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季军初入小学堂赵红叶升腾希望 - 打工族 - 凌烟阁中又一书生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打工族 >

第6章季军初入小学堂赵红叶升腾希望

要说起村里的能人,原生产队长张建国算一个:他能动用本族人的关系,联系市里市政管理局工作人员,让本村的人去市里拉大粪;他能张罗附近村庄红白喜丧事,一手操办的漂漂亮亮;他会写一手好字,乡亲们春节的对联都是请他写;他还打得一手好算盘,边听数边拨拉算盘,凭你说数,你话音一落,他这边数就算出来了,且分毫不差。

关键是那时三令五申不让村民出来讨饭,说是有碍观瞻,不能体现制度的优越性,但他竟能左右周全,对外出讨饭现象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用他的话说就是“活人总不能让尿憋死吧”,话虽糙理不糙。

说起到外乡讨饭,赵红叶也有说不出的委屈,农闲时节总不能在家坐吃山空吧,她便偷偷约上几个年轻的媳妇,带着还离不开妈妈的季胜,踏上了去南乡讨饭的旅程,同行的还有张家媳妇带着她的小儿子;李家媳妇带着她的三闺女,一个月下来,也能讨些馒头粗粮什么的,他们把馒头切成片晒成馒头干,也够三个月的口粮了。

季胜长得虎头虎脑的,很讨人喜欢,特别是南乡的一户人家,尤其喜欢季胜这小子,赵红叶讨饭时,他就乖乖的待在一旁,提醒妈妈这家有狗,要小心。为了多讨点饭,赵红叶干脆把季胜放在了这户人家里,这户人家属于热心肠,他们对赵红叶说:“你去讨饭吧,把孩子放我们这里好了,季胜就不哭不闹地待在那里等妈妈。”

季月明也算是一个能人,凭借在部队上锻炼的一身本事,竟然当上了村里的赤脚医生,走村串户为村民看病,解决了村民不少燃眉之急。凭着这些,季月明在大队部迅速站稳了脚跟,而且还当上了大队干部,带领着村民们挖河、打井,成了村里的主心骨,也是农民行动的风向标,许多村民都看着他怎么干,他怎么干别人也跟着怎么干。比如季月明第一个外出拉大粪,别人也跟着外出拉大粪;季月明第一个贩卖大枣、大米做买卖,别人也跟风做买卖;季月明第一个养鸡搞副业,别人也跟风搞起了副业养殖……在他的带动下,村民的思想也逐步活泛了起来。

这天午后的下午,赵红叶从棉花地里回来,汗流浃背,水也没有顾上喝一口,便侍弄家里的猪、羊、鸡等,要不然家里且热闹着呢。看到主人回来了,猪、羊、鸡们的叫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没办法,必须把这些畜牲喂饱了它们才消停。

季军走过来说:“妈,这么热的天,为啥非得赶在最热的时候下地干活呢?咱们等下午天气凉快了再去干活嘛。”

赵红叶抚摸着季军的头说:“傻孩子,棉花地里有青虫,这虫喜欢热天,只有在最热的时候出来啃食叶子和棉桃,所以必须在太阳最毒的时候打药或捉虫,以后你就明白了。”

赵红叶接着说:“以后好好上学,不想吃这份苦,就要好好学习读书,你看村西头的吕向阳和张红旗,他们读书读出来了,成了公家人,不愁吃不愁穿,也不靠天吃饭了,旱涝保收!”

季军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一个立志改变现状的想法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悄悄生根发芽。

这年秋天的一天,季家老太、季月明、赵红叶他们领着季军去村西头的小学去报到,开始正式上学了,一家人送学很是隆重,仪式感满满的,像是送京赶考的一般。那天天气特别晴朗,晨风习习,吹拂在脸上使人清爽很多,初秋早上的阳光柔和温暖,太阳呈乳白色,好像刚刚从海里出浴一般冉冉升起,将天空渲染成一片金黄。

人逢喜事精神爽,赵红叶将季军精心打扮一番:崭新的蓝色的裤子,绿色的上衣,戴了一顶叔叔季月辉从部队上带回来的大檐帽,那可精神多了。季军在父母连哄带骗的劝说下,不情愿地来到了村西头的小学。

刚刚走进教室,一群孩子便在门口探头探脑地往里张望,季军往外一看,只见和他一起玩耍的张正喜、张正峰、吕普生等小伙伴也来学校报到了,一共有二十多个孩子……

赵红叶牵着季军的手来到张建柱老师的办公室,诚意满满地说:“张老师,俺今后把小军交给你了,小军不听话了,你该打打,该骂骂,俺不心疼,只希望小军能上进,别像俺和他爹似的,整天和土坷垃打交道,风里来雨里去,靠天吃饭,也没有个保障。”

张老师仔细看了看门口站着的二十多个新报到的学生,点点头说到:“这里面将来能出几个大学生就好了,也不枉我教了这么多年书。”

转头又对季月明说:“依我看,你们家季军这小子从小聪明,鬼点子多,如果那个聪明劲用在正道上,将来肯定差不了。”

一听张老师说这话,季家老太、季月明、赵红叶他们心里乐开了花,拉着季军的手说:“儿子,咱们家祖坟冒不冒青烟,就看你的了,好好上学,好好争气。”

季军又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飞也似找张正喜他们疯去了。

这年秋天,季胜、季长征、季远征他们叔伯兄弟几个也上了村子里的育红班。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