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第56章 - 给开国皇帝直播祸国之君] - 锦垠 - 纯爱同人小说 - 30读书

第56章第56章

第56章第56章

【封禅的基本标准是什么?国家大一统,国富民强,祥瑞现世。】

【在赵恒时代,勉强能做到国富。因此他选择封禅并且能成功就不得不提一个墙头草——王钦若。】

【辽国打到澶州的时候赵恒被吓坏了,于是以王钦若为首的官员看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力主逃跑,甚至有的人为了‘逼迫’皇帝逃命演了一出血溅殿下的戏。毕竟皇帝提出要跑也太丢人了,得找几个托。但是被寇准按了下来,说逃命的都是乱臣贼子,该杀。于是赵恒被寇准拖上马车来到了澶州亲征。】

【等盟约签订,这个王钦若又跳出来了,说‘陛下,这是赤裸裸的城下之盟啊,太丢人了,您不觉得吗?’,赵恒也挺憋屈,问他该怎么办。】

【王钦若说,‘现在只有两个办法能挽尊了,第一个办法,收复燕云十六州’,赵恒一听,‘赶紧下一个办法’,开玩笑,他伯父那么厉害的人都没做到的事,能指望他吗。于是王钦若这才暴露了自己的真实目的‘请陛下前往泰山封禅。’】

【为什么王钦若想怂恿赵恒去封禅呢,因为封禅时皇帝为了彰显国富民强,会大肆赏赐有功之臣,连带着这些人的亲友都能鸡犬升天。】

【不过赵恒还是有点脑子的,宋朝失地都没有收复,他不好意思啊,于是这对君臣盯上了祥瑞。】

【在王钦若的安排下,宋朝祥瑞层出不穷:蝗虫成灾,但听说当今天子是陛下您,不吃粮食,直接抱草而死;皇帝梦见了神仙,神仙要嘉奖他的功绩,所以天书一卷,显世人间,接着修祭坛,迎天书,两次!朝臣三请赵恒封禅,赵恒做样子三次驳回,然后宰相王旦等人傻眼了,‘咋,又不去了?’,赵恒也急啊,‘大臣怎么不懂朕的意思!’然后,祥瑞继续出现,皇帝接着给大臣送钱,最后一场轰轰烈烈的封禅开始了。】

【封禅过程中需要由皇帝带头斋戒,皇帝到了泰山慰问大臣,‘爱卿们辛苦了’,结果签书枢密院事马知节嘲讽道:‘不辛苦不辛苦,大家路上偷偷杀驴吃呢。’回到汴京后的赵恒见一派海晏河清,百姓安乐就高兴,还是这个马知节,继续阴阳怪气:‘穷人都被赶出汴京啦,陛下看见的当然都是有钱人!’】

天音欢快的讲解加之天幕上出现了真人历史回放,还有各种逗趣的气泡和声音,如果不是因为内容让赵匡胤来气,他一定笑得很欢。

“你丢人也有个限度!”

赵恒被亲爹和伯父揍得满头大包,鼻青脸肿,还要面对两位堂兄揶揄的神情,终于忍不住大哭起来。

赵匡义怒吼道:“老子都没哭,你哭个屁!怎么立了你这个蠢货?”他见赵匡胤脸色不善,赶紧改口:“你这个废物怎么继位的,你生下来的时候我怎么想不开要把你养大,最后你还祸害大宋

——

【可是,辽国在景德年间没有继续打,不代表辽国放弃中原这块肥肉了,他只不过暂时不想打而已。用钱买和平不丢人,以后痛并思痛,加强军事发展,把场子找回来也不会有那么多人耻笑宋朝君臣都是软骨头,还会觉得大宋忍辱负重,大书特书。比如汉初和亲,唐初渭水盟誓。】

【问题是怂朝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没有丝毫危机意识,朝堂上下大部分人都开始醉生梦死,享受‘盛世’了。】

【从定康元年到庆历二年,一共三年时间,北宋与西夏在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展开三次大战,最后全部战败,伤亡惨重,继续签订合约‘庆历和议’。辽国在萧太后去世后没有了雄主,如今却看到了机会,于是发兵南下,索要关南之地。赵祯无奈,只能同意增加岁币,最后以每年向辽国送二十万白银,三十万匹绢。】

【可以看出宋辽之间的关系主动权压根没有在宋朝这边。】

天幕上放映的是三此与西夏大战的场景,已经旁边有当朝皇帝、宰相和将军的部署。

赵匡胤忍无可忍,破口大骂:“西夏是什么狗东西!”又朝赵恒吼道:“你的儿子怎么蠢成这样,西夏都敢在大宋脑袋上拉屎了!”

赵二的血脉都是什么玩意!

【西夏,一个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敢自称皇帝。要知道,从秦到宋,也就怎么一个小小部落敢当着中原王朝称帝的。西夏既没有辽国的广袤疆域,也没有宋朝的繁荣,还能称帝,所以大怂皇帝到底做了什么。而且,西夏的人才还是北宋逃过去的……】

【打不过西夏战败后,大怂又开始了熟悉的操作——和议,给岁币。西夏统一取消皇帝称号,但宋朝要册封西夏首领为国主;宋朝给西夏每年银五万两,绢十三万匹,茶两万斤。加上每年要赏赐,于是最后的岁币为:银七万两,绢十五万匹,茶三万斤。】

【所以宋朝为什么繁荣,不繁荣他养不活辽和西夏啊。宋朝为什么海运发达,毕竟他都没有掌握丝绸之路,北边有辽国,西北有夏,陆路走不通啊。】

“给你一个选择。”赵匡义提起赵恒,直勾勾盯着他的眼睛,皮笑肉不笑:“要么你死,要么你爹死,选一个。”

赵匡胤叹了口气,这个弟弟从小就没什么责任心,自己明明知道还是会为他开脱,如今见他为了自己脱罪把儿子提出来,冷笑道:“我觉得你们两个都不用活着。生得遗臭万年。”

如果赵匡胤生活在现代他会明白,自己看赵二怎么看怎么好,这叫做“滤镜”,如今滤镜碎了,自然怎么看都不顺眼了。

——

嬴政眉峰凝起,指着天幕上茶叶的图片询问朝臣:“这茶是何物?为何西夏人指名点姓要宋朝贡献茶叶?”既然这西北人喜爱茶叶,那是不是匈奴也会喜欢?

众人看着天幕上奇怪的树叶子,他们完全没有听说过啊。

章邯想了好一会才恍惚记起在南越的时候,姑蔑给他尝过一种从山巅云雾处得来的树叶,味香回甘,喝了以后还不犯困,好像就叫做茶叶?

【赵恒的儿子赵祯,庙号‘仁’,这位皇帝超长待机,在位四十多年,没有发过什么脾气,一生无论是面对臣子还是外敌,都是能忍则忍,忍不了了继续忍!他死后辽国道宗哭痛哭流涕,原因嘛,赵祯死了,好好的软柿子没了啊。但是赵祯并非一事无成,他本性就是宽容仁慈的,宋朝名垂青史的文人贤臣,如欧阳修、司马光、苏洵、苏轼、苏辙、范仲淹、王安石、晏殊、狄青等人都是在这四十年里崭露头角。】

【正因为老爹宽容到了极致,所以侄孙神宗看不惯这样软弱的作风,他决定锐意变法。】

【原本在仁宗和英宗之时,朝堂上就已经有了‘保守派’和‘实务派’。前者认为宋朝对外真正屡战屡败的原因是国家没有统一的思想,君臣百姓的道德感太低,应该重视儒学,加强教化。后者认为要针对国家具体问题做出改变,解决财政问题,加强军事训练,提高战斗力。但那个时候两派分歧不大,还能和睦相处,比如欧阳修、范仲淹,两派兼有,既强调道德建设,又认为应该务实。】

“完了。”赵匡胤直觉明锐,他预感再这样发展下去就要形成党争了。跟唐朝中晚期的情形何其相似,针对藩镇问题有不同看法,而宋朝是针对国家软弱有不同看法。

【但是到了神宗时期,两派已经发展成了‘极端保守派’、‘极端实务派’。他们不光政见不同,而且官员必须站位,也就是说党争形成了。由于皇帝的更叠,两派轮流上位,一上位就开始大规模打压异己。若是像唐朝一样朝堂内部牛李两党和宦官斗得死去活来,对外战争胜利了还好,问题是宋朝的党争不仅斗得死去活来,对外战争还是屡战屡败。】

【因为宋朝的党争是这样的:和平时候总是实务派上位,然而实务派总要挑起战争,而宋朝打仗总是惨败,输了一两场后保守派上台,可这个时候战火已经开始蔓延,需要打仗了,保守派又选择求和。】

【打仗,轻易不战,要战就死战,宋朝则是:和平的时候鹰派主政,打仗的时候鸽派上位,完美错过。】

“所以国家要强盛,就不能轻视军事,若是秦军哪一天屡战屡败了,那么距离秦国灭亡也快了。”

嬴政越想越好笑,怎么这宋朝跟儿戏一样,倒给肃穆的咸阳宫带来了不少笑料。幸好秦人尚武,没有一个软骨头。

——

“噗嗤”,赵德芳憋不住笑了出来,见父亲面色阴沉,赶紧认错。这真的不是在勾栏瓦舍说书吗?他怎么觉得比说书还精彩?

赵德昭站在一旁,脸上跟万花筒似的千变万化,简直哭也不是,笑也不是。

赵匡胤虽然面无表情,但心里却掀起了滔天巨浪:这都什么玩意!老子是让你们防范武将和权臣,杜绝安禄山、李林甫、杨国忠这种人出现,不是让你们当懦夫的!打不赢就算了,胜负乃兵家常事,但不能还给钱啊。

说是赐岁币,看着情形,跟上供也差不多了!

他要是后人,也要耻笑大怂,还要笑得更狠!

【神宗的文艺儿子徽宗赵佶上位后,保守派,也被称为旧党,他们已经成了道德狂人,典型的书呆子,除了诗书什么也不懂;实务派,也成为了新党,则进化成了敛财能手,类似于杨国忠,专门帮助皇帝敛财。所以为什么会有旧党新党之称呢,因为文艺皇帝赵佶属意实务派。】

【赵佶,低配版李隆基。在他执政时期,北宋迎来了盛世,甚至燕云十六州也在名义上短暂回归。】

【然而,盛世开始后乱世也如影随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一个类似于五胡乱华的危机到来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