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未命名草稿
唐朝初期,天山南北的广袤土地上分布着诸多西域小国,它们在强大的大唐和西突厥之间摇摆不定。焉耆和龟兹便是其中两个重要的国家,他们时而臣服于大唐,时而倒向西突厥的怀抱。为了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大唐在西域的权威,唐太宗李世民决定出兵西域,平定叛乱。
公元648年,唐太宗命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安西都护郭孝恪,率领铁勒十三州及突厥、吐蕃、吐谷浑等胡族军队10余万人,进攻龟兹。大军从长安出发,浩浩荡荡向西挺进。翻越巍峨的天山,是他们面临的第一道难关。
天山山脉终年积雪,气候多变。大唐军队在阿史那社尔的率领下,冒着严寒和风雪,开始了艰难的翻越。天山之巅,风如刀割,雪花漫天飞舞,能见度极低。士兵们手牵手,踩着前人的足迹,缓慢前行。马匹和辎重更是难以通过,许多物资不得不放弃。
经过数日的艰苦跋涉,大军终于成功翻越天山,来到了山脚下的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蒲类海碧波荡漾,与天山的雪峰相映成趣,给历经艰辛的士兵们带来了一丝慰藉。然而,战争并未结束,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前方。
焉耆国王龙突骑支得知唐军将至,惊恐万分。他一方面向西突厥求援,一方面集结军队,准备抵抗唐军。唐军抵达蒲类海后,稍作休整,便向焉耆进发。
唐军夜间悄悄渡过城外盐沼,佛晓时分爬上城墙,而后突然发动进攻。焉耆城内的守军措手不及,很快便被唐军击溃。唐军在城内斩虏七千,生擒焉耆国王龙突骑支。战后,郭孝恪以栗婆准主持焉耆国政,而后退军。
然而,唐军刚走,西突厥的援军便兵临焉耆王城。突厥人抓捕龙栗婆准还不算完,立即派五千骑兵追击唐军。此时的大唐是主雄臣强,西域都护郭孝恪回马一枪,就在银山(今新疆托克逊西)击败突厥追兵。
焉耆虽被唐军征服,但局势并未稳定。西突厥的势力依然强大,他们扶持龙薛婆那支为焉耆国王,继续控制焉耆。大唐为了彻底解决问题,决定再次出兵焉耆,并与龟兹一同征讨。
龟兹是西域大国,位于焉耆以西,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绿洲重镇,也是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唐军在阿史那社尔的率领下,向龟兹进发。龟兹国王白诃黎布失毕得知唐军将至,急忙集结军队,准备迎战。
唐军与龟兹军在龟兹城外展开激战。战场上,刀光剑影,箭矢如雨。唐军在阿史那社尔的指挥下,奋勇冲锋,势如破竹。龟兹军虽顽强抵抗,但终究难以抵挡唐军的猛烈攻势。最终,龟兹城被唐军攻破,白诃黎布失毕被俘,龟兹国灭亡。
大唐军队在天山南北的征战,不仅维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也巩固了大唐在西域的权威。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展现了唐朝军队的英勇善战和坚韧不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