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土地分田到各户东躲西藏为生娃
老百姓生活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没有十全十美,但也没有一直坎坷不平,基本是这样四平八稳的度过,就像季月辉老婆叶紫英向嫂子赵红叶抱怨的那样:平凡的生活,一日一日被耗着,丈夫在部队服役,一个人带着季长征——还未断奶的孩子,可谓心力交瘁。小姑子季月红出嫁前还可以帮她带带孩子,出嫁后,连小姑子也指望不上了。
不像以前在生产队上,队长安排农活的时候会适当照顾一下带孩子的媳妇儿,现在分田到户,包干到户,家家都有责任田,各人都在忙各人的活计。
顺便说一下,在那个恰逢中国几千年来的大变革时代,改革开放与历史上的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丝毫不相上下,把土地分田到户,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彻底解放了农民的劳动力。
这是一个思想解放的年代,这是一个新鲜事物不断涌现的时代,各种想法层出不穷,有的农民当起了小贩,做起了生意;这是一个激发创造性的年代,农民的创造性一旦激活,便可产生不可遏制的动力;这是一个充满希望,且希望能够照进现实的年代,只要你肯吃苦、下苦力,大家就能实现梦想;这是一个激情澎湃的年代,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生机勃勃……
单说分田到户这一条,就激发了村民无限的积极性,在所谓“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的政策感召下,为了筑梦、圆梦,在那片希望的田野上,人们挥洒着汗水,唱着愉快的旋律,热情高涨地投入到生产生活中去。
但也有好吃懒做之徒,投机钻营之人没有了市场,比如以前在生产队里看牛棚的牛老二、守池塘的吕二狗等人生活境况就不尽如人意。他们以前在生产队没怎么干过体力活,分田到户需要自食其力了,他们哪里会干这些,又不肯出力干活,虽然自己也有土地,由于懒导致他们穷困潦倒,没有了以往光鲜的生活,由于生活不如意,他们几个常在村里骂骂咧咧,怀念以往大集体的生活,也没有人搭理他们。
赵红叶和叶紫英更是农活上的一把好手,在生产队那会挣工分丝毫不弱于男人,常被村妇女主任——她们本族妹子季月莲当众表扬。自从有了责任田后,早晚都在地里侍弄,好像要住在地里一样,侍弄孩子似的侍弄他们家那几亩地。
男人们则各显神通,季月明到山东省贩卖大枣,曾经夜渡黄河,与好友张学光亲身体验过黄河的“面善心恶”,黄河表面水面平静,实则水面下波涛汹涌,他们那次翻船差点葬身鱼腹,幸亏黄河渡口的摆渡人舍命相救,至今仍心有余悸。陈群达承包了生产队原来的几亩果园,种有苹果、蜜桃、杏、梨、柿子等水果,等到果实成熟的季节,香飘满园,收益不错,惹得村集体想要收回这片果园。总之,村里很少有闲人,生活也不养闲人,人们在努力创造生活,愉快地享受生活。
而让人揪心的是赵红叶、叶紫英、季月红她们,为了躲避计划生育,他们挺着大肚子,自己家是待不了了,一旦发现,肯定遭殃,轻者罚款,重则流产。
墙上到处都刷着“只生一个好”“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少生优生,幸福一生”的宣传标语,显然大家并不那么认为,人们的觉悟还没有达到那个层次。在那个多子多福观念流行的年代,孕妇们为了生下孩子东躲西藏,一会待在娘家,一会待在姐妹家,一会待在亲戚家,还有通风报信的,这也是当时真实情况。
最终十月怀胎,瓜熟蒂落,赵红叶生下了二儿子季胜,叶紫英生下了二儿子季远征,季家老太高兴极了,逢人便讲她的四个孙子,唯一遗憾的是没有孙女。
没过几年,这个遗憾就被高兴所取代,她女儿季月红几年下来,先后生了外孙陈青、外孙女陈红、外孙女陈蓝蓝等,一大家人可谓其乐融融,他们有使不完的劲,干不完的活,因为他们有期盼,有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