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辛弃疾(3)
第72章辛弃疾(3)
客来闲说那堪听,且喜新来耳渐聋。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1。
我来吊2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hu)3。虎踞龙蟠4何处是?只有兴亡5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6?却忆安石7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8。宝镜9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lu)10?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释
1史留守致道:史致道即史正志,时任建康知府并兼江东安抚使、行宫留守等数职。2吊:凭吊。3闲愁千斛:极言愁苦很多,分量沉重,给人以重压之感。闲愁,为作者故作轻松之笔,其实是他关心国事但身不在要位始终不能伸抗金之志的深深忧愁。斛,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4虎踞龙蟠:建康城形势险要,早有“龙蟠虎踞”之称。5兴亡:此处为偏义词,侧重于“亡”字。6“一声”句:不知何人,吹奏起悲凉的笛声。7安石:东晋名将谢安,字安石。8“儿辈”二句:谢安出任宰相未被疏前,派弟弟谢石和侄儿谢玄领兵八万,在淝水大败前秦苻坚九十万大军。当捷报传到建康时,谢安正在和别人下棋,对此了无喜色。别人问他战况时,他才漫不经心地答道:“小儿辈遂已破贼。”由于被皇帝猜疑,不为世用,谢安只有在棋局中打发时光。9宝镜:李濬的《松窗杂录》载:“渔人于秦淮得古铜镜,照之尽见脏腑……”此处作者所指,就是那面古铜镜。10杯中绿:亦作“杯中渌”,指杯中美酒。翻屋:(江头风浪)使房屋倾倒。
经典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词章。乾道四年(1168),时任建康通判的辛弃疾在一次登上赏心亭时,写了这首词,送给当时的建康留守史致道。
词的开篇以危楼所见的山川形胜,斜阳归鸟,引出兴亡满目的感慨,上片侧重于吊古伤今,下片则侧重于表现作者志不得申、无法实现抗金收复河山壮志的愁苦及其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吊古”之作,大都抒发感慨或鸣不平。辛弃疾这首吊古伤今的词作,以沉郁悲壮之笔,抒豪情壮志,感人至深,分明就是一曲苦心孤诣、请缨无门的英雄悲歌。
相关链接
安石风流,泪落哀筝曲
谢安早年不愿为官,寓居会稽,与王羲之等知名文人,“渔弋山水”、“言咏属文”,风流倜傥逍遥洒脱。晋孝武帝司马曜执政,谢安出任宰相。后来谢安受谗被疏远。孝武帝有次设宴款待大将桓伊,谢安在座。桓伊擅长弹筝,他为孝武帝弹唱曹植的《怨诗》,其中唱道:“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替谢安表忠心,并道出忠而见疑的委屈。谢安触景伤怀,泪下沾襟。孝武帝听后亦颇有愧色。
八声甘州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1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2。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3。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4。汉开边、功名万里5,甚6当时、健者7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释
1灞陵:即霸陵,汉文帝陵墓,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李广灞陵受辱事见前晁补之《永遇乐》词之“相关链接”。2“射虎”二句:李广常出猎,见草中石,误以为虎,引弓射之,箭镞竟嵌之石中。3“谁向”三句:杜甫《曲江三章》:“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4残年:晚年。5功名万里:《后汉书·班超传》:“当封侯万里外。”6甚:为什么。7健者:指李广。
经典赏析
汉“飞将军”李广的故事广为人知,在古代诗词作品中也多有咏及。辛弃疾的这首《八声甘州》,便是其中的名篇。
作者写此词正值他被谗罢居上饶带湖之时。全词对李广晚年的不幸遭遇感慨万分,也透露着对自己处境的愤懑不平。作者独取李广灞陵遭辱、射虎没石、终身未封侯三事,以古人之神勇反衬自己晚年落职后的落拓,同情古人同时又是悲愤自己,并化用杜甫诗意,表现要追随李广,慷慨终此残年。最后以李广之才干竟遭闲置,喻己之赋闲,结以眼前风景,斜风细雨,惹人思绪,逗人愁情,颇觉余味悠长。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1。
壮岁旌旗2拥万夫3,锦(chān)突骑4渡江初。燕兵5夜(chuo)6银胡(lu)7,汉箭8朝飞金仆姑9。追往事,叹今吾10,春风不染白髭(zi)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释
1戏作:古人写诗词命题常用的谦词,表示是带游戏性的非正式作品。2旌旗:指军旗。3拥万夫:统领人数众多的部队。4锦襜突骑:穿着漂亮军服的精锐部队。突骑,能突破敌阵的骑兵。5燕兵:指金兵。6娖:整顿。7银胡:银色的箭袋。胡多用皮革制成,可装饰。8汉箭:宋军所发之箭。9金仆姑:箭名。10今吾:今天的我。“春风”句:意谓胡子白了不能再黑。“却将万字”二句:我看把那几万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邻家换换种树的书吧。平戎策,指作者所著《美芹十论》《九议》等议论恢复中原的奏疏。《新唐书·王忠嗣传》:“因上平戎十八策。”
经典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闲居时所作。上片作者回忆自己青年时代率众起义抗金,生擒叛将张安国突围南归的一段轰轰烈烈的战斗历史。下片则抚今追昔,叹自己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一生苦苦奋斗的结果不过是将“平戎策”换成“种树书”罢了,字里行间流露出抑郁不平和无限愤懑。
全词虽只有短短的五十五个字,却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惨遭遇。上片气势恢宏,下片悲凉如冰,心伤透骨。悲壮对照,悲壮结合,是作者最出色、最有分量的小令词。
破阵子为陈同甫1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2看剑,梦回吹角连营3。八百里4分麾下5炙(zhi)6,五十弦7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8。马作9的卢10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释
1陈同甫:即陈亮。2挑灯:拨亮灯光。3“梦回”句:梦醒时听到驻地相连的各个兵营都吹响了号角。4八百里:健壮的牛。《世说新语·汰侈》:“王君夫(恺)有牛,名八百里驳。”此处兼言营寨分布之广,语涉双关。5麾下:部下。6炙:烤肉。7五十弦:瑟。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8点兵:检阅军队。9作:像。10的卢:骏马的名称。《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刘备在一次逃难中,横渡檀溪,陷进深水中,所骑“的卢乃一踊三丈,遂得过”。了却:完成。君王天下事:此处指收复中原等大事。身后: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