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结局二(1)
永宁没听寿康的话,到底还是把安玉留在了昌恩宫,她的理由是,这满皇城,我只信姐姐一个人。
当安玉长到十四岁的时候,寿康觉得是时候该给她找个婆家了,遂便去见了皇帝,表明来意。皇帝见她来,正是求之不得,“说实话,朕本来是给安玉挑了个不错的。这人呢,姐姐也知道,就是当年礼部尚书王青云的长孙。那个孩子如今也十七八了,书读得好,人品也方正,最要紧的是不像他祖父那么死板。是个好孩子,才点了状元。朕琢磨着呢,给他放个翰林先做着,如果好,再看是往外放还是留京。总之是很有前途的少年郎。”
寿康没见过王青云,但也知道这个人是当年死荐天子,拒绝给自己戴就龙九凤冠的代表,心中便先有三分好感。又听说他的孙子是新科状元,便更觉得合适。当下便笑了笑,“是好。那陛下为什么说是‘本来是’呢?难不成还有比他更好的?”
“更好的……当然有。不过朕怕姐姐不愿意。”皇帝显得有些犹豫。寿康见他这副样子也有些疑惑,但口中还是道:“如果能让安玉过得舒心适意,我有什么好不愿意的呢?只是……不知陛下说的是谁家的好孩子?”
皇帝舔了舔嘴唇,“是……是太子……”
寿康闻言,顿时便拉下了脸来,她想了半天才冷笑道:“果然是比王家的好多了。但可惜,缅甸王妹不给人做小。”
皇帝似乎也觉得自己多少有些理亏,但还是为太子说了句话,“给太子做侧妃,自然和给别人做小不一样。以后……贵妃之位还少得了她么?”
寿康抿抿嘴唇,“是贵妃还是皇贵妃,这都不要紧。请陛下告诉我,这事儿是陛下自己忽然想起来的,还是有什么人到陛下跟前儿求了?如果是前者,那我要请问陛下一句,陛下可想过永宁这个母亲的心么?她让安玉来京,难道就是为了让她做东宫中无数人中的一个么?如果是后者,那我只能请陛下别答应。”
这事儿的确不是皇帝自己想起来,而是太子来求的。关于这个,皇帝心里的确也不怎么高兴,毕竟永宁当初第一个标准就是安玉要做正牌夫人。如果永宁是嫁了个臣工,那皇帝倒也好说,要指给太子也就指了。但偏偏永宁嫁的是缅甸王,安玉还是现任缅王的妹子。皇帝实在不好意思不给永宁面子。另一方面,在皇帝看来,即使真要指婚那也得是他自己主动提,岂能由太子来说呢?一来是太子要女人,这话传出去难听,二来要的是缅甸王妹,怎么听都是太子着急给自己加分量呢。这第二点,更让皇帝心里不舒服。
“朕没答应。但朕还是想问问姐姐,看看姐姐是什么意思。”
这话说出来自然冠冕堂皇,解做‘陛下看重寿康长公主的意思,怕婚事只由自己做主,长公主知道了心里头要不自在’。但实际上,寿康很明白这句话的正确读法是,‘赶紧给朕找个借口,把安玉嫁给别人’。
寿康对于皇帝这种程度上的坑自己,表示出极大的宽容和无所谓――毕竟,反正她得罪太子也是不轻了。
“本来若是别人家的女儿,陛下说要指给太子做侧妃,那我必然要恭喜她的造化。但安玉毕竟是永宁的女儿,缅甸王妹,永宁又亲口说过了,在她心里,便是天大的富贵,也不如让女儿做个当家主母要紧。故而我便想,陛下真要是赏永宁和安玉,便请陛□□恤永宁一个做母亲的心,成全了她罢。”寿康顿了一下,“太子妃虽然贤淑,但……作为娘家人总难免是有些担心的。”
皇帝想了想,觉得这个借口不错,便笑着点点头,“朕也正是这个意思。安玉是朕的外甥女儿,亲上加亲自然很好,但最好还是做正室。而且以她的身份,下嫁到臣子家,想必就算是婆婆也不敢为难。若能如此,咱们也算跟永宁有个交代了。”
寿康笑道:“陛下英明。”然后便转而问起王青云这个长孙的一些事儿。但这样一说起来,寿康便发现了问题。她要问的无外乎是这个人人品如何、交友如何、家中几口都是何人、长辈是否和蔼、手足是否和睦这些家事,但皇帝命人‘查明回禀’的却都是人品如何、读过什么书、做过什么文章这样的。二人这样说来说去,竟是说不到一起去。
“罢了罢了,我也不问陛下了。只请陛下给我个脸,许我自己找人去打听打听,看看这个孩子到底怎么样,他们家又如何。”寿康无奈地摇摇头。皇帝讪笑了一下,“姐姐净问这些琐琐碎碎的小事,朕哪里知道?这男人嘛,建功立业最要紧,没有功业,拿什么让自己家人有好日子过?”
寿康倒是也不生气,只是细细地道:“建功立业自然要紧了。但陛下想想,我问的那些虽然都是小事儿,但桩桩件件都是影响安玉以后在人家家的日子的。这男人呢,有天大的功业,但如果家里父母是刻薄人,家里兄妹个个处不好,家宅不宁,那这媳妇儿进了门不知道要有多少琐碎的苦头吃呢。”
皇帝笑了一下,明显是不以为意的。但又觉得为了这种事儿和寿康争个对错没什么意思,所以也就只是笑道:“姐姐说的是,是朕想的不周到了。那这么罢,姐姐既然不信朕,那朕不管了,姐姐自己打发人去打听打听。如果觉得打听够了,觉得这人的确合适了,就来跟朕说一句,朕立刻就下旨。省得夜长梦多。”
什么叫做夜长梦多呢?还不就是怕太子纠缠么?寿康笑了一下,“我知道,夜长梦多,我必然抓紧着,不让陛下为难。”
皇帝点点头,似乎还有话说,但这时候成维却过来了,“陛下,太子求见。”
寿康便起身行礼,先走一步。皇帝也没拦着,便让她先回去了。
可寿康没想到的是,等她回到昌恩宫的时候,就发现安玉已经颇有些不耐烦地坐在那儿陪了太子妃有一会儿了,一见她回来,安玉便立刻迎上去,“姨母可回来了。太子妃已经跟我这儿说了半天了。可这样的事儿我怎么敢自己做主呢?当然还是得请姨母来和太子妃讲明白才好。”
寿康看了看太子妃,然后拉着安玉坐下,“太子妃来,是为了安玉的婚事么?”
太子妃本就是为此而来,但真被寿康这样说出来反而有些不好意思,“姑姑明鉴……侄媳的确是为了此事。”她顿了一下,心说赶鸭子上架都到了这一步了还拘谨什么啊,一咬牙便道:“姑姑放心,安玉真进了东宫,太子和我都会善待她,而且……看着今日不过是侧妃,但来日方长,总有妹妹大贵难言的时候。”
寿康皱皱眉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听安玉有些不高兴地道:“太子妃别当我是外藩之女,就拿这个糊弄我。什么叫做大贵难言?难不成太子妃愿意为了成全我,而让出太子妃之位么?若非如此,以我缅甸王妹的身份,有什么算是大贵难言?”
寿康拉了安玉一把,“小孩子胡说什么?一点儿尊卑长幼都不知道。”说罢又转头对太子妃道:“这丫头说话没轻重,太子妃别放心上。不过我也的确不希望她进东宫。这倒不是说我不信太子妃的话,而是说,这娘家人嘛,都是一样的,若不是贪图富贵到了卖儿卖女都心甘情愿的地步,谁不希望自己女儿做个当家主母,舒舒服服的呢?而且……说句老实话,永宁也说了,最好嫁给门风淳厚,不爱争名夺利的人家,她有这样的心愿,我这个做姐姐的怎么能不尽力满足呢?”
这话永宁没说过,既然是希望和中原王朝更亲近,那肯定是希望能嫁给一个满门朱紫之家。但寿康想想王青云,觉得这户人家虽说不上贵极,但来日方长,未必就没有大造化。故而这么说着也觉得心安理得。何况皇帝既然能把缅甸王妹这样的人指给王青云长孙,这就说明皇帝对这个年轻人也是有些指望的。毕竟,一张好牌岂能白白浪费?
太子妃忙笑道:“姑姑说的是,但安玉妹妹如果进了东宫,那必然是几位侧妃之首,来日……”她笑了笑没再说下去。但寿康也知道她要说什么。
无非就是,来日独掌一宫,甚至辅助皇后掌六宫事。寿康看了看安玉,话说到这个地步,安玉如果动心了那她就不好多说,毕竟这不是自己的女儿。
“我若是贪图这种富贵,大可以当初就求了王兄留在缅甸,别说什么独掌一宫,就算我要凌驾于王后之上,我王兄也没有不准的。我来,就是因为母后希望我嫁入中原书香门第。”安玉当然知道母亲是希望借着自己的婚事能和中原王朝再多亲近,但她也记得母亲的嘱咐,“太子位子不安,到时候未必不会向陛下求你,你记住,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竭力和你姨母说,你不嫁太子。明白么?你要知道,嫁给他,能不能做贵妃皇贵妃不好说,但眼看着阶下囚恐怕是做得的。”
安玉转过头对寿康道:“姨母,如果皇帝舅舅非要我嫁给太子做侧妃,我不敢抗旨,就只好剪了头发去做姑子。但如果皇帝舅舅看在我母后的面子上,疼我,让我嫁个老实本分,知道进退的人家,咱们就都省了麻烦。”太子朝不保夕,只要他不登基,安玉这番话就算传的尽人皆知,她也不怕。
“总之,我不进东宫的门,除非我死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东主自从15号以后就一丁点存稿都没了,所以最近的确很难保证日更并且准时
求客官们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