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哈密新发展
他与李弘扬对视了一眼,然后笑着对城主说:“原本是要杀你的,不过现在我改主意了,我不打算杀你,但你要交出你的财宝,并命令你的军队投降。”
“我可以在另一座城市为你准备一座宅子,你和你的家人可以在那里过上幸福的生活。”
城主看着郭远,沉默了片刻,最终点了点头。
他明白,抵抗已经毫无意义,敌军的优势已不可逆转。
在城主的命令下,回鹘守军陆续放下了武器,投降了河西军。伊吾城的收复,标志着河西军在这片土地上的重新崛起。
郭远站在城头,俯瞰着这座历经战火的城市,心中充满了感慨。
这座城市曾经是唐朝的边疆重镇,见证了无数英雄的辉煌与牺牲。如今,它终于重新回到了汉人的手中。
回鹘人的汗王跑了,带着自家的部族,直接翻过天山,奔了蒲类海方向。
军中的探马回报,天山北路开始大雪,探马前出蒲类海,并未发现回鹘人踪影,回纥人的也没有。
这让郭远李弘扬两人心中抱怨不已。
毕竟,原定的目标是直接抓住回纥和回鹘的可汗,拉着他俩去中原给郭威跳舞看。
这可是曾经汉家天可汗李世民同志做过的事,郭远不介意重新再做一遍。
可惜,目前是啥都别想了。
十月了,哈密地区已经是大雪漫天的天气了。
郭远怀疑,回纥人和回鹘的残军并没有前出天山北路,而是在他们所谓的冬季牧场。或者严格的说,在天山的某条四季如春的峡谷中隐藏着。
如果这会郭远分兵搜山的话,估摸着会被人家分割,然后一点一点的吃干抹净,然后回兵哈密。
天山太大了,郭远忽然发现自己手上的兵也不是那么的多。
欺负一下不成气候的青塘人,回纥人回鹘人之类的都可以,要是正面和契丹人杠上,估摸着会被人家一把收拾了。
家底还是太薄了,经不起折腾啊,郭远站在城主府的门楼,望着略显萧索的伊吾城,不由的感慨道。
伊吾城的建设得提上日程,最起码得仿照河西的几座城池。
一边趁着周边的几个势力还比较弱小的时候,远交近攻,一边慢慢攀科技树,先把火器的技术攀上来。
西域人已经见识到雷火弹和火油弹的威力了。那么,火枪火炮的研发进度必须得加快了。
伊吾城一战,自家那一百把火绳枪本来是给回鹘的王庭卫队准备的,结果两场征战下来,只有雷火弹和火油弹发威,火绳枪愣是没起封。
这也让郭远对西域诸国的实力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胡无百年国运,看来还是汉家老祖宗看的清楚啊。
昔日大唐强大的对手突厥帝国,现在零散的都不知道分成几块了。
回纥,回鹘,高昌,且末、于闐,莎车、疏勒、龟兹(今库车县)、焉耆、姑师(车师)、还有一些小的历史上没有记录的国家,合称西域三十六国。
换句话说,他们也是大唐国曾经灭过一轮的昭武九姓之国。
站在城主府的门楼前的郭远,望向西方,目光透过伊吾城的城墙,穿过草原戈壁,直达西域诸国之地。
“这里可都是华夏故土啊,且让你们这些国家多活些时日。”
“终有一天,这些荣耀,都归属汉家天子。
天山路的大雪是越来越大了,伊吾城比较小,容不下四万兵马霍霍。
郭远和李弘扬商议,兵分两路,一部分携带牛羊,由郭一带领,进入刚刚找到的大峡谷躲避风雪。而郭远和李弘扬带领剩下的一部分驻守伊吾。
河西军的步伐,目前也只能到这里了。
征伐了回鹘之地,除却那些小国家以外。
郭远面对的就是于闐,喀喇汗国,这两个大国了。
十月的哈密,已经是大雪纷飞的季节了。一场罕见的大雪纷飞而下,将整个世界都化成银装素裹的模样。
伊吾城的城主府里,郭远和李弘扬,围着一锅热气腾腾的羊肉火锅,思索着未来的发展大计。
两人身旁的桌子上放着一副地图,地图纸上,于阗和喀喇汗国这两个庞然大物赫然在目,它们的存在如两座大山,压在郭远的心头。
于阗国,位于现今的新疆和田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佛教文化繁荣,商业发达。
而喀喇汗国则远在帕米尔高原一带,地域辽阔,兵力雄厚。
这两个大国不仅疆域广阔,人口众多,而且兵力都在十万以上,对于郭远这样新兴的势力而言,无疑是难以逾越的障碍。
幸运的是,于阗与郭远的领地哈密之间,隔着一个完整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而喀喇汗国更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帕米尔高原。
沙漠和高山构成了天然屏障,使得大军难以逾越,这为郭远提供了宝贵的喘息机会。
然而,这也意味着郭远若想征伐西域,必须面对穿越沙漠和高山的严峻考验,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穿越这些天然障碍本身就足以让大军折损一半兵力。
要想在这片充满挑战的土地上立足并发展,练兵、修路、连通河西、发展贸易是当务之急。
练兵是为了增强自身的军事实力,修路则是为了改善交通状况,连通河西是为了加强与内地的联系,发展贸易则是为了繁荣经济,增强自家实力。
“咱们必须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才能在这片土地上立足。”炉火上的羊汤火锅翻滚着热气,郭远一边捞肉,一边对着李弘扬说道。
李弘扬回道:“西域这鬼地方,要是没有强大的武力,咱就是别人眼中的肥肉。”
“可是,咱们现在人口不足,怎么发展啊?”李弘扬没有抬头,一边用小刀削着羊肉,看着薄薄的羊肉在唐汤锅里翻转,一边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