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很快,春花带着一行人到了驿站,驿丞马上将春花母女等人让进了最里面也是最好的房子里,又见她们这一行只有女眷,让自己的太太也过来帮忙。春花又对驿丞说了跟着大家过来的这十几个人的情况,请他也为这些人安排了住的地方,然后亲自与留儿看着大家卸马,将马车安顿好。平时这些事情都是军士们做,如今只好由管事们负责,这些人难免有些不够熟练。
突然一辆还没卸下车子的马惊了,长嘶一声带着车子向外面冲去,留儿一个箭步冲了上去,跳上马车,拉住了马缰,将马车控制下来。
“怎么搞的,下个车磨磨蹭蹭的,还把马惊了,要不是我拉住了马,你被甩出去会摔死的!”留儿下了车气愤地指着一个人说。
这人是刚刚在路上求助的人之一,看样子是个书生,头戴方巾,身着[衫,还坐在车上,正紧紧地抓住车篷,加上之前遇到流寇,形容很狼狈,又被留儿几句话说得面红耳赤,拱手不断赔礼,“小生错了,多谢小姐援手。”
人家已经认错,留儿也不再得理不饶人,“你赶紧去前院住下吧,待我父亲回来后将你们被抢走的东西带回来再走。”但见这人仍没有赶紧下车离开,留儿就有些不耐烦了,“快些下马,还要卸车呢。”
春花叫住了留儿,“叫人来扶这位公子下车。”
留儿这才注意到这位书生原来受了伤,下马车非常困难,也明白他是见人手少,不想麻烦别人才慢慢挪下车,结果不小心惊了马,又被自己批评了。于是脸上就有些挂不住,马上喊一个管事过来,“扶这位公子进屋子休息,再请大夫好好看看。”
“多谢夫人、小姐了,”那位书生又一次行礼,“我不要紧,就是扭了脚。”
这段小插曲过去后,春花在没人的时候提点留儿,“总说你马虎,却总也不知道改。那书生礼节周全,但却没有下马车行礼,就说明他下来困难,刚刚又是逃出来的,很明显就是受了伤,你竟没看出来,还那样不礼貌地催人家。”
“我不是着急吗?”留儿说完后,看到母亲责备的目光,只好承认,“母亲,是我错了,我以后遇到事情一定多想想的。”
“说到就要做到啊。”春花笑着,又表扬她一句,“别的事情都安排得不错,而且能拦住惊马,我家的留儿真是巾帼英雄!”
留儿被表扬后反倒不好意思了,向外伸着头问:“父亲怎么还没回来呢?”
恰好这时驿站外喧闹起来了,春花笑着说:“恐怕你父亲他们回来了。”
卢梦生带人找到了那群乱民,将他们的巢穴捣毁,并救出被掳走的妇人,夺回被抢去的财物以及白县丞的文书等物品。后来小武带着卫所的军队也到了,将一干人犯都带回了东昌府。驿站里的人们听到消息,都赶到府衙与亲人相认,找回自己的财务,非常热闹。
就在春花和留儿的跷首盼望中,卢梦生带着阿瓦走了进来,笑着说:“你儿子我给你好好地带回来了。”
阿瓦先给母亲道了歉,然后又说:“我们到的时候,父亲已经将乱民都制住了,我什么也没做,就跟着白跑了一回。”
看着比自己高的儿子,春花也知道孩子大了,自己已经管不住他,“今天的事你确实错了,我不能不罚你,你在原来的功课上,每天再多写五百个字,要写满一年。”看卢梦生和阿瓦都看着自己,就知道这父子二人在回来前肯定商量过要一起向自己求请,便抢在前面说:“你若能做到,明天你父亲去济南府时,我就答应你跟着他一起去。”
阿瓦没想到能得到这样一个好消息,高兴得差一点跳起来,扑到春花身上欢呼道:“母亲,你真好!我保证每天多写五百个字!”
春花被扑得差一点摔了一跤,还是被卢梦生扶着才站稳了,用手点着阿瓦的头说:“你就不能老实一会吗?”
卢梦生也没想到春花这样快就让步了,便笑着说:“你想通了?”
春花无奈地说:“我哪里想通了,只不过他这个样子,我根本管不了,在我身边更不安全,还不如跟着你呢。”然后严肃地对卢梦生说:“儿子交给你,你必须保证他的安全!”
“太太,你放心,我把一半家兵分给他,保证他不会出任何问题!”卢梦生肯定地说。
“安全是保证了,但一个小孩子带着这么多人会不会惹事生非呀?”春花又嘀咕道。
“母亲,你就这样信不过我?”阿瓦不高兴了,“我哪里在外面惹过事?”
“母亲,弟弟一直很懂事,你就放心吧。”留儿也来帮阿瓦求请。
“刚刚你不是还和一起骂阿瓦不管我们母女就跑了吗?这一会儿怎么又帮你弟弟说话呢?”春花点了点留儿说。
“其实,我也想和父亲一起去打乱民。”留儿说:“不过,我总不能把母亲一个人留下吧。”
春花感慨地说:“还是女儿好呀!”
“是啊,是啊!留儿比我们都要好多了。”卢梦生和阿瓦都赶紧赞同,明天他们就要先去济南府了,当然要先把春花哄高兴了。
春花一笑,也不揭穿他们,听他们讲了乱民的情况,原来还是上次兵乱后留下的问题。卢梦生将后续事宜交由东昌府衙继续处理。局势这样的乱,他已经急着明天一早就赶紧去济南府上任了。
春花和留儿一面给他和阿瓦打点东西,一面听着父子两人说着今天的一些事情,又让卢梦生将所有家兵都带走,“我这里只留几个管家就够用了,等外面平安了,你再回来接我。”
卢梦生想了想也就同意了。虽然有些小乱子,但总的来说来是太平盛世,东昌府是不会有什么危险的,太太住在驿站好好休息就行了,这点事那几个管事肯定能打点好。于是他又叮嘱道:“这几天你一直说有点乏,正好多休息几天,我会对东昌府的官员说一声,请他们照应一下。”
第二天一早,卢梦生带着儿子和手下的兵士及幕僚们出发了,留下春花母女带着行李物品。原本以为她们只要清清静静地休息就好了,结果,一个上午就收到了几十张拜帖。
春花一张张看了下来,差不多东昌府所有官员的内眷都送来了拜帖,她这时才真正认清了外任和京官的不同。
在京城,卢梦生的官职虽然也不小了,但还真算不了什么,那个地方的官员就如过江之鲫,数都数不清。但到了外任上,从二品的都指挥同知可不多,就说眼下的东昌府,最高的官员不过三品。都指挥同知的太太暂留在这里,大家自然要来拜访。
春花身子不大舒服,再加上她对这里的情况一无所知,又没有卢梦生在身边,因此不想见外人。但她看着这一张张精美的帖子发了愁,“这里真不愧是圣人的故乡,女眷们的拜帖也这样讲究,文辞华丽,字尤其的好,回帖也得差不多才行。可咱们这些人哪一个能写出像样的回帖呢?”
留儿也跟着边看边赞叹,“这帖子上的字真好,看,这几张还是簪花小楷呢,比我们的女先生写得还好。”然后她也叹气说:“我们这些人中,兰花的字最好,但比起这些还是差多了。”
“让你好好练字你不肯,现在谁帮母亲回帖呢?”春花责怪留儿。
“母亲的字还不如我的呢。”留儿并不服气,但她还是帮春花想了出了办法,“昨天那个书生,看起来是个秀才,肯定字写得比我们好,不如我们请他帮忙写回帖?”
春花点头说:“这倒是个好主意,他腿伤了,肯定走不了,应该还在驿站。”
昨天跟着他们一起进东昌府的那些人,在找到亲人、财物后大都离开了,但也有几个人因为一些原因留了下来。留儿就说:“让管事去把那个书生找来吧。”
春花摇摇头说:“我们求别人做事,自然应该亲自过去说,再说那个书生的腿不是伤了吗?就更不好让他过来了。”
留儿说:“我不是觉得母亲身子不舒服吗?要么我去吧。”
“那怎么好,你现在是大姑娘了,总要讲些规矩。”春花顺便告诉留儿,“山东是圣人的故乡,这里的人一定更重视礼教,我们入乡随俗,平日多注意些,就是做不到不见外人,但身边总要有人陪着。”
留儿虽然不耐烦,但也只得听了,让管事的先去传了话,然后准备陪着春花一同去外院。没想到那书生随着回话的管事一同进来,站在院子里等春花的招见。春花见这人如此的客气,自然马上请进来。
那书生扶着一支木杖走进来,竟行了大礼,叩谢卢梦生和小姐的救命之恩。春花赶紧让人拉了起来,说:“我们家同知大人是朝廷命官,恰好遇到了这种事,正是他应该管的。至于拦住惊马,也没什么,无需多礼。”见他腿伤不便,又赶紧让他坐下。
那书生谢了座后拱手说:“滴水之恩,尚应涌泉相报,何况救命之恩,自然感激涕零。”然后介绍了自己的情况,“晚生姓孔,名弘毅,家住曲阜,身上有秀才功名,如今出门游历后返家,没想到遇到了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