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兵变
大家伙儿忙忙碌碌了一个月,终于到了李瑁册封的那一天,宫里的含元殿一早就准备好了祭祖告天的祭品,殿里一应物品也按照要求摆放好了。武皇后憋着一口气要办好儿子的册封大典,东西自然只用最好的,所以最后出来的效果也最好。
玄宗倒也不是不关心儿子的大事,只不过夜夜有杨玉环陪着,白天精力难免有些涣散,就算想管管李瑁的事,他也是有心无力。
倒是杨玉环在宫里用得好,养得好,身边的人也都愿意奉承她,短短一个月,就把之前在忠王府减掉的肉都养回来了,整个人容光焕发,恐怕她现在唯一不满的,就是玄宗的“有心无力”吧~
到了册封的那一天,李瑁一大早就起来收拾,有专人给他穿戴好暗红的太子朝服,他平时喜欢用来束发的玉冠也被宫里送来的潜龙戏珠金丝元冠给替代了,再由下人给修好面,一个气质稳中带贵的翩翩玉郎就出现在众人面前。
至于崔玉k,她过了今天就是真正的太子妃了,所以此时也是一身吉服。同李瑁站在一起,已经不会被遮掩的毫无光彩了。只是李瑁怜惜崔玉k带着如此沉重的金头饰,便悄悄让妻子把头搁在自己肩膀上,以减轻崔玉k的负担。
按规矩李瑁要带着崔玉k先去宫中觐拜玄宗,然后由玄宗带着去含元殿参加典礼。所以李瑁他们一路驱车到了宫门口,那里早有御赐下来的两顶四人撵轿等着了,两人分做一顶,李瑁去见玄宗,而崔玉k则去了德福宫找武皇后。
李瑁见到玄宗的时候,玄宗还挺高兴,就是眼圈底下有些青。但对李瑁说起话来,无不表现出自己对李瑁的拳拳爱子之心。好在李瑁不是轻易就会被感动的人,不会为了玄宗的几句话,就改变自己的计划,皇位他是要定了,倒是如果玄宗愿意,他可以让玄宗和杨玉环“相守到老”,反正武皇后也不稀罕这个男人了。
等两父子说完话,那边崔玉k已经拜见过武皇后了,德福宫里今天齐聚了后宫中有份位的所有嫔妃,以后崔玉k就是太子妃了,那些嫔妃自然不敢怠慢了她。就是一向只躲在太真馆的杨玉环今天也穿着一身纱段到场了,不过这么大喜的意思,你穿着白色的道服出现真的好吗?反正武皇后是越看杨玉环越觉得不顺眼......
此时朝臣们也在太极殿列好了队,只等玄宗和李瑁出来就能跟着一起去含元殿。
男宾是宁王带着的,到时候只有属于宗室的男宾可以跟着玄宗进含元殿,毕竟这是人家祖宗牌位供奉的地方。而朝臣们就得在殿门外等着。至于武皇后那边,女眷自然也是进不去含元殿的,所以武皇后带着崔玉k这个准太子妃,管着众嫔妃也站在殿外。
到那时,含元殿里会有礼官进读祭文以及李瑁的册封文书,然后由玄宗领着众人给祖宗牌位磕头.......等一切程序走完之后,皇族的宗长会在族谱上李瑁名字的旁边,写上他太子的封号,这时,李瑁就是被礼法认可的太子啦。
所以等李瑁从含元殿里出来的时候,门外的朝臣和嫔妃,就齐齐向他行礼,口呼:“见过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众位请起!”距离太远,崔玉k看不清楚李瑁的表情,而李瑁背后的玄宗,则看着太阳照耀下,儿子挥臂的身影眯起了眼睛。
而就在这时候,情况突变,一直没有出现在玄宗身边的高力士匆匆跑来在玄宗耳边交代,龙虎万骑发现宫门外有一队身穿铠甲的步兵赶到,现在龙虎万骑已经想办法拖住对方,但对方个个武力不凡,龙虎万骑居然还有一部分叛变,恐怕贼人突破宫门只是时间问题!
玄宗闻言一惊,也不知是刚才的情绪影响还是怎么地,他瞬间就怀疑到了李瑁身上。可是事情还没有完,就在玄宗叫来张九龄的时候,又有小太监来报说宫门外聚集了大批学子,在宫门外静坐,龙虎万骑忙于应对那群铠甲兵,实在抽不出人手驱赶学子们。
“张九龄,你还不快调来城防部队,朕倒要看看,是什么人整出这些幺蛾子来!”玄宗怒到,他心里不愿相信一直表现的和个孩子一样的李瑁是这次事件的策划者,可是又忍不住怀疑李瑁,对李瑁的好感也降低了一半。
现在玄宗只能让张九龄派城防部队支援,先将宫门口的乱战压下去再说。但张九龄那边明显也进行的不顺利。
首先,张九龄发现平常最得力的几个守将突然都被外派去京郊练兵了,留下守城的兵力是平时的一半不到。正待张九龄要召回在外的将领的时候,突然发现长安城的西南方出现了军队的身影。刚开始,张九龄还以为是他的手下回来了,可是等那边的军队再移近一点,张九龄就看出那身行头不是守军的,却原来是张勤的大军赶到了。
“快关门!快关门!”张九龄一个文人根本不擅长作战,如今只能先将城门关上。
可是那一点点的守城兵怎么敌得过张勤带来的铁血大军,张九龄就算再下死命令,也难改变长安城门被攻破的事实。
此时长安城的街道上早就没有一个行人了,仿佛原本为庆祝太子册封的热闹都不曾存在一般。住在皇城脚下的老百姓就是敏感,宫门口一闹起来,他们就知道出大事了,再等到张九龄急匆匆出宫往城门方向赶去,老百姓就更加确定要变天了,那还不赶紧回家躲起来,难道还要留在外边等着被误伤嘛!
所以等张勤的大军破了城门之后,就能直通无阻地快马赶到宫门那里。张勤得大军一来,那帮龙虎万骑就吓破了胆,河南兵则越战越勇。此时一直躲在学子们之中静坐的周元杰忽然站起来大喊:“今上无道失德,吾等请立新帝!”
有了周元杰带头,那群热血的学子们无不附和,呐喊声穿进宫墙,连在含元殿的众人也能依稀听到些声音。
“荒唐荒唐,宫门之外,岂容尔等喧嚣!高力士,你速速给朕去查清那群学子在鬼哭狼嚎什么!”玄宗气火攻心,多日的疲惫再加上现在受了极大的刺激,一时站不住,他只能被扶到了座椅上。此时玄宗看着李瑁的眼神,就好似看着死人一般冰冷,他是要李瑁死!
“来人,”玄宗还没有吼完,却看见含元殿外,站出好几个大臣,齐刷刷跪下,大呼:“请陛下顺应民意,退位让贤,吾等请立太子殿下为新帝!”“请陛下顺应民意......”“请陛下.......”
李林甫看看周围有那么多同僚跪了下去,连自己最亲近的手下也在其中之列,又看到就站在自己身后的裴桓芝,面带自信地也跪了下去,脑子一思量,便不管上边玄宗看着自己那希熠的眼神,也随大流跪了下去。此时张九龄不在,李林甫就是百官之首,现在连他都跪了,其他剩下的那些官员依然也开始动摇了,连着跪下了好多个。
李林甫本就是善专研的小人,有如此行为自然在李瑁他们的意料之中。可是玄宗不这么想,他看见连李林甫都跪下去了,恨不得一口老血喷出,好不去看这虐心的一幕。
可惜李瑁不会给玄宗这个机会,他当即就“顺应民意”,双膝跪在玄宗面前,真诚地说:“儿子不才,但也愿意为父分忧,还请父皇交出皇位,儿子必定真心侍奉父皇您为太上皇!”
说着便有一个不起眼的小太监,端着传位的诏书和玉玺,送到玄宗的面前。玄宗此时被气的都说不出话来,一时激动竟是连手都不能自由使唤,只能眼睁睁由着身边窜出的两个太监控制住自己的身体,在诏书上盖下了玉玺!
还在含元殿的皇室宗长神情复杂地再次拿出笔,在李瑁的名字旁边写上了“帝”这一字,只等李瑁定下封号再往上填。
可笑李瑁大概是历史上活着的,坐上太子之位时间最短的一位太子,谁叫人家刚当上太子没一个时辰,就当上皇帝了呢!(李瑁:“爷要的就是名正言顺!”)
玄宗已经被李瑁以身体虚弱为由带下去了,传位诏书也已经由小太监宣读过了,任谁会想到原本新太子的册封典礼,居然会变成这样,就连李林甫看着现场的狼藉,也忍不住脑子放空,想不出下一步该怎么办。他唯一能确定的,就是李瑁登基之后,朝堂之上必定会有一个大患血,不知道他现在去抱抱新帝的大腿还来不来得及??
可是李林甫一想到地位直追在自己身后的裴桓芝,就醒悟过来,恐怕新帝这次会要他和张九龄那个老东西给裴桓芝让路,真想不到自己辛辛苦苦这么多年,没扳倒张九龄,反而让裴桓芝那个后生后来居上,坐到他头上去了~
和李林甫有一样感觉得人在长安城中不是少数,除了李瑁一党的众人在欢呼胜利以外,其他人更多的是茫然,他们不知道新帝下一步会怎么做,只能夹起尾巴做人,以求能逃过动荡。
作者有话要说:那个,大家注意哈,我想不出来要改年号为什么,不能用玄宗定下的开元,之后的天宝也不好,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帮我想个合适的年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