走的近了,流矢过来,你哪里还有命在?”郭从义怒道。

“父亲,孩儿今日远远的在长安城下观望,是想这下城之策的!”郭远赶紧说正事。

正要重新开口,便听到老父亲更加愤怒的声音传来:“说甚?下城之策?左右,将这小混蛋拖出去,打五军棍,让他安生点。”

你就幸好这会不是本帅军议期间,否则,一个非议军政的罪名跑不了。老郭更生气了。左右这时候也上来劝老郭消气。不必动怒之类的。

话说史书上评价老郭,都是多才艺,善飞白,儒雅智将之类的正面词汇,而到了郭远这里,好么,哪里还有儒雅一说,上来就是军棍整治。不听话打屁股,华夏几千年传统了,棍棒底下出孝子,老郭将军执行的还是到位的!

“父亲,真的有想法!”

“讲来,如若胡言乱语,老子真打你军棍。如若有用,本将自会给你嘉奖。”老郭这话说的的艺术,这意思就是,你说错了,家法处置,有用的计谋,那就军队嘉奖。

“父亲,下城之策孩儿是这么想的,现在长安城里粮草不足,听说已经有了人相食出现,孩儿以为假意招降之计可用,一方面孩儿以为,快马发京都,给陛下秘信,详细说明招降细则,另一方面,就可以让城里赵思绾部知道,圣上的招降之心。然后引其出城,或者我军入城,以宣旨名义,将赵部将领聚众,然后出其不意,全部斩之,则长安城可下!

这个方法,其实在历史上真的有,是当时的一位闲居在家的原左骁卫上将军李肃等人提出来的,现在便宜了郭远。

郭远说完计谋,正待要老爹夸奖自己两句的时候,就听上位一声怒吼,“来人,将这混蛋给本将关起来,”永兴军不平,就别放他出来。”

“what,areyou弄啥嘞?”画风不对啊!这等着夸奖呢,怎么就禁闭了!

脑子稍微清醒了下,立马就明白了,攻城之功啊,呵呵,这是老子保护儿子呢!赶紧乖乖闭嘴,不再多言,等左右亲卫将自己关在营帐。

话说郭远被关在营帐之后,老郭将军这边,也就开始与手下将领谋划这计策的可行性。诸将倒是没人反对,都纷纷提议如何完善计策的时候,老郭脸上终于是有了一丝老怀大慰的笑容。遂下令封锁消息。摊开文房,给当朝皇帝刘同学写奏报了:

“臣郭从义拜首,今永兴围困日久,城内叛匪依托城墙高大,抵抗日久,臣恐攻伐日久,恐将拖延战事,疲惫军士,故臣有一策,能速下坚城,唯请陛下圣裁……”

老郭一手漂亮的飞白,洋洋洒洒的将郭远的计划写成奏报,令快马加急入京。

——————————

郭远这边是彻底被禁足了,虽然说小小的行军帐篷,想出去没什么难度,但是最近要重新立人设,不得不乖怪的待在帐篷里,思略自己将来的规划。

话说现在确认了具体时间,具体事件,已经确认了自己穿越于历史过去的事实,也就没办法从新更改,除非满天神佛,耶稣基督,耳不聋眼不瞎,刚好听到又看到郭远这会躺在行军床上的祈祷声,善心大发的给自己又穿回21世界,否则,郭三公子也就在这个遍地攻伐的世界里慢慢熬吧!

历史上老郭只有两个儿子,自己这老三实际上是不存在的,郭远思虑了半年,终于还是不得不承认事实,把这个归责为穿越福利。

人家穿越都是自带系统啊,神佛帮扶啊什么的,要什么给什么,之类的,要不然也是个大唐盛世,文景之治之类的世界,自己苦逼到五代十国,攻伐不断,战乱就像喝水吃饭一般的存在,起兵谋反就像天黑睡觉那样从容平常。我了个大糙的。

现在后汉二年,后汉四年就被郭雀儿谋反完蛋了。然后就是郭氏后周朝,然后就是周世宗手里,宋太祖赵大陈桥兵变的大宋朝了。想想北宋的那帮皇帝,除了太祖赵大以外,后边哪个皇帝骨头硬。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崖山之后无华夏,大宋把整个汉文化朝代断了百年多,直到老朱家起兵,才又复我华夏,传承文明。

想着后周郭氏的与民生息,轻徭薄赋,好不容易稍微在五代十国里强大了,却因后继无人,孤儿寡母的让赵大郎,谋反夺了江山。

反正大家都在造反,周边都是群狼环伺。未来的大元国还在猥琐发育。不趁这个时候给华夏文明一个坚实的基础,等到赵家人上台,估摸着也就没自己什么事了,毕竟,杯酒释兵权,连自己便宜老爹都只能做个左金吾卫上将军的闲职,领个太子太师致仕。虽说老赵家对老郭算得上恩宠有加,但是,赵太祖之后的皇帝么,真的看不上啊!

不过话说回来,能在五代十国里混到兵权在手的,那个不是人精,随便拎出出来一个,都是吊打周边蛮夷的存在。当然,儿皇帝石敬瑭就算了,毕竟,华夏家大业大,出一两个忤逆不孝的,算不得大事。

思虑定了,可郭远同学,悲催的发现,自己一没兵,二没粮。自己现在纯粹就是白身一个,玩个毛线啊。

脑子里跑马,想着自己怎样获取兵权,怎样背上讨逆,南下戍边。恢复华夏,也就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