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 - 皇长姐 - 小璃的木偶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皇长姐 >

☆、二十二

然而和寿康所料不同,整整大半个月,朝上风平浪静什么动作都没有。

直到那一天刘志明突然抵京,皇帝宣而不见,让他在御书房外跪了一个时辰。

“陛下,臣着实冤枉!臣妻生于长于江苏,入的是江苏的人口黄册,素日里也总以江苏人士自居,就连说话都是苏州口音……臣这才……”刘志明心中一边大骂李宣怀,一边忙不迭地解释,“且那所谓的妻弟也不过是臣妻的一个远房堂弟,平日里早就没什么来往了。至于他强占李家地产一事,臣全然不知啊。而且,如果真是强占,他何必要拿自家的地去换?又何必要拿银子呢?既然都是强占了,那就占了去就是了!陛下,臣以为此事实属有人诬陷!”

跪在他身边的李宣怀自然不甘示弱,立刻大声辩驳道:“臣冤枉!陛下明鉴,谁家娶妻会娶个来路不明的?自然是祖上何人、家住何处桩桩件件都要问清楚了的。刘、苏两家皆是官宦之家,且素有交情,刘志明何至于连自己妻子祖籍何处都不知道?这分明就是狡辩,就是当面欺君!”

刘志明辩不出,突生灵感,“那你倒说说,我那妻弟又为何强占你地产却还肯拿家里的地和银子来换?有兑换之物,还叫强占么?”

李宣怀是有备而来,此时听他诘问倒也不至于慌了神,略加整理言辞,随即便反唇相讥,“物物不相等价,巧取豪夺而来都可曰强占!一百两银子加上八亩盐碱地,换我家十亩良田,那非得是我家人傻了,才会心甘情愿!”

皇帝倒也不曾发怒,只是在两人面前踱了几个来回,然后干巴巴地说道:“急什么?真等到该去阎王爷那儿报道的时候,朕又不会留着你们不让你们去投胎!你们听好喽,一个人一个人、一件件地说,都想好了再开口。不然,即使阎王爷不来带你们,朕也送你们去见他。明白么?”待两人都老老实实地答了明白,皇帝才又冷冷地问道:“说说罢,刘爱卿你是怎么娶了个,‘来路不明’的妻子的?嗯?”

刘志明硬着头皮道:“回陛下的话,臣父与臣岳丈乃是同年,颇有几分交情。但臣父仅知道臣岳丈家来自东南之地,从未细究过故里。后来……后来结亲时,因都是旧识,故而……故而也只是家母打听了臣妻素日的品性,便就那么定下来了……”

“朕虽然没亲自为儿女操办过婚事,但朕好歹还知道那么一点儿。爱卿,你胆子不小啊,敢糊弄朕?”皇帝在刘志明面前停下,弯下腰在他耳边轻声道,“你是不是觉得朕不知道婚姻之事有多重?觉得朕不知道什么叫三书六礼?爱卿,你来告诉朕,得是有多熟的人才能在结儿女亲家的时候,连对方祖籍何处都不问?嗯?朕知道有一种这样的,那就是邻居。刘家和苏家是世代为邻么?如果不是,那你就告诉朕,为什么你父亲不问?你要是能有一个让朕觉得信服的理由,朕就当今儿什么都没发生。”

刘志明当然没有。他急出了一身冷汗,正绞尽脑汁要想出一套说辞减轻罪过的时候,却听皇帝又对李宣怀道:“李爱卿,轮到你了。你也跟朕说说,人家是怎么想起来拿着银子和地,强占了你家的地的?难不成他摔了一跤,磕坏了头么?”

李宣怀之前一直都觉得,其实强占土地什么的都是小事,皇帝只要听说刘志明隐瞒妻族祖籍一事,自然会忽略细节。但当他听皇帝这样问了,才猛然想起来,自己告的不是别人,而是皇帝的亲家!他想要刘家倒台,但皇帝不想!所以皇帝是生气,是不会轻易放过刘家,但皇帝更不会放过让他为难的自己啊!

大概求生的本能太过强烈,早在李宣怀意识到之前,他就已经一个头磕了下去,“臣死罪!其实是苏家那人花言巧语将臣家的地骗了去,臣一时糊涂,气愤难忍,才说他是强占。夸大其词之处,还请陛下治臣欺君之罪!”

本来若是李宣怀耍赖,抵死不认,那皇帝也好有个罪名处置了他,出口气。但他这么一说,皇帝反而不好从严处置了。

花言巧语和强占之间的区别虽然存在,但混淆两者终究不能算是什么真正的欺君,治罪也是个轻罪。

皇帝狠狠地瞪了李宣怀一眼,又将目光重新转移到了刘志明身上,“刘爱卿想好了没有?想好了,就赶紧告诉朕罢。”

刘志明声音发抖,“臣疏忽大意,竟忘了回避臣妻祖籍之地。求陛下赐罪。”

皇帝本以为自己会勃然大怒,但真到了这一刻,他只觉得疲惫无力,以至于完全没有精神发怒。他颓然地坐下,看着跪在下面一动不敢动的两名臣子,过了半天才长叹一口气,“你们俩,好啊!朕还活着呢,你们就公然这么斗起来了?你们眼里到底有没有朕?”

李宣怀赶紧表明心迹,“请陛下息怒保重龙体。臣不敢与皇亲国戚相争斗……臣只是怕有人借着皇亲之名为非作歹,有辱陛下圣明。”

皇帝双手捂着脸,愣愣地坐了一会儿,“李宣怀御前妄言,原该重治其罪,但念其与罗刹谈判有些微功,功过相抵,便只罚一年俸禄罢。至于刘志明……朕闻其妻族有依仗其名而横行乡里者,但念刘卿本不知情,便只降旨警告。”皇帝苦笑了一下,要不是为了太子……“你们俩啊,谁也没比谁多一份忠心。”

这就是所谓的,乌鸦落在猪身上,老大别说老二黑。

都不是什么好东西的李、刘二人,均知这是对自己最好的结局,也不敢指望能再给对方上眼药,故而便都叩头谢恩,称陛下隆恩。

“刘卿在两广多年,如今年纪大了,朕也不忍你久在外头奔波。正好儿,礼部左侍郎要告老还乡,你这次也就不走了,直接接替他罢。”皇帝叹了口气,无力地摆摆手,“都出去罢,朕累了,想静一静。”

李宣怀松了口气,他虽然不是什么大方人,但只罚一年俸禄,这实在是不可预期之喜。再没什么恩典可求了――至少相比于刘志明,他的运气可够好了。

刘志明听见皇帝说不让自己走了,第一反应就是自己的仕途完了。他做两广总督虽然也不过是个二品,但到底是一方诸侯,予取予求,两广上上下下都攀附他,说是个土皇帝也不太为过。但调入京城做个左侍郎呢?不但上头要多一个直属上司礼部尚书,还有诸多一品、从一品京官儿、各府王公贵人、皇子宗亲,更不必提皇帝这尊真佛也日日坐在那儿看着。

一个逍遥自在,一个拘束不自由,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最重要的是,有些人进京是图个天天混在陛下眼皮子底下,好晋升,但这些人通常都一个共同点,也就是有功而入京。这恰恰是刘志明所不具备的。刘志明现在是有罪,但因为他是太子的岳丈,为了太子的脸面,皇帝暂不处置而已。此时调入京城,只能有一个解释,那就是皇帝要亲自看着他。

这样的境况,如果想要晋升,那只能是盼着皇帝突然失忆。

二人心思各异地磕头辞了出去,退至殿外,李宣怀便忍不住冲刘志明笑了笑,拱拱手,“刘大人日后可就有清福可享了。调入京城,不知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好事呢。”

刘志明暗自切齿,“但不知这样的好事,李大人可喜欢么?至于清福……为人臣者,该当为陛下拼死效忠,岂敢有一日懈怠?这样简单的道理,李大人难道不懂么?”若是平常,李宣怀不免要想,你我平级之人,你却仗着个太子岳丈的身份就作威作福。但今日刘志明吃了这样的大亏,李宣怀心里都快要笑死了,哪里还有闲心生气呢?

“也是。尤其刘大人还是太子岳丈,来日……”李宣怀意味深长地看了刘志明一眼,然后走上前一些,在他耳边轻声道:“来日,富贵无顶之时,愚弟还得请兄长多多提携呢。”

不过,这个的前提是,你能熬到那一天。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