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共同探讨疑难 - 妙手女医生重生之古代传承医术 - 阴天85146633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17章共同探讨疑难

在江玥的医馆中有一群对医学充满热忱的医者,他们因对医术的追求和对患者的责任而走到一起,共同探讨那些困扰着他们的疑难病症。这一日,医馆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那是一位壮年男子,身体原本十分健壮,却在近几个月内迅速消瘦,时常感到极度疲倦,还伴有莫名的发热和盗汗现象。江玥和几位医友一同为他诊治,大家的神情都格外凝重,因为这看似简单的症状背后,可能隐藏着极为复杂的病因。江玥首先为患者把脉,她眉头紧锁,脉象虚浮且数,时有时无,这种脉象十分奇怪。接着,其他医生也依次检查了患者的舌苔、眼睛等部位。患者的舌苔红绛少苔,眼睛无神且略显浑浊。大家交换了一下眼神,都知道这是一个棘手的病症。一位医友率先开口:“从这些症状来看,像是阴虚发热,但患者如此快速地消瘦,又似乎不止于此。会不会是体内有某种潜伏的疠气在作祟?”他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深思。另一位医友则提出:“也有可能是脏腑功能失调,比如脾胃受损,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导致身体得不到滋养而消瘦,同时气血亏虚引发发热盗汗。”江玥微微点头,说道:“有道理,但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排查。患者是否有过特殊的病史或者接触过什么异常之物?”于是,大家开始详细询问患者的生活细节。患者回忆说,几个月前他曾在一处潮湿的山洞中过夜,之后身体就开始出现不适。这个线索让大家眼前一亮。江玥思索片刻后说:“山洞潮湿,易生瘴气,或许他是感染了某种寒湿之毒,入体后郁而化热,损伤了脏腑气血。”医友们纷纷表示赞同,但对于具体是何种寒湿之毒以及如何治疗,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他们查阅了大量的古代医书,寻找类似病例的记载。有的医书提到了在潮湿环境中感染的“湿毒痹症”,症状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一位擅长草药研究的医友提出:“我们可以先从解毒祛湿入手,尝试用一些常见的解毒草药,如金银花、连翘,再加上茯苓、薏苡仁等祛湿之药,看看患者的反应。”然而,另一位医友则担忧地说:“但患者现在身体已经十分虚弱,如果贸然使用这些寒性较重的解毒草药,可能会进一步损伤他的阳气,加重病情。”这个问题让大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他们决定先采用温和的艾灸之法,选取患者的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位,以温阳扶正,增强患者的体质。同时,用少量的金银花和薏苡仁煮水,让患者少量饮用,观察症状变化。在治疗过程中,大家密切关注着患者的每一个细微变化。第一天,患者的发热症状似乎略有缓解,但盗汗依旧严重。江玥分析道:“这说明我们的方向可能是对的,但药力还不够,或者还需要调整用药。”于是,他们再次聚集在一起讨论。有人提出在药方中加入黄芪,以补气固表,增强止汗的效果。还有人建议在艾灸的同时,配合推拿按摩,促进气血运行,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经过调整治疗方案后,又过了几日,患者的盗汗情况有所减轻,精神也稍微好了一些。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患者开始出现咳嗽症状,且咳出的痰液带有血丝。这一变化让大家的心又悬了起来。“难道是我们的治疗触动了体内更深层次的病灶?”一位医生忧心忡忡地说。江玥仔细思考后说:“也许是之前的寒湿之毒在体内郁积太久,影响到了肺部。现在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治疗方案,在不影响整体治疗的前提下,兼顾肺部的问题。”他们再次查阅医书,寻找针对肺部受邪且身体虚弱情况下的治疗方法。有的医书中记载了用百合、贝母等润肺止咳化痰的草药,同时配伍一些滋阴清热的药物,如麦冬、玄参等。但这些药物的用量和配伍比例需要谨慎斟酌,因为患者的身体状况非常复杂。经过多次尝试和调整,他们逐渐找到了一个相对合适的治疗方案。在继续温阳扶正、祛湿解毒的基础上,加入了适量的润肺止咳化痰药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咳嗽逐渐减轻,血丝痰消失,发热、盗汗和消瘦的症状也在慢慢改善。经过近一个月的精心治疗,患者的身体逐渐恢复了健康。这次艰难的治疗过程让江玥和她的医友们深刻地认识到,疑难病症的诊治需要全面、细致地分析,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可能影响整个治疗方向。而且,医者之间的相互协作、共同探讨是攻克疑难病症的关键。不久之后,又有一位疑难病症患者来到了医馆。这是一位老年妇人,患有严重的头痛,痛如锥刺,每次发作都让她痛苦不堪,甚至有几次痛得昏了过去。而且,她的视力也在逐渐下降,眼睛时常模糊不清。江玥和医友们为老妇人进行了全面的检查。他们发现老妇人的头部有几处明显的压痛部位,脉象弦涩,舌苔紫暗。这些症状表明,老妇人的头痛可能是由于气血瘀滞、经络不通所致。但视力下降的问题又让情况变得更加复杂。一位医友提出:“头痛和视力问题可能是相关联的,会不会是脑部有瘀血阻滞了经络,影响了气血上达头目,从而导致头痛和视力下降呢?”这个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于是,他们开始讨论治疗方案。从活血化瘀入手是大家的共识,但对于具体选用哪些药物和治疗方法,又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医友建议使用经典的活血化瘀方剂,如血府逐瘀汤,但考虑到患者年事已高,体质较弱,需要适当调整药物剂量和配伍。还有医友提出可以结合针灸治疗,选取头部的百会、太阳、风池等穴位,以及眼部周围的睛明、攒竹等穴位,以疏通经络,改善气血循环。但在针灸的手法和刺激强度上,需要格外小心,以免对老人造成伤害。在讨论过程中,江玥想到了古代医术传承中关于脑部疾病的一些特殊疗法。其中有一种通过按摩头部特定区域,刺激头皮下的经络和穴位,配合特殊的草药外敷来治疗脑部瘀血病症的方法。她将这个想法分享给了医友们。大家经过研究和讨论,决定将内服活血化瘀药物、针灸和这种特殊的头部按摩与草药外敷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应用于老妇人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同样需要密切观察老妇人的反应,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刚开始治疗时,老妇人的头痛症状并没有明显缓解,视力也依旧模糊。但大家并没有气馁,继续调整药物剂量和针灸手法,优化按摩和草药外敷的方法。经过数周的努力,老妇人的头痛发作频率逐渐降低,疼痛程度也有所减轻。视力方面虽然没有明显改善,但也没有继续恶化。随着治疗的继续,老妇人的头痛越来越轻,视力也开始有了些许好转的迹象。这让江玥和医友们备受鼓舞,他们深知,每一次面对疑难病症都是一次挑战,但也是一次提升医术的宝贵机会。在不断的实践、探讨和尝试中,他们向着更高的医术境界迈进,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希望。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