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谋――养废他 - 盛唐之情深不寿 - 戒了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阴谋――养废他

相比起清朝,唐朝对皇子的教育更放松自由。清朝时,皇子们五更便要上早课,而且上书房里也只有皇子才能算是正式的学员,当然皇子想要带伴读也是可以的。但是在唐朝,皇子皇孙们是和其他学子一样在国子监学习。

但是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去上国子监的。首先能在国子监当老师,那都不是一般的人。国子监的夫子不但被要求有过人的才华,更是要名声远扬才有资格。可以说,国子监代表的是这个时代最高的文化水平,所以可想而知想要进国子监也是很难的。

除了皇子可以自动入学外,国子监每年都会公布一定数目的参考名额,但是得到这个名额也不意味着已经进了国子监。二月份的时候,国子监会召集得到名额的学子举行一场考试,通过了便能进去;考不过,不管你是宰相之子还是世家嫡子那都没门进!

当然这样一来参考名额基本都会被官宦人家或者世家占全,寒门子弟根本没有机会参加考试,更不用说进国子监了。所以国子监在随后的三月份会大开大门一个月,凡是认为自己有天赋肯努力的学子都可以上门自荐,不过自荐需要经受六艺夫子的考难,一点都不比参加考试简单。

国子监的最后一个生源是和全国各地各大书院联合制定的,在唐朝,地方上有八大书院极富盛名,这八大书院每年有资格推荐一到两名学子来国子监交换学习。

坦白说国子监的招生方式已经很科学了,既保证世家的利益,也能够发掘平常百姓中的兴国人才,还不闭门造车愿意与其他书院交流经验。

可是就算这样,国子监内部还是世家子占了多数,而且寒门子弟很少有能在国子监里表现突出的。这是因为当时的社会主流就是这样,平常人家的孩子先天的学习环境就不能和世家子比较。这些孩子很少能接触到内容深刻的书籍,市面上的那些三字经、小话本什么的最多也就是能认全字。一户平常人家要把《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这六册最基础也是读书人必须通读的六大经典买全,纵然是在大唐盛世也是很大的负担。

所以国子监针对这样的情况,开设了三大院舍,第一处御苑便是专门作为教导皇子的所在;第二处仕苑做多是世家子的学习所在;最后一处扬名苑就是寒门子弟的所在之处。如果有些孩子家境真的很困难,国子监还允许其在扬名苑里边工边读以完成学业。

当然三个院舍也不是互相都不交流,国子监每年的年考都会比较三个院舍的成绩,即便是皇子也不例外,以期相互促进学子们的成绩。

基于国子监每年招生的规矩,唐玄宗最后才决定让李清过完年二月份再去进学。但是李清却主动要求想要先去国子监熟悉熟悉,所以最后玄宗带着李清进行了国子监一日游。

皇帝陛下视察国子监那可不是一般的大事,头一天皇宫里有就有人去国子监通知,让所有师生做好接驾准备。已经名声在外的教师们虽然高兴皇帝陛下重视他们的教学工作,但是还算放得开,但是学子们就不一样了。御苑的皇子在紧张明天要接受父皇的考校;仕苑的学子背负一个家族的前途自然也希望在皇帝陛下面前留一个好印象;扬名苑的学子最是渴望出人头地,当然也对接驾最紧张。

所以等第二日玄宗领着李清到国子监的时候,所有人都显得很严肃,搞得玄宗和李清也不由自主绷紧了弦。于是选择决定对各院学子都进行教考。国子监一共教授六门功课,便是君子六艺,只不过每个院舍各有侧重。所以唐玄宗也是按照这个侧重考量学子的。

玄宗考校了御园的学子礼、乐、射、御、书。御园的皇子皇孙里数三皇子李浚御术学得最好。这里的御术已经不是最早的驾驭马车的意思了,而是指驭下之术,皇家子弟日后便是不能对选为皇位继承人也学要学习这一方面的只是。当然要是你就只想做个能臣,不重视这方面的学习也不会有人硬逼你学,只是你就算主动退出了皇位的争夺。

对于仕苑的学子,玄宗考校的是礼、乐、射、书;至于扬名苑玄宗教考的是射、书、数(算数)。

一轮考校下来玄宗觉得国子监现在的师资力量很是不错,又想起了此番自己的目的,便把一直跟在自己身边的李清牵到眼前,把他交付给了三皇子李浚:“老三,你如今在国子监学得很好,朕甚是欣慰。等过完年,你十八皇弟就也要来进学了,你这个做人哥哥的便带他先熟悉一下。朕与你们康夫子还有事相谈,你们便一起退下吧。”于是众人便一齐告退出了此间。

三皇子李浚是杨贵嫔的儿子,杨贵嫔是唐玄宗旧时府第出来的人,陪伴了玄宗十多年,但一直说不上多受宠。可是她教出了一个有本事的儿子――李浚,他就是是历史上继承玄宗帝位的唐肃宗李亨。可是现在李浚上面有两个哥哥压着,下面还有众多皇弟,所以他得把自己隐藏起来。之前太子也在国子监读书的时候,他尽量隐藏自己的才能,做到既不能让玄宗彻底忘记这个儿子也不过早暴露自己的本事。现在好不容易太子上朝听政不来国子监了,自己这个最小的皇弟却被玄宗送了过来。

李浚心里也是憋着火,是个人就会对这种一直不能把自己的光芒散发出来的现实不满。所以虽然他还是笑眯眯的对李清介绍过自己案例的各个场所,但其实他心里烦躁到不行,对这个好像随随便便就得到父皇宠爱的弟弟哪里有什么好感可言。

于是他故意没说国子监里三大院舍之间的针锋相对,尤其是仕苑和扬名苑的水火不容。也没说御园几个夫子都是玄宗特别尊敬的“易老人才”,皇子万不可不敬师长。(玄宗极度崇尚老子无为而治的观点,他效仿李世民集聚“十八学士”,其中有不少以能治易、老、庄而被接纳)

不过随行的人也没有意识到李浚的故意,到是李清敏感的意识到这个三哥不是真的像他表现的那样和煦。你看他,虽然是笑着与你说话,可是他的眼睛是冷的,复杂的情绪使他的话让人听着就感到变扭。就算是有时候这个三哥扭过头来看着自己,他的脚并没有同步的转过来,这意味着他不是真的用心在和你谈话,相反他极度想离开这个地方!

这是个“笑面虎”!

自己的哥哥没有一个是简单的。太子更像是自己前世的堂哥,沉不住气,这点可以从他居然小看皇帝的实力擅自搞小动作陷害王皇后可以看出来。但是三皇子也未必是个善茬。他像是躲在角落的蛇,你看到它的时候,他把自己的利牙藏起来,给你看他无辜的笑容。但是等你背过身去,他会毫不犹疑的咬你一口。这就是李浚的可怕之处,如果没有必胜的机会他会选择蛰伏,等到他出手,那一定是雷霆一击,让你再无翻身的可能。所以李清信他的话又不会全信。

而在东宫,太子和高尚在完善他们昨天制定的计划。

――――――――――――――――――回忆线――――――――――――――――――――

昨日太子在东宫大动肝火,是高尚及时止住了他的愤怒,他对太子说:“太子殿下,小生实在不知道您为什么生气。”话一落,太子就恨不得拿花瓶砸他:“你倒是说得轻松,父皇今日有多维护那个小儿你是没有看见啊!我到底还是储君呢,父皇这样让我颜面何存!”

谁知高尚却依然开心的对太子说:“太子殿下何不换个角度看待这件事呢?十八皇子现在才四岁,皇帝陛下再怎么宠他都没有理由为了一个四岁的孩子废了一个已经入朝的太子,百官都不会答应陛下这么做。相反,陛下现在越宠十八皇子,十八皇子就越是站在风口浪尖,能不能长大都未可知呢!”

太子一听火气就消下去了一半,只是还是质问道:“那送他去国子监这一事怎么说呢?父皇是想好好培养他,等他成年必定会将本太子挤下去的!”高尚便答:“这便是我说的太子不应该生气的原因。殿下你想想,若是皇帝陛下一直将十八皇子护在深宫里,有武惠妃看顾着,那想接近十八皇子就难了。可是现在陛下将这一只稚鸟放出了笼子,外面形形□□的人不知凡几,指不定十八皇子就学了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了呢!”

“你的意思是。。。。养废他!”太子反应过来高尚的意思,顿时觉得茅塞顿开:“好主意,好主意,孤到是要看看这个小神童能长成什么样!”。。。。。

――――――――――――――――――回到第二日――――――――――――――――――

第二日,那边玄宗领着李清去了国子监,这边高尚又钻进了东宫。

“高先生可算来了,孤等你好些时候了。昨日拜托先生的事不知先生办成了没有?”

高尚对着这个一上门就直接问他如此隐晦的秘事的太子也是真心醉了,无奈自己已经上了太子的船,只能小声说:“不如小生找个僻静所在再慢慢说与太子听。”太子才意识到自己的不妥,将高尚带到了书房,又屏退了宫人。

“先生现在可以说了吧!”

高尚O__O”…你敢再直接一点吗!

“在下不负太子之托,已找到几家寒门学子愿意效忠于殿下!”

。。。。。。。。。。

作者有话要说:国子监不是这么好进的,凡事有利便有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