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卡
姥爷住在牛头山的边上,可不是姜维牛头山拜水里说的牛头山啊。传说是此山从远处看,像一个牛头,牛身子半卧,牛尾巴笔直地甩向楚江,林云只知道此山很大,望不到边,山形陡峭、崎岖,远远望去,远方的山有种耸入云端之意,傲然地伸展着他的雄浑、苍凉、巍峨、挺拔,让人不敢仰视。又像个北方的汉子,魁梧、粗犷,铁铮铮、硬朗朗地表达着他的不屈、刚强和坚韧。牛头山最里面是野林子,苍苍莽莽无边无际,大型动物很多,据说进去的人很少能出来,当然,这只是传说。山中物产丰富,用现代形容词应称为:奇花、异草、松涛林海、鸟语蝶飞,世外桃源是也。
十月底的牛头山,朦胧的远山仍然重重叠叠,云雾缭绕,树木林立,葱郁不衰。近看山边灌木枯萎,草衰叶黄,寂寞萧条,让人时时感知着冷风的无情,冬日的降临。
从林家村往西南,绕过上次林云爬上的山坡再往西,大约一个时辰的路就见到下阳村,沿着下阳村边再往南走一刻钟左右就是上阳村,也就是林云姥爷家。
上阳村和下阳村都是逃难的各地人群聚集而成,与林家村分属不同,他们归富平县洪口镇管。
下阳村很小,只有二十来户人家,一、二百人,地很少又紧靠山崖,就是所谓的山旮旯,村中人
主要以打猎、卖干货为生。
上阳村则较大,有五、六十户人家,比下阳村地广土地多,大部份人以种地为生,少数人家以开石为业。
林云大舅是开山石的,林云娘嫌这个活危险,曾开玩笑地说,开吧、开吧,早晚把牛嘴搬走了,看你们吃什么。对,下阳村就处在牛头山的牛嘴附近,上下山地势较缓,上、下阳村的人基本上从此处上山。小翔说上阳村沿山弯往里走,有很大一片山坳,土地潮湿,长满了青翠的绿竹,长年不衰,村中编背筐、制提篮都是用此竹。
姥爷、姥娘健在,有两子一女,林云娘叫柳艳行三,从小备受宠爱。
大舅柳青和大舅娘生二子一女:大表哥柳德亮娶妻王氏,育女茹儿三岁,育儿一岁叫正正;二表哥柳德明娶妻贺氏,生子浩浩二岁;三女柳絮,今年十五岁,明年十月份出嫁。
大舅柳荣与林云娘是双生,略长柳艳十几分钟,有二女一子:长女柳叶已出嫁,长子柳德刚十六岁多,比林云小几个月,正在议婚,预计明年初娶亲;次女柳芽十二岁。
姥爷未分家,一家人住在一块。青石打底的房子面积挺大,上房六间,左右各三间厢房,还有几间低矮的倒座房,可能是厨房或储物间,木制大门打开着。
小霞和小远快速地跑进门中,高声喊着:“姥爷、姥娘,我们来了!”
一声叫喊,让姥爷家人全部走了出来。林云看着身材高大却不失敏锐,浓眉大眼满含慈祥的姥爷急冲冲走出来,心中暗想,这是个急性子,她娘咋不随呀。
林云与众人打过招乎后,就安静地随着人群移动,看着姥娘拉着林云娘进屋,看着大舅娘端茶倒水,看着小霞献宝是的拿出头花、头绳......
哈哈,真够热情的。
坐下后,姥娘拉着林云的手:“小云啊,可不能瞎想呀,那个男人配不上我家的好孩子,等姥娘
给你选一个好的。”林云瞬间懵住了,当着这么多人,姥娘可真敢说,连穿越女都能被吓到。
“姥娘您别着急,是我的跑不了,有合适的您在说。”林云红着脸爽快的说,招的全屋子人都笑了。林云为躲避这些有的没的,借此话像害羞一样跑了出去。
林云信步走向后院,院中码放几排青条石和青石板,她感到有几摞青条石还泛着光,明显和其他的石头不一样,她伸手摸摸,又仔细看了看,它们文理清晰,色泽匀称,应该是石中精品。
“小云,你在干什么?”
“二舅你来了,我只是在看看。”林云扭头看见二舅走到自己跟前,指着青石说:“这几块不一样,怎么摞在一起。”
“你能看出不一样来,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我不大清楚,不过,这几摞色泽清晰,与众不同,二舅可以去县城问问,不知能否卖的价钱不同。”
“我也想过,不过费车费辆的不划算。”
“您不试怎么知道。您给人送青石的时候,如果不多介绍点好处,别人也不会要。城里人有钱人修厨房,整理台阶,既使多花点钱也愿意,谁不要好的呀。”
“哈哈,还是小云有见识。行,我先整理了单独放着,看看有多少,开春去城里问问看。要能多卖,给小云买好东西啊。”
“二舅,你别开玩笑了。开春我家盖房,您帮我家找点好石头垫底就成了。”
“好,一言为定!”
林云和二舅正在说着,大表哥家的茹儿跑了过来,“姑,我要发卡,我要发卡,要好多好多。”
林云差异地看着她。昨天晚上,听娘说茹儿没有多少头发,无法戴头花,赶紧让爹用一公分左右的竹子弯了个半圆形,裹上水红色的布条,左侧弯曲处绑了两个用废布条捆好剪成的毛绒球,做成了一个简陋的发卡,哄孩子玩呗。“茹儿,怎么了?”
“姑,姑姑抢我的发卡,她们不给我。”
林云看着后面追出来的小霞、柳絮她们,抬手指指茹儿的头。
柳絮羞涩地说:“表姐,我们只是看这个太好看了,想琢磨琢磨怎么做的。”
“你们要喜欢我教你们就好了,又不是什么难做的。赶紧把发卡给茹儿。”林云轻快地说。
“好啊,好啊,一人给我们做一个。”柳芽欢快地跑进去告诉奶奶她们。几人赶紧叫上明表哥和刚表弟要去山里砍竹子。
林云也想看看竹林什么样,就随大家一起去了。
沿着弯曲的山路向山中走去,山风吹的林云感到刺骨地冷,要知道穿上厚棉袄啊。大约走了一刻钟点左右,众人拐进一个山弯,气温似乎升高了些,一片绿色的竹林呈现在眼前,面积很大,与周围山上略黄的树叶成了鲜明的对比,青与黄、春与秋、繁荣与衰败的对比,这就是大自然的奥秘,这就是上天的赋予。
林云明白,绿竹原产于华南地区,此处这片绿竹林其实只是因环境适合,常年葱绿不长黄叶吧了。
明表哥指着绿竹,微笑着说:“这是上阳村的特产,这也是牛头山的特产,为了保证它们的数量,每年只有秋天和冬天让砍四分之一的面积,开春后是不让动的。”
哟,古代就有环保意识,还知道维护自然生态,这个村长是个明白人,还想着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财富,真是不容易啊。
“冬天砍时有要求吗?”
“有,多粗的能砍有要求,不限制谁去砍,不过一般只是编些筐了、背篓了,因为村中只有一辆牛车,道路也不好太好走,运出去很费尽,所以卖的很少。”
说着话,刚表弟已砍了四、五棵竹子,众人费力地拖了回来。
在林云爹的指导下,经过舅舅和表哥他们的试验,终于弯出了五个半圆形发卡,圆弧竹子的左侧五分之二处钻了个小孔。林云指挥着表嫂往竹子上缠布条,自己用棉线编了两个蝴蝶形状的头饰,又剪了两个小绒球,表妹们也兴致勃勃地帮忙将头饰栓在发卡的小孔处。
直到姥娘连叫三次吃饭,几人才将发卡制作完。
看着小姑娘们戴着发卡,姥爷乐呵呵地称赞:“好看!好看!戴着吧,过年时也美美。”
林云心中一动,过年时让姑姐美美,由其是无法盘发髻的小女孩,要是能带上发卡,就很不一样了。看样子我又要发财了。她边吃饭边想着做发卡的细节和成本:竹子不花钱,可能得送点礼,毛绒球用废布,缠绕的布可改成棉线,也可用废料中宽点的布,不限料不限花色,头饰用棉线编成小鱼或蝴蝶,还有双喜字也不错。
饭桌上,林云大舅说:“妹夫,你家盖房子下半截用青石吧,家里有一些你拉走,欠的我找同村买点。用石头盖房好,将来有钱翻盖只需翻上边和顶子就好了。”
爹回到:“我也想过,盖土坯房需要八两左右,加上石头要十多两。大丫头很能干,小霞也能打结子卖了,小翔大了,也能帮家挣钱,我想不如再借点,将房子盖大点,不要土坯弄点砖瓦,有二十多两银子足够了,将来小远结婚也不用翻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