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刘全在外面等了许久,终于发现里面谈天的主子们又将他给忘了,只得战战兢兢的再次说道:“爷,热水已经准备好了,要现在沐浴吗?”
和|这才想起刘全在外面已经等半天了,连忙说道:“刘全,你们先出去吧,沐浴不用伺候。”
沐浴过后,和|穿着白色的裘衣,外面披着一件外袍坐在了窗边的贵妃椅上。
弘历看着这样的和|,只觉得比起往日的衣衫齐整,致斋更添了几分魅力。
在一起十多年了,他只觉得一日比一日更爱他。若是等到了生命的尽头,依然有致斋陪着,那……
想到这,弘历倏然一惊,他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致斋还小,怎么可以和自已一同……那对他太不公平了。
和|看着弘历的眼神有些不对,连忙将外衣穿好。他在家里懒散惯了,倒是忘了今儿个有四爷在呢。若是四爷再起了兴致,倒霉的还不是他自己?
幸好这时候下人们将准备好的早膳端了上来,总算是让自家主人逃过一劫。
和府中人都知道,老爷有一至交好友住在清韵阁中。所以对弘历的突然出现突然消失没有任何的异样。
“四爷,今天的早膳比较简单。想着四爷在宫里面吃遍了各色美食,今儿个我便让他们做了些小吃甜点请四爷尝尝。
灌汤包,豌豆黄,焦圈,驴打滚,爱窝窝,笋肉馄饨,南瓜粥,和一些爽口小菜。
这边是今儿个提到的珍珠茶。珍珠茶虽然没什么味道,不过不难吃,四爷先尝尝。”
这些小吃,有的弘历吃过,有的还真是第一次品尝,不由得来了兴趣。先喝了珍珠茶,便开始尝着和|介绍的小吃。
在宫里做什么都有无数双眼睛盯着,吃顿饭都有人看着。每样菜不能超过三筷,哪有来清韵阁和和|吃饭爽快。
和|昨天累坏了,顾不得照顾弘历,自己便大口吃了起来。
弘历看着和|的好食欲,自己也觉得胃口大开,便跟着多用了好些。
这边两人温馨的享用着早点,外面的下人们也都屏气凝神,深怕惊扰了屋内的主子。
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太后殁,举国哀痛。
太后去世后,和|整整一个月没能回家。四爷不知道受了什么打击,憔悴的厉害。只有紧紧的抱着他,四爷才能入睡,他一离开,四爷便会惊醒。
看着四爷悲伤的面容,和|只能耐心劝慰道:“四爷,太后已经八十有六,算得上是高寿。四爷不要太过哀伤,国事繁忙,四爷一定要保重身子。”
弘历的伤痛,其实并不只是因为太后逝世,而是他在太后去世前,听到了让他难以接受的宫中秘事。
想到宠爱多年,敬爱多年的人,实际上都不是自己看到的样子,弘历便觉得毛骨悚然。
今天他们可以谋害嫔妃阿哥,明天是不是就会将阴手伸到他的身上?
弘历夜夜难眠,也只有和|陪着时,他才能好好睡上一觉。
此时听到和|担忧的话语,弘历点点头:“致斋,你说的我都明白,从明天开始,一切都会好的。”
一个月后,太后葬入东陵,弘历开始对宫里的太监宫女进行大范围的清理,有问题的一律打发出宫,有罪责的严惩不贷。
一系列行动过后,宫中的一切尽在弘历掌握之中。
经过此事,弘历对和|的感情更笃,很快便让和|兼任户部右侍郎、步军统领。
和|一直觉得自己资历尚浅,所以在军机处中一向小心翼翼,极为低调。
不过和|虽然愿意韬光养晦,但要是有人上杆子的找抽,和|也绝对不会客气。
这日,和|正端起一杯茶,准备喝一口润润嗓子,便看到有人进来打千作揖,原来是江西巡抚海成来京述职。
只是海成作揖的对象并不是他,而是除了他之外的所有人。和|对此也不介怀。这些封疆大吏看不起他这个初出茅庐的青年,没什么稀奇。
和|品了口茶,就当看戏了。
谁知道这个海成脑袋有些抽了,将和|的不理睬当成了对他的畏惧。
慢慢踱着步子,海成来到了和|面前。故意昂首挺胸,对和|不理不睬。
和旁边的人笑道:“没想到几日之间军机大臣又多了一个,有人坐了冲天的爆竹了,能耐大得很哪。”
看和|还是没有开口,海成不由得又得意了几分,话说的越发难听不说,竟然还对和|的长相进行侮辱。
和|自认虽然和四爷关系不一般,但是他并没有开口求四爷给他个一官半职。四爷既然让他坐到了现在的位置,就证明四爷心里看好他。
这个海成竟然满嘴喷粪,不给他个教训,他还以为和爷爷好欺负不成?
和|小小年纪便父母双亡,亲戚朋友也无可靠之人。继母更是不曾给过好脸色。在这样的情况下,和|不止长大了,还长得这么好,没有点城府怎么行?
所以心里虽然气狠了,可表面上和|依然非常平静,甚至还对着海成笑了笑。
海成本来说得得意,可看到和|的笑容,不知道为什么,他觉得身上一阵恶寒。
怎么回事?真是江湖越老胆子越小,不就是个乳臭未干的娃娃,仗着会几句诗词得了万岁爷的赏识,有什么可怕的?
海成当下哼了一声,便离开了军机处。
月明星稀,暖风和煦。
弘历折腾了和|半宿,终于大发慈悲的放过了他。
和|只觉得困倦不已。刚想睡去,却听弘历笑着说道:“今儿个海成来京述职。看到他,我倒是想起前些时候的一桩案子。”
听弘历提到了海成,和|顿时清醒过来。这个家伙可是自己想要教训的人,对他的一切和|都想知道。
于是和|很感兴趣的问道:“什么案子?”
弘历说道:“是一个举人王锡侯所著的书,叫《字贯》。前些时候王锡侯的同乡将此书以诬蔑贬低圣祖康熙帝的名义告官。经办此案的正是海成。他认为王锡侯是狂妄不法,便奏请先革去其举人功名,再审拟定罪。朕阅过该书,并未在意,这回看到了海成,就又想起这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