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战争
两里的距离,这距离,使得马速提到了最高。
回纥人的营地周围,有一圈的拒马,但是在河西军的全速之下,拒马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
回纥人慌乱的准备着顾不上自家得马匹,只能拿起弓弩抵抗河西军的进攻。
河西军如一阵旋风般冲入回纥人的营地,马蹄声响彻云霄,扬起滚滚尘沙。
战士们挥舞着刀剑,与回纥人展开近身搏斗。回纥人的弓弩虽然犀利,但在近战中却无法施展,一时之间被杀得节节败退。
战马的嘶鸣,男人的怒吼,女人的慌乱尖叫。使得整个营地都显得人声鼎沸。
营地的帐篷被火把点燃了,火光瞬间照耀了整个营地。
牧人的帐篷,一般都是用羊毛毡之类的物品搭建的,沾上火,基本上烧起来很难灭。
箭矢入肉的声音,刀子劈砍的声音,充斥着整个营地。
直到河西军的骑兵突破到两里左右的距离,营帐的哨位才发现,这也就注定了这座回纥人的营地的毁灭。
其实也不怪回纥人松懈,自从汉人退守陇关以东以后,多少年都没有军阵袭营了。
哪怕就是北方的契丹人,高原的吐蕃人,他们袭击也是在白天的。
郭远的河西军,彻底的给回纥人上了一课。
前锋的五千人塞满了回纥人的营地。甚至就连作为后手的围营的军队,都把包围圈缩小到了营地两里之地。
天太黑了,郭远只能听见喊杀声,刀子互相撞击的声音。郭一没有求援,郭远也就没敢再让士兵前进了。
东边的天微微亮的时候,营地的喊杀声逐渐小了一些。
郭远这才敢好整以暇的命令部队前进。
郭一的战果不错,这个营地里能拉开弓箭的男子,基本上都被砍光了。甚至一些敢于反抗的女子也都一刀解决。
剩余的基本都是一些老弱病残。
郭一凑到郭远身边说到:“少主,这个营地应该没有多少男子,反抗并不激烈。起初以为是在睡觉,可现在看来,应该是已经被征调走了。”
郭远想了想,觉得这个说法能解释的通,随即给郭一说道:“派个懂回纥人话的,仔细审问一下,看看具体什么情况。”
太阳升过地平线的时候,审问得结果就出来了郭一来到郭远身边。说道:“问出来了,这里是回纥人蛮王的王帐,这个王是新封的,前几天,蛮王带走了他王帐的男子,去守护回纥人的可汗,药罗葛氏的子孙了。”
郭一给郭远解释完情况,不由的感叹道:咱们运气真好,刚好吃了个大菜啊。
就在郭一和郭远还继续讨论下一步得行进方向的时候,从他们身后的营帐方向传来女子尖锐的呼喊声。
郭远和郭一听不懂回纥人的语言,但是后世里理练的郭远,知道这声音意味着什么。
河西军的军纪相当严明,郭远甚至在军队条例里把骚扰地方,猥亵妇女这些都归进了砍头的条例里面。
郭远希望自己能够在前宋的时代,培养出来一支类似于后世华夏那样纪律严明的军队,而不是一帮土匪或者令自己治下之民恐惧的军队。
甚至李弘扬刚开始得时候,直接就嘲笑郭远在异想天开。
毕竟郭远提出的“河西子弟兵”的概念,太过于离经叛道了。
这个时代,谁不把自己的兵士当做私兵,纵兵劫掠才是这个时代的主题。
甚至在李弘扬看来,杀戮过后,才是属于士兵的狂欢,等狂欢够了,才能更好的约束士兵,继续为老郭家卖命。
河西军成立初期,郭远就否定了李弘扬的想法,直接把后世里的条例修修改改,删除了许多相对于这个时代超前的条例,又增加了许多适合这个时代的规定。
例如“不准喝生水,不准吃来源不明的食物,不得猥亵,强*妇女等,违反条件从打军军棍到砍头。都有。
郭远脸色忽然变得很难看,因为这声音叫的很尖锐,这是在打他的脸。
自己坚持自家的军队有别于那帮野蛮禽兽的军队,结果第一场战斗胜利,就给自己整了这么一出。
郭一看到自家少主的脸色变得黑了,直接就喊了不远处的亲兵,直奔后边营帐。
羊毡禄,是郭一前锋营的一个十人队校。今天突袭回纥人营地的时候,领着自家的几个兄弟,奋勇向前。
待到战事结尾的时候,他们被偏将喊着清理战场。
手下的兵士听闻这个消息,个个激动得不行,毕竟,今天的突袭并不激烈,自家伤亡也少,打扫战场,注定是个大丰收。
就在他属下士兵在上峰划定的区域,一边清理帐篷,一边调笑他给上峰偏将送礼送够了,分了肥差的时候,他们清理到了一个比较干净的帐篷前。
之所以说这个帐篷比较干净,因为,其他的帐篷都是各种颜色的毛毡综合而成。而这座帐篷颜色比较白。甚至帐篷上的毛毡颜色都是比较接近的白色或者很浅的灰黄颜色。
长年在河西之地放牧的这帮兵士,一眼就能看出这是用上好的羊毛擀的毡。纷纷感慨这会捞到好处了。
毕竟河西军有军规,打扫战场,发现上好的金属物件一律上交,黄金白银之物一律上交,牛羊毛皮角筋之类的也要上交。
大块的宝石之类的上交,但是小块的玉石石玛瑙之类的物件,随士兵自己折腾。
毕竟,物件太小,不好查验,作弄的太狠,也容易引起兵变。
上交的物资会进行赏赐,重新分配,而士兵搜刮的小件物资就由士兵自己处置。上峰后期看见了也不会过问。
就在一队人马兴高采烈进入帐篷之后,这里的陈设让这一小队激动不已。
帐篷里几个箱子,一堆用来御寒的毛皮。
估计这里的人已经被杀或者归拢了。他们也不在意,毕竟弄不好,刚才人就是他们杀的呢。
手下几人分工,开始搬运毛皮,检查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