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
整个江南似乎进入了雨季,连着几日阴雨绵绵。小雨下的断断续续,像孩子的啼哭,时不时的来那么一下。叶蓁在顾庭芝的卧房住了这么些日子,现在才得心情,细细环视他的房间。没有太多陈设,布置朴素、淡雅。窗帘、床幔的眼色都是灰褐色,屋内的花架上摆着几盆兰花,除了书桌上摆满的笔墨纸砚、笔架、笔洗,其余地方都显得有些空旷。
叶蓁尚未见过顾庭芝的字,原想拜读一下,找了一圈,似乎都没有,方记起翠儿说过字画都存放在书房。
叶蓁觉得无趣,却只能坐在轮椅上,在这方寸之间乱转。他推着轮椅靠近窗户,细细的雨丝飘在胳膊上,冰凉的带着湿意。檐下的水滴“吧嗒吧嗒”地打在石头上,屋檐的石阶上被打出一个个小小的坑洼。滴水穿石,叶蓁抿唇一笑,时间才是最厉害的东西。
那天那人来了之后,接连几天都没再出现过。叶蓁不确定是不是能相信他的话。留在府衙,得到顾庭芝的青睐,他就真的能救出叶世安和叶扶苏?还能取而代之成为扬州知府?这几日他一遍遍在心里说服自己,试着放下仇恨,去接近顾庭芝。连着几天自我催眠,叶蓁觉得他已经完全做好了心里准备。
“顾庭芝呢?”见翠儿进来,叶蓁问道。
“大人在前院办公,公子有何事吩咐?奴婢去禀告大人。”翠儿眨着一双亮晶晶的眼睛,甜甜问道。
叶蓁看了眼庭院,有些失望,“那就算了。”
翠儿道:“大人交代,公子有任何事都可以去找他。”
叶蓁沉思了一下,“你推我去吧。”
“好。”翠儿放下茶壶,使尽全身的力气,才把轮椅推出门槛。“公子稍等片刻,奴婢去寻把伞来。”
“不用了,就这样吧。我喜欢淋雨。”叶蓁伸出手,让雨丝落在手心上。
翠儿听他这样说,也就随他去了。
两人冒着雨到了书房。叶蓁在廊下听见房里的谈话声,示意翠儿停下。待房中人离去后,两人才接着前行,在廊下待得久了些,衣衫不知不觉中已经被细雨濡湿,发丝更是一缕缕贴着脸颊,有几束还在滴答着雨水。顾庭芝见叶蓁浑身湿淋淋的出现在书房,连瞪了翠儿好几眼,直到把人给瞪跑了才算。
他取了房里挂着的斗篷,递给叶蓁,“擦擦头发,别染了风寒。”
叶蓁接过,揉搓着发丝,半响,抬头却见顾庭芝正盯着他。“怎么?”
顾庭芝别开头,“你来找我,有事么?”
“有些无趣,想来你书房找些书看。”
顾庭芝道:“嗯,你想看什么?”
叶蓁偏头想了想:“你的诗集。”
顾庭芝递给叶蓁一杯热茶,“我没有诗集。”
叶蓁奇怪道:“没有?怎么可能?”
顾庭芝淡淡道:“离开扬州那年都烧了。此后,便没再写。”
说到离开扬州,叶蓁不再说话。这个话茬显然不适合再接。
“你书架上的书我能看吗?”
顾庭芝点点头,“可以,左边是各类诗词歌赋、中间是史书、右边是怪志杂谈、乡野故事。”
叶蓁在右边书架里随手抽了一本,书名《还君明珠》。叶蓁原以为是本讲诉男女之情的爱情小说,结果看了一半觉得越看越不对。女主没出来不说,两个男人似乎开始眉目传情……这分明是本搞基小说!
叶蓁咂舌,抬眸偷偷看了眼书案后的顾庭芝,心道:顾庭芝一看就不是这种人,为何书架中会收录这种书?难不成因为叶小公子曾喜欢过他,所以想了解一番?想到这,忍不住又打量了几眼。顾庭芝长的确实不错,样貌出众,清瘦秀雅,最重要的是才华横溢,冠压群芳。若是断袖的话,不知道在床上是怎样的风情。接着叶蓁被自己的想法给吓到了,连连摇头,甩出脑子里这种荒唐至极的联想。不过转念一想,像顾庭芝这般心狠毒辣的人,若真被人给压在身下,那他绝对要放鞭炮庆祝!
叶蓁朝顾庭芝的方向瞟了两眼,见他没有异样,应该是没注意到自己,才不动声色地把书放回原处。
“如何?”顾庭芝突然开口道。
书刚放一半,猛然听见他说话,叶蓁吓了一跳。手一抖,书就掉在了地上。“啊……你说什么?”
顾庭芝抬眸,神色不明道:“我是问你那本书如何?”
叶蓁捡起,“还不错。”
顾庭芝盯着他看了许久,又问了一遍:“还不错?你觉得还不错?”
叶蓁以为顾庭芝厌恶断袖之癖,解释道:“萝卜白菜,人个所爱。你可以不接受,但不能歧视别人。”
顾庭芝低头继续看公文。
叶蓁心道他说错话惹的顾大人不高兴了?正想开口解释,顾庭芝突然道:“你说的对。”
“……”叶蓁暗叹,这反射弧,也太长了吧?“顾大人可是厌恶男风?”
顾庭芝听得这话,手中朱笔一顿,在公文上画了长长的一笔。就在叶蓁以为他不会回答,默认了的时候,顾庭芝道了句:“不厌恶。”
叶蓁心中惊疑不已:“可你之前不是很……”
“你也说了,那是之前。”顾庭芝的手指紧紧捏着毛笔,“若是女人跟陈漪一样,倒不如找个男人。”
“你说对。万一你再遇到一个这么里表不一的女人,倒不如找个对你好的男人。感情嘛,不分性别。两个男人相爱的事迹其实也不少。而且我觉得,你长的这么好看,肯定有男人会爱慕你!”叶蓁觉得很有必要助力一下,让他在这条路上一去不复返。
顾庭芝见他万分认真的表情,忍不住抬手用手背遮住嘴唇,轻声低笑。叶蓁只觉顿时满室辉光,这样的顾庭芝,比一个女人还要风情万种,真是妖孽!
叶蓁有些微恼,莫不是他看出了自己的用意?“你笑什么?”
顾庭芝的脸上依旧带着淡淡的笑意,“也许吧。”
叶蓁从一边的画筒里拿出一幅画,打开一看,是一幅《西湖晚景图》。画风细腻,妙致毫巅。旁边配有一诗:
夕桥浸夕照,
夕湖弋夕舟。
夕峰缠夕霞,
夕云暖夕流。
“诗中有景,景中有诗。不错。”叶蓁称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