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 农女喜绣 - 颐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农女喜绣 >

☆、对联

腊月初八熬过“腊八粥”后,林云家和大多数农家一样忙碌起来。

林云来到这里两个多月了,还没弄明白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朝代,反正她感觉和唐、宋、明、清各朝都很像。

如这里有玉米、地瓜,却没有土豆;有葱、蒜、辣椒,却没有姜;

穿衣也很乱,对襟、斜襟、裤子、裙子、比甲、什么都有;

节日吗:和现代农历节一样。林云只能无奈地想,我穿的这里是架空吗?那就可以有的,想啥有啥!(小编:你的天下你做主,别人揍你拉不住。)

快过春节了,这是个传统的节日,是指腊尽春出之时,人们杀猪宰鸡,祭祀先人和鬼神,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风调雨顺。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至正月十五元宵节止。

俗语说:“腊月二十三糖瓜粘、腊月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正月初一扭一扭等等,既有过节的热闹繁华,又有人们对先人的缅怀和记念。

为了把这个节过得圆满幸福,人们从进入腊月开始就进行着一系列的过节准备活动。

所以,林云和爹娘商量了一下,决定先去买几块棉布给家人做件新外衣。过节了,总得高兴一下吧。

腊月十五,青石镇集。

林云和全家人一起去的,娘非要买粗麻布做裤子,林云很无奈,娘过惯了苦日子,有钱也舍不得花,粗布和细棉布差不了多少钱,太麻烦了。小霞和小远因不常来集镇,一路上跑跑跳跳,东瞧西看的,一转眼就能被他们眼中新鲜的事物吸引而掉了队,让娘数落了一道。

到了王记布庄,林云将手帕和五百个结子卖给老板后,老板又订了两套茧绸和细棉的手帕,声称绸缎的卖的不好,林云估计是要价太高了,镇里的有钱人还是少数的,既使有钱在一起相聚时使用一样的手帕也不太好。

她对老板说尽量在节前给绣出来后,又买了二十尺青色粗麻布做裤子,又买了青色、绛紫、深蓝色和水红的棉布各三尺给爹娘、小翔和自己一人做一套上衣,天蓝、大红的棉布各六尺给小远、小霞和豆豆各做一套,剩下的先收起来,有需要时省得再扯,又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大爷爷、大奶奶各扯了三尺的灰色细棉布,准备一人做一件衬衣,林云准备做个贴身的小棉袄,当然主要是人家里都会给老人做衣服了。

卖手帕一千二百四十文,结子二文一个共一千文,买手帕布二套用九十六文,衣服布料用八百三十文,最后,林云她们拿着一千三百一十四文钱和一堆布料走出布店。

走到市集林云他们看到二舅和大表哥在卖发卡,周围有好多人,看样子还挺热闹,打过招呼,小翔和小远去帮着卖东西了。

二舅对林云说:“这几日卖的还行,每个发卡卖六文,十文二个,赶了两个集共卖了三百多个了。”

“别着急,离年还有十来天,到时还能在卖点。”

“你表妹她们还在做,估计年底前能做八百个左右,你姥说要全卖了,就拿这钱给大伙买布料做新衣,大家正牟足劲干呢。”

“五文一个还能卖四两银子,足够过个好年了,你们要加油啊!”林云笑着给他们加油。

呆了一会儿,林云一家就去买东西去了,给弟妹们买了糖胡芦、芝麻糖,去粮店买了白米、白面、红小豆、花生、糯米等,去杂货店买了油盐酱醋等生活必须品,又去买了红纸、瓜子、糖瓜、酒等东西,还给爷爷、姥爷一人买了个烟袋,荷包已绣好了,都是三星祝寿图。

离送年礼的日子还早,其他先不买了,等过了小年再说。

回到家后,林云爹交待小翔去请人写对联后,就投入到制作手帕盒子的事情中去了。可能是天冷没事干,也可能是终于有发挥自己手艺的机会了,自从得知需要自己制作十个盒子后,老爹真的是热情高涨,一有时间就扎到厢房弄木头,搞的林云都觉得应该过节在跟他说,不然节可能都过不好。

林云追过去,“爹,你先别忙那个了,先帮我制作一些木簪杆,我想做些头花,过节好送人。”

“好、好,忘不了,过两天给你。”老爹摆着手,快步走了出去。

小翔拿着红纸,正跟林云娘商量找谁写对联,林云走过去,“干嘛不自己写。”

小翔愕然地看着林云,不明白她在说什么,“自己写?我不会呀!”

林云淡定地看着同样张嘴瞪眼看着她的几个人,认真地说道:“你真不会写吗?反正是自己家看,试试呗。”

说着,就指挥着小霞拿笔墨,小远腾桌子,自己走到小翔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先拿以前包点心的纸试一下,你以前学过写字,又练习了这么久,看看自己写的样子。实在不行,大姐写门口的对联,你写屋子里的。”

可能林云酌定的语气感染了小翔,他点头应了下来,挽起袖子开始磨墨。过了一会儿,只见他铺平点心的包装纸,右手拿笔,神色严肃地站立在桌旁。

林云、娘、小霞和小远站在他的对面,认真地看着小翔。

“放松心情,在心里想好要写什么字,他的笔划和形状,落笔后要一气呵成,写出你心中要写的字就成,不要想是好是坏,他只是你写的字。”林云看着小翔,语气温和、平静、缓慢地说着。

小翔没有出声,笔在空中比划了几下,停顿了片刻后落了下去,一个“欢”字跃然纸上。写完字后,小翔抬起头看向林云,笔举在半空,眼中没有焦急之态,只是静静的肃然地等待着。

小翔写的字不算好,只是骨架已成,端正利落。林云看小翔年看过来,便眼睛微眯,把上翘的眼角稍稍向下收拢,嘴角却满含笑意,“可以呀小翔,练习的还行,有点架式了。小远,拿红纸来,小霞拿剪子来,让你哥哥写一幅。”

听到林云略含满意的话语,小翔心中一阵激动,自己的功夫没有白花,再练下去,是不是真的可以写对联了,将来有机会是不是能上学,和林岩弟弟一样。

小远拿过红纸,林云接过来,按对联的大小叠了一下,拿出剪子剪了副对联纸。

铺好红纸,林云叫小翔:“你写一副,四季平安全家福,万事如意满堂春,横批:阖家欢乐。”

小翔不在说话,左手抚住红纸,右手执笔饱沾墨汁,慨然落笔,一幅对联一蹴而就。

“好,下笔有力,端庄整洁,大开大合,没有拖拉滞停,接着练下去,会有一笔好字的。这幅字就挂在堂屋门口吧。”

小霞、小远拍着手:“哥哥写的好棒啊!”

林云娘双眼含泪,抓着林云的手:“好啊,我家小翔也会写对联了,我家也有会写字的后生了。快快,小远,快去叫你爹,让他看看,他儿子写的对联,比他强,比他强。”

娘语无伦次的话,让林云长笑不止,她轻轻擦去娘眼角的泪水,“您放心吧,等家里有钱了,我让小翔、小远都去上学,将来考个状元回来,您等着当状元娘吧。”

“谁当状元娘?”林云爹大步走进屋,直奔方桌而去,手拿着对联纸,哈哈大笑着在屋子里转着圈,平常在沙板上练字的儿子,忽然写出一幅对联来,他感到不可思议,写对联那可是有学文的干的事,“这是我儿子写的,这是我儿子写的!”他走到娘跟前,“看,我儿子写的,写的真好。”

林云感到一阵伤心,农家很穷,大多数人一辈子不能上学念书,能写一幅对联的人,一般都是村中德高望重,学文高深的人,对他们来说,那是永远不能达到的境界。她陪着他们笑着,围着他们看着,和他们一起夸奖小翔的聪慧,一起讲究、讲究这幅对联字是多么、多么好,虽然这幅字并不是太好,但林云依然和他们一起看着......

过节的日子一直很忙碌,腊月二十三,在男人们祭过灶,送走一家之主后,节日正式来临:

做新衣、做头花、大扫除,买豆腐、宰公鸡,蒸白面馒头、粘豆包、年糕等,又从爷爷家拿了一

大块猪肉后,过年的东西基本准备齐全了。

林云家今年钱紧,要盖新房,年礼送的较少,只给爷爷家、大爷爷家、姥爷家和村长家、大力哥家送了点。

爷爷家:点心二斤,烟叶一把,5斤的粗酒一坛,木簪头花二只,金丝小枣二斤,白糖红糖各一斤。爷爷、奶奶衬衣各一件,布鞋各一双(林云娘用布头做的),爷爷的烟袋锅和荷包,奶奶的

三星祝寿图荷包。当然爷爷家今年宰了一头猪,还分给林云家三十多斤,所以没送猪肉,白糖最贵了,每斤要八十文。

大爷爷家:猪肉五斤,点心二斤,烟叶一把,五斤的粗酒一坛,木簪头花二只,金丝小枣二斤。大爷爷、大奶奶衬衣各一件,布鞋各一双,三星祝寿图的荷包二个。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