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崭露头角与进学 - 盛唐之情深不寿 - 戒了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崭露头角与进学

再说李清被高力士抱着去了马场,由饲马奴牵了一匹小马来给小皇子看,这是一匹皮毛黑得发亮的小马,眼睛亮亮的,一看就是匹好马。李清看得心里痒痒的,催着高力士上前看。

等走进那匹小马,马儿也感觉到了有个陌生人接近自己,提防的看着李清。李清于是小心翼翼的把自己的小手轻轻地放在小马的脖子上。他眼里含着对小黑马的怜惜,手上不自觉就缓缓抚摸了几下马鬃,小黑马感受到李清没有恶意,就一点点平静下来了。如此这般过了一会儿,李清便又上前凑着小黑马的耳朵,低声道:“好马儿别怕,以后便是我陪着你。”。小黑马听到声响回头对上了李清的视线。一人一马对视片刻,小黑马先开始动了起来,焦躁的迈动自己的四蹄。

本来见李清凑了过去高力士就吓了一跳,见李清还敢和马儿对话,连忙把他拉开,却只见小黑马踢腿嘶叫一声,随后便真的像是认李清为主似得主动蹭到李清身边求抚摸。

看台上,唐玄宗不放心李清,一直关注着这个小儿子,看到李清胆子挺大敢凑上前去,他是又开心又担心,担心的是李清受伤,又开心李清甚有他们李唐皇室的威勇之风。现在看小黑马明显是认主了,便招来宫中的车马司官员:“十八皇子那儿的那匹马是什么血统?”那官员便答道:“回避下,那匹黑马是三年前大食进贡的一匹千里宝马产下的后代,在和它同批出生的小马里是最有灵性的。”

官员没说的是这匹小马才只有一岁,上次太子来马场的时候便瞧中了它,只是因为马的年纪还太小所以才没有迁走,饲马奴以为李清就只是想看看小马,便把这匹黑马牵了出来,如今这匹小黑马明显是要归到十八殿下名下了,太子那儿如果知道此事整个车马司恐怕要不好交代了。可是太子之前并没有明说要这匹马,如今自己也不能直接向陛下禀告马已有了归属,可真是愁死了!!

唐玄宗可不管那官员心里想什么,金口一开,便把马儿送给了李清,只是派人传话给李清,说他还太小,要想上马得再过两年。然后玄宗就组队打马球去了,把李清交给高力士管着。。。。

等玄宗在校场酣畅淋漓的和龙虎卫队打完三场马球,天色也不早了,换完衣服便拎着李清摆驾回了德福宫。

路上,李清很喜欢校场那种武士较量的氛围,对打马球也感到十分好奇,便向玄宗央求道:“父皇,儿臣喜欢校场。父皇下次再带儿臣来好吗?最好再带上咸宜姐姐,姐姐还没看过打马球呢,她一定会喜欢的!”玄宗低头看李清小脸红扑扑的便开玩笑道:“我家的皮猴是喜欢校场呢还是喜欢你的小黑马啊?”李清想都不想说:“儿臣喜欢小黑马,可是更喜欢去校场!儿臣见父皇的龙虎卫队威武极了,个个都是我大唐的好儿郎!相比我大唐其他的军队也是如此吧!”

玄宗动了心思,决定考考李清,便说:“我大唐有十余个节度区,这几个地方的军队各有特色但也都是训练有素的。可是各个节度区的节度使手底下有了兵,就不想着怎么好好征守边疆了,只想着相互之间攀比来攀比去,今天这个上报说军费不够,明天那个又哭诉过冬的棉衣不够,生生将我大唐的国力削弱了。清儿,你说父皇该怎么办啊?”

李清想了一下,现在是开元盛世伊始,节度使之间的攀比应该是才露出了苗头,还没有到后期完全不可调谐的地步,就说:“人与人之间要攀比是本来就有的现象,咸宜姐姐还老是说我霸占着母妃呢!可是我知道她这样说并不是要怪我,而是心里不安,怕母妃忘了她,想吸引母妃注意她罢了。我想父皇的节度使们也是这样,只是想吸引父皇的注意力罢了。”

李清停下来又一思虑,朝着玄宗狡黠一笑:“父皇何不就列出个奖罚标准,比如说将军队训练的多好啊之类的。若是那些节度使能做到,父皇就奖励他们;若是他们犯了错就惩罚他们。这样一来,节度使们就知道了要吸引父皇注意他们不能通过乱攀比的方式,而是要达到父皇列的标准。到时候节度使们越是攀比,我大唐的国力就会越昌盛,这样不是很好嘛?”

玄宗听了这话,心里震惊无比。他考问李清只是想要给他灌输一下朝廷的现状,并没有准备好听到什么有用的建议。他连安慰勉励李清的话都准备好了,比如:“清儿还小,不知道答案没关系,等你去了国子监读书,知道的东西多了,也就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了。”云云的,就把李清忽悠的自己愿意去国子监了。

结果现在虽然李清可能还不明白什么是节度使,但是从自己遇到的和姐姐的小矛盾处得到灵感,给出了一个及其可行的方法,把朝廷上那么多大臣学子都没能解决的难题解决了。这一刻,玄宗觉得自己能有这样一个福星儿子是那么的幸福!于是玄宗那培养李清的想法愈加坚定了,到了德福宫当着武惠妃的面就问李清愿不愿意去国子监上学,李清早就对自己不了解这个世界文化的现状不满了,哪里会拒绝,这一下武惠妃也只能同意了,两相一合意,决定让李清先去国子监熟悉熟悉,等过完年就正式跟班去上学。

前一天从李清那得了一个解决节度使恶性竞争问题的主意,第二天玄宗高高兴兴地离了德福宫上朝去了。

“陛下上朝,百官觐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平身。”

“众爱卿可还是有事上奏?”玄宗笑眯眯地看着底下的众多官员,只把官员们看得心里毛毛地。于是中书令张嘉贞(相当于正宰相)硬着头皮上前一步:“臣等不知陛下圣意,还请陛下明示。”

“宰相不必如此,原是昨日朕与我儿李清逗乐时,除了节度使之间互相攀比的难题问清儿如何解决。没想到我儿聪慧还真就说到了点子上。”然后玄宗就把昨天李清的建议又说了一遍。

当然,唐玄宗吧李清的方法又完善了一些。首先,奖罚标准要做到因地制宜;再者,既然有了标准,朝廷应该建立一个同步的检查制度,这个制度最好独立于六部之外直接受皇帝领导;最后就是节度使一开始一定不能接受这样的制度,需要有人游说引导,这个人选玄宗已经想好了。之前张说劝说朔方节度使的方式就不错,而且张说在兵部和户部都待过,了解我朝国力以及军事部署,由他做这件事事半功倍!

等玄宗把要说的说完,整个朝堂都沸腾了。这个主意一听就知道是玄宗中意的,而且仔细盘算下来,大家都发现计划还是很可行的。一开始各方节度使或许会闹腾,可是节度区的物资供给基本都要靠朝廷,就算节度使不同意这个制度,如果朝廷态度坚硬的话相信制度还是能推行的。

这个时候还是开元中期,大唐的国力蒸蒸日上,朝廷的控制面还是很广的,所以李清的计划才可以实行,要是到了天宝后期,各大节度使拥兵自重,向安禄山,哥舒翰这样的胡将更是异军突起,控制了大唐的半壁江山。带时候要是还想实行这个计划那几乎就是没有可能的了!

最后,百官在朝廷上制定了整个制度的大致走向才下朝。等下朝的时候玄宗再宣布让十八皇子李清翻过年就入国子监学习的时候就没有官员阻止了!

有一个新的、有帮助的制度诞生,有很多人都感到兴奋。他们从这个制度里看到了一个更强盛的大唐。当然也有人一下朝整个脸就阴下来了,比如太子。他深深的意识到李清绝对是自己的劲敌!

虽然李清才只有四岁,可是他的一句童言就解决了大唐的隐患,现在百官都对这个聪慧的皇子有了好印象。等到李清长大,这种好印象就可以转换成实际的支持。更不要说李清有个做宠妃的母妃,自打他一出生父皇就喜欢他。如今更是宠到没边了,四岁就要叫他进了国子监,给这么个黄口小儿安上个神童的称号,连安定各方节度使这样的国家大事也说给他听!自己当年都没有得到父皇这样的对待!

太子又想到自己看中的马匹被李清抢走了就一肚子火,开想想原本想给自己说正妃的父皇自上次符厌之事之后就再没提起过自己的婚事,弄得自己都十七岁了连个岳家都没有,朝堂之上没一个大臣愿意向着自己说话!

太子越想越火,好不容易忍到了东宫,他是彻底绷不住了,把自己关到寝殿里就开始砸东西!他感到很不安,他知道之前的事情自己让父皇很失望,现在又出现了一个如此聪明有潜质的皇子,这样下去自己这个太子还有人会当回事吗?而且父皇现在的表现明显就是要把李清当继承人培养!一想到自己可能被父皇放弃了,太子感到一阵无力!

这时候,有宫人冒着被训斥的危险来禀告太子,说是东宫门人高尚求见太子......

作者有话要说:我们的主角开始正式出场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