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
饭后,林云迫不及待对全家人说:“我准备卖这个发卡,正在想这个发卡能不能挣钱,你们帮我参谋参谋。”
二舅立马搭茬:“我看成,我也在想这事。”又对众人说,“小云这脑子管用,过她眼的东西,都能看出点什么,青石条的事就是她看出来的。”
“什么青石条。”大舅听着有关自己干的活,竖起耳朵搭上了茬。
二舅将林云说的话重复了一遍,并表示自己开春就去询问。这席话说得大舅风吹日晒的方脸上笑得布满了皱纹,嘴咧得老大,呵呵的笑声响彻了屋子。
林云拉拉二舅的衣服:“这事还没成,您就瞎说上了。”
“成不成没事,只要想出来就有希望。”二舅无所谓地点点头,又对林云言道:“你说发卡的事可行,不然我们试试吧。现在只有你大舅和表哥上山采石头,我们都没什么事,天太冷,过些日子也让他们歇了。”
二舅娘小声说:“市场上一根木簪子三-五文,一朵头花最便宜的二-三文,稍微好一点就要十文钱,我们做这个发卡,成本不大,但手工要巧,制作要细,卖五-十文应该没有问题。”
二舅娘分析的话得到了全家的赞成,全部同意制作发卡售卖。
林云考虑了一下成本和销售的价钱,又对比了一下手帕的售卖情况,认真对姥爷全家说:“姥爷,我有个想法,你们看看同不同意,能不能跟我一起赌一把。赌好了能比大集市上多好多钱,赌不好可能连车钱、住宿钱都挣不回来。”
林云娘赶紧说:“大丫头可千万不要玩悬的,钱投进去回不来就惨了。”
姥爷却认真地看着林云,信任的目光让林云有些不自在,在姥爷家没干什么事啊,值得老人家这么肯定吗?要搞砸可咋办。
“小云啊,你先说说想法。”姥爷温和地说。
林云给自己打了打气,勇敢地提出:“做出的发卡在市集上最多卖五文钱,我想我们集中力量先做一个月,我想到县城去卖。我在县里呆过,知道东西大概卖多少钱。就怕县城已经有卖的了,或这事提前说出去走露风声,让别人抢了先。”
“走露风声不可能,我让孩子们把做好的发卡先收起来,待年下在戴。砍竹时碰见人就说编筐,你打算什么时间去县城。”姥爷还挺支持林云的。
“十一月底吧,我手里还有一些手帕也想去试试。发卡发想卖十文试试,让我娘和小翔先去县城买些布头,我在去买些棉线,你们准备竹子,千万要记住,竹头要圆润平滑,摸不伤手,戴不滑脸,保证质量。”
“这你放心,我干的活不会出差。”二舅拍胸脯保证。
“另外,亲兄弟明算账。我家的人不可能在这里干活,我只提供材料和技术,就是买线、布头,教你们编织花式,所得我要分三成。”林云有些不好意思,别人全力支持,你还和人斤斤计较,她满脸羞愧地看着姥爷和其他人。
“哈哈哈哈......”一阵大笑,让林云有些发毛。
二舅指着林云:“这丫头,精明爽快,头脑清楚,是个做生意的料,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啊。”
不可限量,林云可不认为自己真的可以,古代人实诚的多,不讲究相互算计。林云不想让人背后说闲话,喜欢有事就说,当面锣对面鼓,免得纠缠不清。
二舅点点头,看了姥爷一眼,对林云道:“我出去卖过青石,与买卖人打过交道。在外面出技术,也就是秘方的,占主要利润,制作的人只是打工,每天给工钱或给少量利润,这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这个发卡,全部是你教给我们的,你又买材料,你应该占大头。我建议除去成本,你分六成。”
“不行,不行。”林云着急地摆着手“绿竹是这边独有的,发卡很简单,别人一看就会,要不是姥家人多,根本不会挣钱。”
姥爷看看大家,见大家面上一片欢笑,没有不服不分的,就利落地决定:“除了成本,一家一半,多少就是它了。”
大家点头同意。
林云接着分派任务:“明天我去镇上买线,娘和小翔去县城布店买布头,小翔和我卖过两回东西,基本价格都清楚,碎布有多少买多少。二舅找个细致的人编几个箱子,要小巧精致,每箱大约装二百件发卡。明天我家中还有事,后天我将东西拉过来,再教你们编花样。”
大家将细节商定好后,林云一家才离开上阳村回了家。
第二天早上,林云安排小霞滚手帕边,小远给手帕描图后,就和爹娘、小翔去了镇上。
进镇后,娘和小翔登上了去县城的马车,古代的公交车,每人八文,还挺贵的。林云和爹去了王记布店。
刚进门,女店主就热情地招乎道:“是不是送绣品来了。”
“掌柜的就会开玩笑,这刚几天哪来的急,我今天是来买绣线的。另外在照那天的布再买三份。”
“噢,你打算多绣吗?”
“唉,村里有几个姑娘也要绣,我也不好意思的,多买点让她们试试。放心,绸缎的还是我绣。”林云摊摊手,略表无奈。昨天晚上,她和娘好说歹说又要回三两银子,早上给娘五百文,买三份大约一两二百文,再买三百绣线,这就花二两了,留一两准备给人工钱。
林云拿了要买的东西,告诉店主会尽量绣的,年前能给多少就送多少来。店主摆手,提出结子只要五百个,手帕先要两套就成了,先送一套,另一套腊月二十前送齐就成。林云没说话,她准备这三套全部送县里去卖,再买布给这里绣。
下午,雪儿和二嫂带着桂花婶和她的两个女儿,村长的孙女芳芳、圆圆,和一个□□丫的一起来到林云家。林云没有废话,接过她们的绣品看了看,认为雪儿、桂花婶、桂花婶大女儿玉瑶、芳芳、春丫可以绣,二嫂、圆圆和桂花婶小女儿玉玲只能干滚边的活。然后和她们谈了价钱,讲解了花样要求,让她们先绣细棉布料。棉布上的图小远全给描好了,这孩子有当画师的潜质。
林云先将细棉布手帕交雪儿、春丫、芳芳和玉瑶,让她们每人绣一套“春风一家、岁寒三友、花草和动物”四种图案;又将茧绸的交给桂花婶,只绣“春风一家和岁寒三友”图案。林云想先看看她们绣品能否达到要求,如果效果好,再将后买的细棉和茧绸交付她们绣。她估计了一下,每人每天可绣一块多,第一套每样四块需三天的时间,那时,她就从姥爷家回来了。
绸缎布料出了十二块手帕,再加上后买的三十六块,可出“四季和四君子”图案可各出六套。林云打算自己绣。
唉,可真够忙的。
掌灯时分,林云娘和小翔背着背篓提着包袱急匆匆走进家门,喝了两口凉水后,就瘫坐在炕上。
林云赶紧端上温着的粗米粥递给两人,并让两人上炕斜靠在炕柜上休息。
“不是说,晚了明天再回来吗?看你们累的。”林云爹边递玉米饼子边心痛地说着。
“不是着急吗?可把我们俩累坏了。跑了四家布店,花了近八十多文。幸亏赶上隔壁村刘家大哥的牛车出门回来晚了,不然,就我们俩抱着这些布头,得走到半夜。”林云娘边吃边说着自己和
儿子的辛苦。
林云狗腿地给娘捶着腿:“谢谢娘了,这次如果成功,娘将居功至伟。”
林云决定第二天就去姥爷家,制作发卡的事要提前开始了。
准备去县城挣钱的事情紧张地忙碌开了。
林云为此忙的昏天黑地,要去姥爷家教表嫂、表妹们编头饰,金鱼、蝴蝶、桃心、双喜字,盘弯扭绳,她手把手地教;头饰的引线捆绑,发卡配色整体协调,她一点一滴地从头引导。表嫂、表妹们点精之笔要鼓励,舅舅、表哥细致之处要发扬......
回到家还要关心绣帕的进度,与桂花婶商量有没有要改进的地方,要调整她们几个绣品的进度,更要及时将镇上布庄的绣帕送过去。
唉,没钱真难,无法大量存储布料和绣线,绸缎料子没法让别人试,只能自己自力完成。
平时还要给弟妹们讲《三字经》上的内容,指导他们练习写字,早上和他们一起锻炼,林云感觉头都大了,恨不能长出三头六臂来。
如果现在形容林云的状态,那就是一个字“忙”,两个字“很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